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間隔室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腹腔間隔室綜合徵(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因各種原因引起腹腔內壓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進行性急劇升高,導致心腦血管、肺、腎、腹壁及腹腔臟器等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的綜合徵。

  • 正常情況下,腹腔內壓力為零或接近於零。當腹腔內壓力異常升高超過 20 毫米汞柱時,稱為腹腔內高壓(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u,IAH)。腹腔內高壓的發病率為 58.8%,其中 8.2% 的患者確診為腹腔間隔室綜合徵,未經治療的患者病死率高達 40%~100%。
  • 嚴重腹壁創傷、中心性肥胖、各種誘因引起腹壁缺血或水腫等,以及腹腔內容物增加、腹膜外界壓迫、大量補液等因素,均可造成腹腔間隔室綜合徵。
  • 臨床表現為嚴重腹脹、腹壁緊張、少尿或無尿、呼吸窘迫等。
  • 腹腔間隔室綜合徵的病死率高,腹腔減壓術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經腹腔減壓後,可迅速逆轉病情變化。
  • 預防重於治療。對於腹腔間隔室綜合徵患病的高危人群,及早進行腹內壓監測,除去能增加腹內壓的可逆因素,避免進一步發生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後。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腹脹、腹痛逐漸加重。
  • 噁心、嘔吐。
  • 3 天及以上,未排氣、排便。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少尿、無尿。
  • 心悸、胸悶和憋氣。
  • 呼吸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醫學科
  • 普通外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腹腔間隔室綜合徵?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和臨床表現,進行初步診斷,如果懷疑為腹腔間隔室綜合徵,常需進行以下檢查:

  • 胸片和 B 超檢查:可見膈肌上抬,胸腔變小,腹水等徵象。
  • 超聲心動圖:心室舒張末期充盈不足,心輸出量降低。
  • 腹部 CT 檢查:可明確有無腹腔內佔位、梗阻、積液、血液等造成腹腔內高壓的病因,以及提供該病的腹部診斷依據,如下腔靜脈壓迫狹窄、腹部前後徑增大、腎臟壓迫或轉移及腸壁水腫增厚。
  • 血液檢查:包括肝腎功能、BNP(尿鈉肽)、心肌酶、動脈血氣分析等,明確有無合併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
  • 腹內壓測定:膀胱測壓法是間接測量腹內壓的最佳方法,是診斷該病的主要客觀依據。連續動態監測腹腔內壓力(IAP),對早期發現該病並及時處理具有重要意義。腹腔內壓力分四級:
    • Ⅰ 級:腹腔內壓力為 12~15 毫米汞柱。
    • Ⅱ 級:腹腔內壓力為 16~20 毫米汞柱。
    • Ⅲ  級:腹腔內壓力為 21~25 毫米汞柱。
    • Ⅳ 級:腹腔內壓力為 >25 毫米汞柱。
    • 腹腔內壓力>20 毫米汞柱時,伴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可診斷為腹腔間隔室綜合徵。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什麼症狀?什麼時候發生的?症狀持續多久了?
  • 症狀是逐漸加重還是維持穩定?哪些情況下症狀會減輕或加重?
  • 既往有沒有心臟、呼吸或腎臟病史?
  • 有沒有腹部創傷或手術等病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患上腹腔間隔室綜合徵的?能治好嗎?
  • 我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吃藥能解決嗎?

日常主要是控制可能引起腹腔內壓升高的原發疾病。

非手術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治療輕度腹腔內高壓和腹腔間隔室綜合徵,但外科手術減壓仍是快速治療嚴重腹腔間隔室綜合徵的唯一手段。

非手術治療

一般支援治療

主要進行營養支援,積極補充有效迴圈量,維持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

治療原發病

  • 腹膜炎的治療。
  • 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療:通過鎮靜、鎮痛及神經肌肉阻滯藥,改善腹壁的順應性。

胃腸減壓

  • 體位:避免床頭抬高超過 30 度,避免髖關節屈曲過度。
  • 灌腸或內鏡減壓:是治療輕中度腹腔內高壓的簡單可靠方法。還可向胃管注入促胃腸動力藥(如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及甲氧氯普胺),有利於排空胃腸腔內容物。
  • 其他:避免過度輸注液體,醫生可能給予利尿藥,必要時連續血液濾過或超濾。

手術治療

  • 外科減壓術是該病的標準治療方法。主要用於緩解藥物治療無效、且伴有器官功能障礙的腹腔內高壓患者。通常,腹腔內高壓 Ⅰ 級時無須處理;Ⅱ 級時進行嚴密監護,結合臨床表現酌情處理;Ⅲ 級時需要手術減壓;Ⅳ 級時則需立即行腹腔減壓術。
  • 經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術:一般針對於腹腔積液、膿腫、積血等患者。

疾病發展和轉歸

該病如果不予以及時治療,會引起致死性器官功能衰竭,相反,經腹腔減壓後可迅速逆轉病情。

任何引起腹壁順應性降低、腹腔內容物體積增加以及大量液體輸注等,都可能導致腹腔內壓力的急性升高,導致腹腔間隔室綜合徵。

按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腹腔間隔室綜合徵(原發於腹腔至盆腔的創傷或疾病)和繼發性腹腔間隔室綜合徵(非腹部原發病所致)。

腹腔間隔室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原發性因素

  • 嚴重腹部創傷。
  • 急腹症或腹部大手術。
  • 巨大腹壁疝修補術、高張力縫合腹部切口。
  • 腹腔內或腹膜後出血。
  • 腹腔鏡或氣腹。
  • 腹腔感染/膿腫、腹膜炎(急性胰腺炎)。
  • 應用腹帶腹部加壓包紮。
  • 胃輕癱、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腸梗阻、腸扭轉等。
  • 腹腔內或腹膜後腫物。
  • 肝硬化伴大量腹水。
  • 妊娠。
  • 向心型肥胖。
  • 慢性腹部透析。

繼發性因素

  • 大面積燒傷。
  • 毛細血管滲漏或大量補液。

哪些人容易患腹腔間隔室綜合徵?

  • 腹膜透析、病態性肥胖、肝硬化、梅格斯綜合徵(卵巢纖維瘤伴有胸水和腹水)以及腹腔腫瘤等患者。
  • 部分腹腔手術後患者:尤其因大出血或小腸缺血水腫,而進行開腹手術的患者。

腹腔間隔室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嚴重腹脹和腹痛:這是最主要的臨床表現,腹部發生膨隆,腹壁高度緊張,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 噁心和嘔吐:為早期症狀之一,腸梗阻時嘔吐更嚴重。
  • 少尿或無尿:這是腎功能不全的表現,可伴有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且對擴容藥物和利尿藥物不敏感。
  • 呼吸困難和紫紺:早期常有呼吸道的阻力增加,呼吸次數加快及低氧血癥的發生。
  • 休克表現:如心率增快、血壓降低、脈搏細數、四肢厥冷等。
  • 其他:如意識障礙、煩躁、精神狀態改變等。

對該病最好的治療在於預防。可以採取如下預防措施:

  • 提高對腹腔間隔室綜合徵的認識,早期識別存在腹內壓增高危險因素的患者。
  • 嚴密觀察其生命體徵,進行預防性或治療性腹壓監測。
  • 腹部創傷或大手術患者,必要時採用預防性的措施可能是安全的,如臨時腹腔關閉,以允許腹內容物自由擴張。
  • 制定適當的液體復甦目標,以防止過多液體攝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