敗血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敗血症是一種全身感染性疾病。由於某些原因,病原體侵入血液迴圈,在血液中生長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和代謝產物,從而引起嚴重毒血癥症狀。

病原體感染後,啟用、釋放出炎症介質,導致患者出現寒戰、發熱、出血點、皮疹、肝脾腫大、白細胞計數增高等系統性臨床表現。

任何型別的病原體感染,都可能引起敗血症,例如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1]。敗血症最常見的誘因是面板外傷或者黏膜破損。孕婦、老年人、兒童以及免疫系統受損人群,是發生敗血症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註意防治敗血症。

敗血症經常發生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者缺陷的患者中,對於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病原體進入血液迴圈可表現為短暫的菌血症,體內免疫系統可以迅速消滅病原體,並不出現明顯的症狀。

早期識別和積極的治療有助於治癒敗血症,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敗血症患者通常需要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進行密切的監測和治療。如果患有敗血症或者發展為膿毒性休克,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一系列搶救措施,以穩定呼吸和心臟功能。

日常的優質護理有利於患者的病情康復或者減少敗血症的發生率,例如勤洗手、勤洗衣物、定期開窗戶通風等,都是簡單易行、非常有效的預防方法。

敗血症常常發生在住院治療的人群中,尤其是重症監護病房的患者。院外患者如果出現了敗血症的一系列症狀,應該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一系列檢查來診斷是否患有敗血症,例如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何時應該就醫?

對於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現感染跡象時,或者出現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原有基礎病加重時,應及時就診。

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

醫生經常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診斷敗血症[2]

血液檢查

對血液樣本進行測試是為了瞭解:

  • 是否存在感染;
  • 凝血功能是否異常;
  • 肝腎功能是否出現異常;
  • 呼吸功能是否受損;
  • 電解質(如鈉、鉀等)是否不平衡。

尿液檢查

醫生可能需要檢查尿液中是否存有細菌,以此判斷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分泌物檢驗

如果出現傷口感染、發炎等情況,需要取傷口分泌物進行檢測,以幫助選擇治療所需的抗生素型別。如果患者咳出黏液(痰),則需要對呼吸道分泌物進行檢驗,以判斷細菌型別。

影像學檢查

如果感染的部位不明顯,醫生可能會要求進行一些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

  • X 射線:X 射線有助於肺部問題的診斷。
  • 計算機體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CT):CT 可以使 X 射線從不同角度對身體進行拍攝,CT檢查更容易發現是否存在胰腺感染、闌尾感染等。
  • 超聲:超聲檢查有利於發現盆腔、腹腔、皮下等處的病灶。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成像可幫助醫生識別、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病變。

醫生可能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您最近有感冒發燒的情況嗎?
  • 您有沒有慢性疾病的病史?
  • 您身上有沒有明顯的傷口?
  • 近期是否有拔牙、面板打孔經歷?

患者可能問醫生哪些問題?

  • 敗血症是怎樣產生的?
  • 應該怎樣治療敗血症?
  • 敗血症的死亡風險高嗎?
  • 我平時怎樣做可以預防敗血症?

日常的優質護理有利於患者的病情康復,或者降低敗血症的發生風險。

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護理患者[2][3]

  • 勤洗手:洗手是切斷接觸病菌傳播的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家屬在接觸患者前後應徹底洗手。尤其是接觸新生兒(新生兒免疫力低)前,更應該注意清潔衛生。
  • 勤洗衣物:對於直接接觸敗血症患者的衣物,要注意進行清潔、消毒。
  • 基礎護理:注重新生兒患者的眼部、面板、口腔護理。例如,可以用棉籤蘸生理鹽水清洗眼部,預防結膜炎;使用 2% 碳酸氫鈉溶液清潔口腔,每天 1 次,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口腔黏膜。
  • 支援性護理:敗血症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一些支援性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如果肺部受到影響,可能需要使用幫助呼吸的機器;如果腎臟出現問題,可能需要進行透析。

作為家屬,還可以嘗試以下行為

  • 對患者的衣物進行消毒與隔離;
  • 定期開窗戶通風,保持空氣流通,以減少病菌傳播機會;
  • 患者可以適當鍛鍊,以增強抵抗力,例如打太極、戶外散步;
  • 用溫水給患者擦浴面板,保持面板清潔、乾燥,以減少傷口感染的機會。

敗血症患者通常需要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進行密切的監測和治療。如果發展成為膿毒症休克,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一系列搶救措施,以穩定呼吸和心臟功能。

如何治療敗血症?

醫生確診敗血症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治療[2]

藥物治療

許多藥物可用於治療敗血症和敗血症性休克,包括以下幾種。

  • 使用抗生素:確診敗血症後,醫生會立即採用抗生素治療。一般先使用廣譜抗生素治療,這些抗生素可有效對抗各種細菌。在醫生得到患者的血液檢查結果後,可能會針對特定細菌選用不同的抗生素。
  • 靜脈輸液:敗血症患者通常會立即接受靜脈輸液,以使血壓在短時間內升高。如果血壓仍然太低,醫生可能會予以血管加壓藥物,以幫助血管收縮,增加血壓。
  • 其他藥物:患者可能會使用一些其他藥物,包括以下類別。
    • 低劑量的皮質類固醇藥物;
    • 胰島素(可幫助穩定血糖水平);
    • 調節免疫系統反應的藥物;
    • 止痛藥或鎮靜劑。

手術治療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以移除感染源,例如移除膿液(膿腫)和感染組織。

任何型別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都可能引起敗血症,例如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1]。面板外傷或者黏膜破損是敗血症最常見的誘因。如果患者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誘因,敗血症的發生風險會明顯增加。老年人、孕婦與兒童以及免疫系統受損人群是發生敗血症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註意防治敗血症。

敗血症的病因可能有哪些?

最可能引起敗血症的感染包括[2]

  • 細菌感染:例如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
  • 病毒感染;
  • 真菌感染。

敗血症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面板外傷或者黏膜破損:如果身上存在外傷、黏膜破損等情況,例如燒傷、刀傷等,可能會導致嚴重感染,引發敗血症。
  • 使用侵入性裝置:如果體記憶體在侵入性裝置,例如使用靜脈導管或呼吸管,也可能會發生敗血症。

敗血症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 老年人、孕婦、兒童。
  • 免疫系統受損人群:
    • 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者缺陷的患者容易發生敗血症,例如粒細胞缺乏症患者、接受放化療的腫瘤患者、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的患者、長期使用細胞毒性藥物或者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重要器官大手術患者、接受各種有創檢查或者各種插管/導管長期留置的患者。
    • 此外,一些有急性或慢性基礎病的患者也容易發生敗血症,例如燒傷、嚴重外傷、糖尿病、肝硬化、風溼免疫性疾病、尿毒症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敗血症具有一些共有的症狀。首先,患者會出現嚴重感染的症狀,區域性原發病的症狀加重,如高熱、寒戰,伴有全身不適、肌肉及關節疼痛、頭痛,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虛弱無力,並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以及皮疹或者瘀斑、關節炎表現、肝脾腫大等。

敗血症會引起哪些症狀?

敗血症的症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2]

  • 感染症狀:高熱、寒戰,伴有全身不適、肌肉及關節疼痛、頭痛,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虛弱無力、皮疹或者瘀斑、關節炎、肝脾腫大等。
  • 消化系統症狀: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
  • 其他症狀:中毒性腦病、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腸麻痺、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多臟器功能衰竭。
  • 遷徙性膿腫:細菌隨血液迴圈導致的遷徙性膿腫,多見於肝、脾、腎、肺、骨髓、皮下組織等。

敗血症是如何進展的?

敗血症發生和進展的核心環節在於病原體侵入血液迴圈並生長繁殖,產生了很多毒素和代謝產物,釋放出多種細胞因子,誘發機體免疫反應。有時,這種免疫反應並不能清除病原體,反而對機體造成損害,導致組織灌流不足、器官功能障礙,菌栓隨著血流栓塞,可引起遷徙性炎症或者膿腫形成,病情隨之進展。

敗血症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血栓

敗血症會導致血栓的形成,多見於肺、肝、腎、脾、骨髓及皮下組織等。

可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組織變性壞死、器官衰竭等。

膿毒症休克

大多數患者可以從輕度敗血症中恢復,但是,一旦敗血症發展為膿毒症休克,平均死亡率會高達約 40%,其造成的死亡風險遠高於敗血症。如果已經確認感染,以及存在以下兩種情況,就可能被診斷為感染性休克[2]

  • 需要藥物來維持血壓,高壓 ≤ 65 mmHg。
  • 在接受足夠的液體補充後,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仍然很高(如果血液中的乳酸過多,說明氧氣不能被細胞適當地利用)。

敗血症有哪些危害?

  • 組織器官功能障礙:嚴重敗血症可能增加組織器官功能障礙的發生率。
  • 死亡風險增加:一旦敗血症發展為膿毒症休克,其死亡風險會大大增加。

敗血症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導致的,因此,預防敗血症可以從切斷病原體入血、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等方面著手。

如何預防敗血症?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預防敗血症[4]

  • 及時治療感染:如果患有細菌、真菌、厭氧菌感染,應該及時接受治療,以避免病菌擴散,侵入血液,引起敗血症。
  • 遠離傳染源:應該儘量遠離細菌、真菌等容易滋生的環境,以防止致病菌在醫院內產生交叉感染,例如,醫院的真菌病治療室或者曾經住過敗血症患者的病房。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