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是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人體,引起全身多臟器及組織病變的疾病。
  • 患病情況如何?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在各個年齡階段的發病率無明顯差異,但免疫抑制患者,如艾滋病、長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人群,患病率明顯高於正常人。世界各地的發病率無明顯差異,但沿海地區高於內地,高溫地區高於低溫地區,我國以浙江省、海南省等地區發病率較高。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本病主要的病因是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人體,引起人體多臟器及組織的損傷。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激素,有艾滋病、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等病史均是本病的危險因素。
  •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有什麼症狀?本病主要表現為肺部病變及肺外病變,其中以肺部病變最為常見。肺部症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咯血、低熱、消瘦、乏力等。肺外主要侵犯淋巴結、腦膜、面板、骨骼等部位,主要表現為淋巴結的腫大、頭痛、嘔吐、面板皮疹、結節、潰瘍等症狀。
  •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如何治療?抗感染治療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但由於不同種類非結核性分枝桿菌對藥物的敏感度不同。因此,選用合適的抗菌藥物是本病的治療關鍵及治療難點。此外,當面板損傷面積大,長久不改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行手術治療。
  •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有什麼危害?本病常呈慢性感染,病程較長,如不及時、規範治療,常有病情加重,嚴重者可導致人體多處臟器損傷,死亡率高。
  • 對人體致病的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菌群可引起人體不同部位的損傷及嚴重程度不同。此外,人體的免疫力水平對本病的發病率、症狀、治療效果也有重要影響。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咳嗽、咳痰;
  • 胸痛、憋氣;
  • 發熱、盜汗;
  • 消瘦:短時間內消瘦明顯;
  • 頸部、面部、腋窩等部位腫脹,可有疼痛,明顯壓痛;
  • 頭痛、噁心、嘔吐;
  • 面板丘疹、結節、潰瘍等;
  • 關節腫脹、疼痛。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咳嗽;
  • 痰中帶血;
  • 咯血;
  • 呼吸困難;
  • 發熱;
  • 精神差;
  • 劇烈頭痛;
  • 噴射性嘔吐;
  • 煩躁、昏睡、反應遲鈍。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呼吸內科
  • 神經內科
  • 面板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非結核性分枝桿菌?

當醫生懷疑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時,會對患者進行詢問病史、細菌學檢測、組織活檢、基因檢測、芒圖(Mantoux)面板試驗以及影像學檢查等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詢問病史:詢問患者近期有無流行地區旅遊、居住史,有無接觸患有此病的患者。
  • 細菌學檢測:主要通過查詢病變部位有無非結核性分枝桿菌,陽性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可通過留取患者的痰液、腦脊液、血液,檢測其中有菌體。
  • 組織活檢:主要使用於面板軟組織及淋巴結病變處的檢查,通過取病變處的小塊面板,檢測有無菌體,或者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有肉芽腫性炎症的表現,明確有無分枝桿菌感染。
  • 基因檢測:明確病變部位能否檢測到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的基因,可檢測患者痰液、血液、腦脊液、面板、淋巴結等標本。
  • 芒圖(Mantoux)面板試驗:主要明確有無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方法:在前臂面板不同部位分別注射結核菌素和非結核菌素,48~72 小時後觀察注射部位有無硬結,若非結核菌素注射部位比結核菌素注射部位的硬結大 5 毫米或 25% 以上,則提示有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
  • 胸部 X 線檢查:主要用於明確有無肺部病變,如有浸潤、空洞、結節等影像,尤其以空洞多見,對診斷此病可提供重要依據。
  • 胸部 CT:作用與胸部 X 線相同,但比胸部 X 線檢查精確度高,能夠早期發現較小病變,但價格相對較高。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咳嗽、咳痰嗎?痰是什麼樣的?多長時間了?
  • 發熱有什麼規律嗎?有沒有午後及傍晚溫度更高的規律?
  • 夜間出汗嗎?出汗多嗎?
  • 近期有去外地旅遊、居住嗎?
  • 周圍的人有類似症狀嗎?
  • 近期有去海邊嗎?
  • 有面板破損嗎?
  • 有沒有長期服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劑?
  • 有沒有免疫缺陷性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需要做什麼檢查?
  • 這種病怎麼治療?治療簡單嗎?花費多嗎?能痊癒嗎?
  • 什麼治療方法最有效?
  • 不及時治療有什麼後遺症及併發症嗎?
  • 會傳染給家人嗎?通過什麼途徑傳給他人?
  • 生活中需要怎麼預防?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由於其有很強的耐藥性,給治療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應定期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適時更換藥物,並注意飲食、運動等。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
    • 服藥過程中,應注意有無耐藥產生,如病情逐漸加重,可能是已產生耐藥,應及時就醫更換藥物。
    • 在用藥期間,若出現皮疹、發熱、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就醫。
  • 定期複查:治療過程中應遵從醫生的醫囑,及時複查,如胸部 X 線、腦脊液、病原學等。
  • 飲食:一般無特殊要求,但要注意補充蛋白質,增強機體抵抗力。另外,應注意清淡、清潔飲食,如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生冷、路邊攤等不潔食物。
  • 運動:病情較重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運動。病情較輕者,可適量運動,如慢跑、瑜伽等,每週 3~5 次,每次 30~60 分鐘即可。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的關鍵治療是抗感染治療,但由於不同種類的非結核性分枝桿菌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根據不同的分枝桿菌,醫生會選擇不同的抗生素治療,但嚴重面板、淋巴結等處的損傷,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阿奇黴素:是治療本病的常用藥物之一,此藥可通過抑制病原菌蛋白質的合成,起到抗菌作用。對此藥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可用克拉黴素及紅黴素替代,常與利福布汀、阿米卡星、乙胺丁醇等藥物聯合應用。主要用於治療淋巴結、面板損害及艾滋病患者。不良反應較少,少數會有噁心、嘔吐等。
  • 利福布汀:對多種分枝桿菌均有抗菌作用,能夠抑制病原菌核糖核酸(RNA)的合成。主要用於治療艾滋病患者合併感染非結核性分枝桿菌,常與乙胺丁醇、阿奇黴素、環丙沙星等藥物聯合服用。可有尿液、眼淚、痰等排洩物顏色的改變,常為棕黃色,還可有噁心、嘔吐皮疹等副反應。
  • 阿米卡星:此藥可通過抑制病原菌蛋白質的合成、破壞細胞膜起到抗菌作用,常與阿奇黴素、利福布汀、亞胺培南等藥物聯用。此藥耳毒性較強,常引起聽力的損傷。
  • 利福平:是治療結核病的常用藥物,對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也有良好效果。通過阻礙病原菌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合成發揮抗菌作用,常與乙胺丁醇、異煙肼、磺胺甲噁唑等藥物聯用,用於治療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所致面板損傷。此藥能使人尿液、淚液等呈橘紅色,且肝臟損傷較嚴重,還會有發熱、頭痛、寒戰等不良反應。

手術治療

  • 淋巴結摘除術:當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人體,引起淋巴結炎,可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腫大淋巴結摘除,並清除周圍感染的面板軟組織,儘可能清除感染灶。
  • 面板軟組織清創術:當面板軟組織感染嚴重時,可進行感染部位的面板軟組織切除,清除病原菌並防止進一步擴散。當肺部感染較嚴重時,也可在醫生的評估下,選擇手術切除病灶。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如及早發現並及時、正規治療,部分可治癒或有併發症的發生,但堪薩斯分枝桿菌、瘰癧分枝桿菌由於其致病性強,病程長而反覆,可對多器官造成損傷,即使積極接受治療,治療效果仍較差,死亡率高。
  • 若未及早發現或未行正規的治療,病程常反覆發作,進行性加重,死亡率較高。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人體,引起各種病變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種類繁多,多存在於土壤、塵埃、流水、生牛奶等處,通過空氣、水體、面板等途徑傳染,不同種類的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其所引起的臨床症狀及嚴重程度不同。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人體後,引起人體免疫反應,造成肺部、淋巴結、面板黏膜、骨骼等處的炎症反應,引起各部位的損害。但不同種類的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其所引起的病變部位及嚴重程度不同。

哪些人容易患非結核性分枝桿菌?

  • 免疫力低下:如患有艾滋病、腫瘤性疾病、長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人群,其中艾滋病患者發病率較高。
  • 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非結核殘餘空洞、矽肺病史。
  • 漁民及常在海邊勞作的人群:本病可通過空氣、水體、面板感染,長期接觸被汙染的海水也是本病的危險因素。
  • 住院患者: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是醫院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常因被汙染的冰塊、蒸餾水等造成傳染。
  • 居住在流行地區的人群:尤其居住在沿海地區的居民。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主要表現為肺部症狀及肺外症狀,其中以肺部症狀最為常見。肺部症狀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熱、消瘦、乏力等。肺外主要引起淋巴結炎、腦膜炎、面板及軟組織感染及骨骼系統病變。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肺部症狀:
    • 咳嗽、咳痰: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呈慢性咳嗽,常為乾咳或咳少量黏液痰,少數可有痰中帶血。
    • 咯血:咳嗽出鮮血,多為少量咯血,少數也可為大咯血(24 小時咯血量大於 500 毫升或一次咯血量大於等於 200 毫升稱為大咯血)。
    • 胸痛:胸部各個部位的疼痛,咳嗽時常加重,是胸膜損傷的常見症狀。
    • 呼吸困難:肺部損傷範圍較大、病情嚴重者可有呼吸困難,表現為呼吸深而快,面色發紺(呈青紫色)等症狀。
    • 發熱:常為長期低熱(體溫≥37.3 攝氏度<38 攝氏度),下午及傍晚體溫較高。
    • 消瘦:本病為消耗性疾病,常有短時間內體重明顯下降。
  • 肺外症狀:
    • 淋巴結炎:兒童常見,主要表現為頸部、頜下、腋窩、腹股溝等表淺淋巴結腫大,常無疼痛,輕度壓痛,後期形成潰瘍及竇道。
    • 腦膜炎:頭痛,通常為劇烈性頭痛,可伴噁心、嘔吐,嚴重者可有煩躁、嗜睡、肢體抽搐,甚至昏迷。
    • 面板和軟組織感染:早期面板感染可表現為紅褐色的丘疹、面板結節及斑塊,隨著病變的發展,後期表現為潰瘍,可持續數月或數年,主要發生在肘、膝、踝、手指、腳趾等部位的面板。
    • 骨骼系統:關節腫脹、疼痛,嚴重者可影響關節運動。
    • 其他肺外表現:如小便次數增多,尿急,排尿時疼痛,引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等表現。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化膿性關節炎
  • 心內膜炎
  • 心包炎
  • 骨髓炎
  • 滑膜炎

本病的預防主要通過儘量避免接觸非結核分枝桿菌,做好流行地區衛生及個人防護工作。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長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運用。艾滋病、腫瘤患者應注意規範治療,避免接觸病原體。
  • 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應注意出門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注意手衛生等。
  • 漁民:應注意個人防護,在勞作時規範穿戴工作服,及時清洗暴露部位。
  • 住院病人:多開窗透氣,避免交叉感染。
  • 應對居住在流行地區的人群加強衛生教育,提高居民意識及公共衛生水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