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關節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脊柱關節炎,是一類以累及脊柱和外周關節,或者關節及韌帶和肌腱為主要表現的風溼病的總稱[1]。多見於年輕男性,我國患病率為 0.25% 左右。

  • 脊柱關節炎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脊柱關節炎與遺傳和感染因素密切相關,HLA-B27 與脊柱關節炎的關係最為密切。
  • 脊柱關節炎常見症狀有腰背痛、伴晨僵,非對稱性小關節疼痛和腫脹,關節活動範圍受限,清晨或久坐久站後腰背部疼痛加重並伴僵硬感等。
  • 出現相關症狀及時就診,以免延誤治療導致殘疾。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病史、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診斷該病。
  • 脊柱關節炎的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儘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主要治療包括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 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遵循醫囑,不可擅自停藥,按時複查,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經常鍛鍊身體。
  • 目前,從根本上來預防此病比較困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運動方式較為重要。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清晨或久坐不動、長時間站立後腰背部疼痛加重並伴有僵硬感;
  • 下肢大關節非對稱性反覆發作關節疼痛,如髖、膝或踝關節痛;
  • 非對稱性小關節,如手遠端指間關節疼痛腫脹;
  • 發熱;
  • 受累部位面板表面出現豐富的銀白色鱗屑和圓形或不規則形斑塊;
  • 眼睛乾澀充血、流淚、畏光;
  • 口腔潰瘍、口腔乾燥;
  • 腹瀉、腹痛、噁心嘔吐;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突發呼吸困難,嗜睡、昏迷等症狀

就診科室

  • 風溼免疫科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脊柱關節炎?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病史、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診斷該病。

  • 主要症狀:頸肩部疼痛、下腰部疼痛,合併關節疼痛腫脹、面板病損和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等。
  • 體徵:腰椎、腰骶部區域性有壓痛、脊柱前屈、後伸、側彎和轉動時活動範圍受限,胸廓活動度減低等
  • X 線檢查:X 線是常規檢查,能夠同時觀察到骨的結構變化和多關節或部位整體形態變化,根據關節間隙、骨質硬化和關節變形程度等可以給疾病分級。
  • CT 檢查:分辨力優於 X 線片,可很好地顯示骶髂關節間隙、關節軟骨下骨板的微小病變,更方便測量骶髂關節間隙。
  • MRI 檢查:不僅可以顯示骨的結構形態變化,而且可以反映軟組織和軟骨的病變,能比 CT 更早期發現骶髂關節炎[4]
  • 實驗室檢查:多無特異性指標,脊柱關節炎的患者表現為血清類風溼因子陰性,疾病活動期血沉加快、C 反應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升高,大部分患者 HLA-B27 陽性[1]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哪些異常的症狀,都有哪些關節疼痛?
  • 最先出現的症狀是什麼,有多長時間了?
  • 是否有口乾、眼乾、面板斑塊、視力下降等症狀?
  • 最近睡眠、食慾、體重有沒有明顯改變?
  • 是否去其他醫院就診過,做了哪些檢查,檢查結果如何?
  • 服用過哪些藥物,效果怎麼樣?
  • 有藥物過敏嗎?
  • 家族中有風溼性疾病病史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我的病情嚴重嗎,以後可以治好嗎?
  • 都有什麼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好?
  • 治療中會出現何種不良反應?
  • 治療過程中,在飲食、運動方面有什麼注意事項?
  • 如果治療沒有好轉,我該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遵守醫囑,不可擅自停藥,按時複查,否則會影響病情的緩解。

  • 遵守醫囑,按時服藥。注意休息,定期複查。
  • 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者,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以免引起疾病復發。
  • 症狀緩解之後,還需要按時服藥。
  • 出現發熱、咳嗽等流行性感冒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 改變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保持站姿或坐姿不動,並糾正錯誤的站姿和坐姿,睡硬板床,低枕。
  • 注意減輕體重,以降低骨骼壓力。
  • 避免過度負重和劇烈運動。
  • 可以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進行腰背肌鍛鍊,增強腰背肌力量,從而改善關節的穩定性,減輕症狀。常用方法有游泳,下蹲抬臂和四點支撐等。

脊柱關節炎一般不影響壽命,但可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殘。治療目的在於控制症狀和炎症,延緩疾病的進展速度,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質量。治療有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2]

非藥物治療

  • 物理治療:主要包括低劑量鐳射治療、熱療與冷療、按摩及鍼灸等。由於其副作用較小,適用於早期侷限部位疼痛和老年高齡患者或併發症較多的患者,也可以與藥物治療聯合使用[5]

藥物治療

  • 非甾體類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能有效緩解疼痛,是治療脊柱關節炎的基礎用藥。患者有持續活動性症狀時,推薦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等維持治療[1]
  • 控制疾病抗風溼藥:柳氮磺吡啶可減輕患者的關節疼痛和發僵,對改善患者外周關節的滑膜炎特別適用。甲氨蝶呤可改善外周關節炎、腰背痛和虹膜炎等的症狀,以及降低血沉和 C- 反應蛋白水平。
  • 生物製劑:腫瘤壞死因子 -α 主要用於治療活動性脊柱關節炎或對抗炎藥治療無效的脊柱關節炎。
  • 糖皮質激素:當眼部有急性葡萄膜炎以及區域性關節炎時,可考慮區域性直接注射糖皮質激素。
  • 抗生素:有感染時,如出現發熱、咳嗽、咳黃痰等症狀可使用抗生素。

手術治療

  • 脊柱關節炎的手術治療通常是經過適當保守治療無效後的選擇,手術應慎重[2]
  • 髖關節病變有導致難治性疼痛或關節殘疾,以及有影像學證據的結構破壞時,可以考慮使用全髖關節置換術。嚴重殘疾畸形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脊柱矯形術。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急性脊柱骨折時應該進行脊柱手術[1]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專家普遍認為,脊柱關節炎與遺傳和感染因素密切相關。在個體及遺傳因素中,與脊柱關節炎相關性最強的是人類白細胞抗原 B27 (HLA -B27)。

脊柱關節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該病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環境、感染等因素有關。該病有不同程度的家族聚集傾向,因此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並且與HLA-B27存在不同程度的關聯,但攜帶 HLA-B27 基因者並不一定會患該病[1]。感染,如胃腸道、泌尿道感染常可誘發本病。

脊柱關節炎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性別:該病男性多於女性。
  • 年齡:年輕人更多見。
  • 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脊柱關節炎者更易患脊柱關節炎。
  • 吸菸、肥胖、骨密度降低等因素會增加發病風險。

脊柱關節炎的共同特點為侵犯脊柱、外周關節和關節周圍結構,常伴有特徵性關節外表現。[1]

脊柱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脊柱關節炎的常見症狀因型別不同而有所差異。

  • 強直性脊柱炎:
    • 早期首發症狀為清晨或久坐不動、長時間站立後,腰背部疼痛加重並伴有僵硬感,運動後,疼痛及僵硬可稍作緩解。
    • 最常見的表現為炎性腰背痛,其他部位疼痛在足跟、足掌部多見,膝關節、胸肋連線、脊椎骨突、股骨大轉子和坐骨結節等部位也會發生疼痛。
  • 反應性關節炎:常常有胃腸道、泌尿道前驅感染病史,典型的表現是非對稱性小關節的疼痛和腫脹,下肢關節如膝、踝和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等更多見,伴有發熱和其他全身症狀。
  • 銀屑病關節炎:是一種與銀屑病相關的炎性關節病,大多是有銀屑病皮疹伴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疼痛、腫脹,嚴重者可出現功能障礙,累及手足小關節時常可見指趾臘腸樣腫脹。大部分患者關節症狀出現在銀屑病發病後,有些患者在銀屑病之前或與銀屑病同時出現。關節症狀的嚴重程度常與銀屑病面板損害的活動性一致。
  • 炎症腸病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外周關節炎和中軸關節病變,關節病變通常為單關節或少關節,不對稱,可發生於任何關節,下肢關節多發,大部分患者有膝關節腫脹和疼痛,一半患者有踝關節腫痛。除關節、脊柱受累表現外,患者還有消化系統受累及面板黏膜病變及炎症性眼炎的表現。消化系統表現可有腹痛、腹瀉和腹部包塊等。面板黏膜表現有深在性口腔潰瘍、結節性紅斑,嚴重者可出現面板潰瘍。眼部表現為色素膜炎,多為單側發病,但容易復發。
  • 幼年脊柱關節炎:兒童期起病,表現為下肢關節腫痛,髖關節常常受累,有的可伴有發熱、足跟痛等,可伴或不伴有下腰背痛。

脊柱關節炎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脊柱關節炎的併發症包括:

  • 虹膜炎:疼痛、畏光、流淚及視力下降等症狀是主要特徵,也可表現為瞳孔縮小,玻璃體混濁,結膜水腫等,這是脊柱關節炎最常合併的眼部損害。
  • 心臟受累:常見表現包括心臟瓣膜功能不全(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不同程度的心臟傳導系統功能異常(傳導速度減慢)和左心室功能不全。
  • 呼吸功能異常:由於胸椎僵硬以及肋椎和胸肋關節的炎症,胸廓擴張受到限制。肺胸膜受累最常見的是雙上肺的纖維化病變,可表現為活動性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可伴有乾咳的症狀。
  • 骨質疏鬆:反覆的炎症導致骨密度降低,可引起骨質疏鬆,嚴重時可導致骨折。

目前,從根本上來預防此病比較困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運動方式較為重要。

  •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經常鍛鍊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重。
  • 注意保護自己,避免劇烈運動造成的關節損傷。
  • 身體如有不適及時就醫,預防感染等併發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