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白細胞減少: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人體血液中的細胞成分可以分為三大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白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具有不同型別的細胞群體所構成,主要包括:淋巴細胞、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白細胞隨血流迴圈分佈全身,各司其職,發揮免疫活性,監控、識別、殺滅入侵的病原體或自身的變異細胞。

白細胞減少(leukopenia)是指人體內的白細胞數量降低至一定標準之下,較易發生感染的狀態。依據中國的臨床診斷標準,成人是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低於 4.0×109/L,10~12 歲的兒童是低於 4.5×109/L,小於 10 歲的兒童則是低於 5.0×109/L。假如患者並非由於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白細胞減少,而是由其他因素誘發,例如疾病、藥物、營養不良等,則稱之為繼發性白細胞減少或獲得性白細胞減少(Acquired leukopenia)。

  • 年老體弱、重症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營養嚴重缺乏都是繼發白細胞減少的高危因素。
  •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本身並不會引起不適,部分輕度減少者如果衛生條件良好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問題。
  • 這一狀況的臨床危害在於無法為人體提供足夠的免疫防護,任何病原體都可能乘虛而入,在缺少防衛的患者體內會快速進展、蔓延,侵犯各處器官組織,甚至引發致命風險。
  • 感染頻發、嚴重感染或長期感染的患者都應該及時就醫,通過血常規檢查就能發現白細胞計數以及相關各種淋巴細胞或粒細胞計數低於正常值。
  • 白細胞減少者可能受到罕見型別病原體的感染,這對醫生的診斷和治療都將是極大的挑戰,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排查,病情惡化的風險也會更大。
  • 控制白細胞減少的關鍵是立刻停用致病藥物或儘快治療原發病。假如患者是由於感染就診,那麼與此同時還要即刻接受經驗性的抗感染治療,儘快穩定病情。
  • 在治療期間,患者務必注意增強營養,防範感染。即使原有感染症狀已經得到控制,仍需做好個人衛生。在白細胞數量恢復正常之前,患者始終處於感染易發的高危狀態。
  • 日常生活中,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補充足夠的營養和水分,注意個人衛生,每天堅持適量鍛鍊,確保休息時間,減少工作和學習,放鬆心情。
  • 由藥物治療誘發的白細胞減少,往往難以預防。但由原發病所致者,只要通過加強疾病管理,就能實現有效預防,同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伴有免疫功能或造血功能缺陷的患者應該遵醫囑,準時複診,監測血象指標。其他患者如果有感染頻發,或感染長期無法緩解,或感染後進展特別迅猛,都應該儘早去醫院接受診治。醫生通過血常規檢查就能發現白細胞減少,有時還需要根據病史和其他檢查來明確病因。

哪些情況下應及時就醫?

伴有免疫功能或造血功能缺陷的患者都應該遵醫囑,準時複診,監測血象指標,及早發現,及早處置。

由其他因素繼發的白細胞減少往往會導致患者存在某種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可能引起感染頻發,且病情嚴重,常規方案難以治癒。此時,患者最好儘早去醫院接受診治,明確根本的致病因素,以便於醫生對症施治。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血液科

醫生如何診斷繼發性白細胞減少?

醫生會首先進行常規檢查和詢問病史來初步判斷病情。

詢問病史

  • 患者的病史;
  • 正在接受的任何治療。

常規檢查

  • 體格檢查:
    • 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徵和精神狀況;
    • 詳細檢查全身各處具體存在哪些症狀;
    • 觀察感染部位(例如咽喉)的臨床表現;
    • 觸控腹部和頸部初步鑑別脾臟和淋巴結是否發生異常。
  • 血常規檢查:檢查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的大小、形狀和數量。白細胞減少的診斷依據是成人白細胞數量<4.0×109/L,10~12 歲兒童白細胞數量<4.5×109/L,小於 10 歲的兒童則是<5.0×109/L。
  • 外周血塗片:觀察血液內細胞的形態特徵。
  • 血生化檢測:測定血液中的生化指標,評估感染情況以及肝、腎功能是否正常。
  • 病原體篩查:假如有感染症狀,可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某些病原體的抗體。
  • 血培養:對於病原體不明確的患者,可採集血液進行培養,從而瞭解可能的致病菌型別。
  • 影像學檢查:觀察感染在體內波及的範圍和嚴重程度。

醫生可能還會建議做一些輔助檢查來最終確診繼發性白細胞減少的病因,例如:

  • 流式細胞術:對白細胞中不同型別的細胞進行分類計數,從而鑑別可能的病因。
  • 骨髓穿刺:醫生會用一根比較粗的骨髓穿刺針插入髖部的骨骼裡,吸取很少量的骨髓液,觀察其中的細胞型別、形狀和數量,這項檢查對明確繼發性白細胞減少的病因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醫生可能會問哪些問題?

  • 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的?
  • 症狀有多嚴重?
  • 是否還伴有其他疾病或異常情況?
  • 是否正在接受治療?具體是什麼治療方案?從何時開始治療的?
  • 平時的飲食習慣如何?是否長期酗酒?
  • 以前是否出現過類似症狀?大致是怎樣的情況?
  • 是否曾經參加過賣血或用針管注射毒品?
  • 是否有多個性伴或曾經有過無保護的性行為?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症狀可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採取什麼手段可以確診病因?
  • 我的情況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
  • 您推薦採用什麼治療方案?還有其他替代方案嗎?
  • 我還存在其他疾病,是否會因此而加重?
  • 今後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上應注意什麼?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改善飲食習慣,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適度鍛鍊,講究衛生,外出或就醫時必須做好防護措施,儘可能減少感染風險。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 根據醫生或營養師指導,確保攝入足夠的營養和水分。
    • 日常食譜營養均衡,確保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 每天都要注意補充水分。
    • 進食之前,所有的食物和水都應該充分煮熟,最好經過微波消毒處理。
    • 注意餐具衛生,使用之前最好用微波或酒精殺菌。
    • 無論何種場合,切勿抽菸酗酒。
  • 患者務必注意個人衛生,做好清潔工作的同時避免面板和粘膜破損。
    • 勤洗手,推薦使用含有殺菌劑成分的洗手液。
    • 推薦使用軟毛牙刷,以免損傷牙齦。
    • 不要去人員密集的場所,最好請假在家休養。
    • 外出時最好戴口罩,切勿接觸其他傳染病患者。
  • 每天開展適當的鍛鍊,注意休息,放鬆心情。
    • 每天進行鍛鍊的方式可以是散步、慢跑等,堅持鍛鍊 20~30 分鐘。
    • 避免劇烈運動或對抗性運動,減少創傷、出血的風險。
    • 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不要承擔繁重的工作或學習任務。

醫生首先要去除病因,停用致病藥物或儘快控制原發病。假如患者的感染較為嚴重,則需要同時開展相應的抗感染治療,避免其進一步惡化。

如何治療繼發性白細胞減少?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的治療重點在於及時去除和控制根本病因,並做好感染的防治工作。

去除和控制根本病因

  • 停用致病藥物,與相關科室醫生溝通改變用藥方案;
  • 治療誘發白細胞減少的原發病,例如自身免疫病患者需要由風溼科醫生儘快開展相應的治療。

做好感染的防治工作

  • 與此同時,需要由感染科醫生根據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體型別,即刻採用經驗性治療方案,儘早控制體內感染,穩定病情。
  • 假如尚未發生感染,則可根據不同科室的診療路徑或臨床指南,給予患者預防性的抗感染治療。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注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刺激骨髓幹細胞加快生成粒細胞,從而有利於重症患者儘早恢復其免疫功能。

幹細胞移植

如果白細胞減少是由合併的血液系統疾病所引發,那麼在條件允許時,應該儘早接受幹細胞移植,以降低再次發病的風險。

白細胞源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當疾病或藥物嚴重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或損傷、破壞大量白細胞時,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繼發性白細胞減少。臨床常見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免疫病,血液系統疾病,各種病原體感染,惡性腫瘤的放、化療等。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臨床患者出現繼發性白細胞減少的主要病因:

  • 各種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統對自身細胞展開攻擊,殺傷自身的組織和細胞。
    •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 類風溼關節炎(RA);
    • 克羅恩病;

    • 結節病。
  • 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除了殺傷腫瘤細胞,治療對人體正常細胞也有嚴重的損傷。
    • 化療藥物;
    • 放療輻射;
    • 靶向治療藥物。
  • 各種病原體感染:病毒、細菌感染都可能造成白細胞減少,尤其重症感染,例如膿毒血癥不僅使全身免疫防線崩潰,而且會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
    • 病毒感染:例如艾滋病(AIDS)、病毒性肝炎;
    • 細菌感染:例如結核、傷寒。
  • 各種藥物的毒副作用:
    • 抗生素,例如頭孢菌素類、氯黴素類、甲硝唑和利奈唑胺等;

    • 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藥物,例如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

    • 精神科藥物,例如氯氮平、安非他酮;

    • 抗癲癇藥物,例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丙戊酸鈉、拉莫三嗪;
    • 抗組胺藥物:例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 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例如奎尼丁、普魯卡因胺;
    • 細胞因子,例如干擾素;
    • 免疫抑制劑:例如黴酚酸酯、他克莫司、環孢素、西羅莫司。
  • 血液系統疾病:
    • 白血病;
    • 淋巴瘤;
    •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
    •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 骨髓纖維化;
    • 再生障礙性貧血。
  • 營養不良或胃腸道吸收障礙:缺少足夠的營養物質來生成新的白細胞。
    • 維生素 B12 缺乏;
    • 葉酸缺乏;
    • 銅缺乏;
    • 鋅缺乏。
  • 發生中毒事件:例如汞中毒、砷中毒、酒精中毒。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患者發生感染的風險會明顯上升:

  • 白細胞的作用涉及免疫反應的多個方面,主要包括:免疫監控、識別病原體、啟用免疫應答、產生針對性的抗體、追蹤和殺滅受到感染的細胞或發生癌變的細胞。
  • 當白細胞減少,患者體內的防衛力量就會被削弱,各種病原體就能乘虛而入,並快速繁殖和擴充套件。
  • 原先定植於人體口腔和胃腸道的條件致病菌,一般可以與人和平共處。在白細胞減少的條件下,也可能突然發作,引起感染症狀,並大規模向周邊侵襲。

哪些人容易出現繼發性白細胞減少?

  • 免疫功能缺陷,例如:
    • 自身免疫病患者;
    • 艾滋病毒或肝炎病毒感染者。
  • 伴有各種較為嚴重的疾病,例如:
    • 造血功能受到明顯影響的血液病患者;
    • 接受放、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
    • 移植手術後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移植受體。
  • 老年人,尤其是年老體弱或伴有慢性疾病者。
  • 嚴重營養不良或長期胃腸道功能障礙者。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本身並不會引發任何明顯症狀,假如患者所處環境衛生狀況良好,完全可能維持現有狀態。患者的臨床症狀都是源自病原體感染,最常見的就是發燒、咽痛、頭痛等症狀。由於缺乏足夠的白細胞,感染可長驅直入,迅速擴充套件,甚至引起致命的危重病情。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會引起哪些症狀?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會造成患者處於易發感染的高危狀態,但它並不會產生任何明顯症狀。

只有患者在受到感染後,由於體內缺少各種白細胞的免疫監控、識別和殺滅作用,病情往往較為嚴重,進展快速且難於緩解。常見的症狀包括:

  • 發燒,部分可呈突發性高熱;
  • 咳嗽、流鼻涕;
  • 咽喉腫痛;
  • 頭痛、頭暈;
  • 胸悶、呼吸不暢;
  • 寒顫;
  • 全身乏力;
  • 皮疹或毛囊炎;
  • 口腔或牙齦潰瘍;
  • 腹瀉、嘔吐。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務必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干預,否則各種病原體將會頻繁入侵,或在患者體內長期肆虐,引發各處器官組織的感染,並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有哪些危害?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干預,感染將迅速擴充套件至全身各處:

  • 肺炎;
  • 蜂窩組織炎:面板和皮下組織出現大面積的化膿性炎症;
  • 腹腔膿腫或肝膿腫;
  • 肛周膿腫;
  • 膿毒血癥:病原菌順著血流遍佈全身,重者可出現休克,伴有致命風險。

白細胞減少的患者可能受到罕見型別病原體的感染,這對醫生的診斷和治療都將是極大的挑戰,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排查,病情惡化、進展的風險也會更大。

繼發性白細胞減少的病因複雜多樣,其中由於藥物治療誘發者,往往難以預防。部分患者由原發病所致,則可以通過加強疾病管理來預防白細胞減少。

如何預防繼發性白細胞減少?

  • 繼發於藥物治療的情況往往難以預測或預防,只能在治療期間多加留意,一旦感覺發生任何藥物不良反應,立刻告知醫生,及時處置。
  • 對於需要長期治療原發病才能控制白細胞減少的患者,例如自身免疫病或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患者,則需要加強疾病管理。
    • 根據相關科室醫生的診療計劃,按時服藥,按時複診,監測病情。
    • 家屬也有必要協助做好家庭護理工作,督促患者注意個人衛生。
    • 患者每天都應該確保有營養充足的食物,並足量飲水。
    • 戒菸、戒酒,改掉任何不利於身體健康的不良生活習慣。
    • 家屬還有必要與患者多溝通、多交流,瞭解患者的苦惱和想法,儘可能做好疏導工作,給予心理上的鼓勵和支援。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