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斷性鼻塞: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間斷性鼻塞(discontinuity nasal obstruction)是比較常見的耳鼻咽喉科的症狀之一。主要表現為鼻腔堵塞不通、通氣不順暢的症狀間斷性的發生,而不是持續性發生,症狀有時好有時壞。

  • 主要表現為間斷性發生鼻通氣不暢,可為單側鼻塞,也可以是雙側鼻塞。
  • 只要是可以導致鼻腔通氣不良的因素,例如鼻的功能失調、鼻腔結構出現異常,都可以引起間斷性鼻塞症狀的發生。
  • 間斷性鼻塞的治療首要原則,為尋找病因並積極治療病因。同時可進行區域性治療緩解症狀。對於炎症類疾病所導致的間斷性鼻塞,主要採用藥物治療的方法,例如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何時就醫?

出現鼻塞症狀持續不緩解、反覆發作或鼻塞症狀呈進行性加重,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處理、治療。

無論間斷性鼻塞的症狀是否嚴重,如果伴隨了鼻出血,或者只有少許血跡、鼻涕被血染紅,都應該警惕惡性腫瘤的可能,需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詳細檢查,明確診斷。

就診科室

  • 耳鼻喉科

就醫前準備

為更好的幫助醫生尋找病因,患者應在就醫前準備好下列資訊:

  • 病史:主要包括個人病史、職業、合併的疾病以及現階段治療方法、家族史等方面。個人病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是否存在規律性,例如季節交替時易出現或其他。
    • 每次出現鼻塞症狀後大約會持續多長時間;是否進行過治療以及具體的治療方案,包括使用過何種藥物或緩解方法,是否有效等;是否有過敏的藥物或者食物,家中或者工作環境中是否有寵物,或者其他可能會導致過敏的因素等。
    • 職業:主要包括工作環境、工作壓力等。
    • 合併疾病及治療:是否合併有其他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以及合併疾病的治療情況,主要包括用藥情況、疾病控制情況等。
    • 家族史主要為直系親屬的疾病史。
  • 生活質量:主要包括睡眠情況、日常活動兩方面。
    • 睡眠情況:症狀是否影響睡眠,夜間是否有憋醒或呼吸困難的症狀。
    • 日常活動:症狀是否已經影響到了日常的生活、活動,是否產生了困擾、焦慮等情緒。

常用檢查

目前常使用以下檢查來判斷病情、明確病因及治療方案:

  • 病史:患者需要詳細告知相關病史、主要症狀便於醫生正確判斷、診斷病因。
  • 體格檢查:觀察外鼻的形狀、顏色、活動情況等,例如有無外鼻畸形,前鼻孔是否狹窄等,是否出現了鼻翼塌陷、鼻脣溝變淺(多為面神經麻痺癱瘓導致)。注意是否有開放性、閉塞性鼻音等情況。
  • 鼻鏡檢查:可以直觀看到鼻黏膜的顏色、形態,觀察鼻內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質等,對於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意義。
  • 鼻腔檢查方法:主要包括徒手檢查法、前鼻鏡檢查法、後鼻鏡檢查法。
  • 鼻竇檢查:鼻竇位置較深且隱蔽,檢查方法主要包括體位引流法、前鼻鏡及後鼻鏡檢查法、上頜竇穿刺沖洗法、鼻竇X線、鼻竇CT、鼻竇MRI等。
  • 鼻功能檢查:主要包括呼吸功能、嗅覺功能檢查兩部分。
  • 專科檢查專案:過敏實驗、粘液纖毛功能測試、鼻氧化氮、鼻細胞學。
  • 組織病理學檢查:對於惡性肉芽腫、鼻腔內腫瘤的診斷十分有意義。

治療原則/方法

對於間斷性鼻塞症狀的治療,首先需要尋找病因。不同病因所致的症狀,應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 先天性後鼻孔閉鎖:首先保證呼吸的通暢,擇期進行手術。
  • 慢性單純性鼻炎:治療原則為根除病因,恢復鼻腔的通氣功能。尋找致病的根本原因,及時治療全身慢性的疾病。首選於鼻內部區域性應用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進行治療。對於鼻內分泌物較多的患者,可選擇進行鼻腔內沖洗。可鼻內使用減充血劑(可收縮血管,降低充血現象,如鹽酸偽麻黃鹼),但使用療程不宜連續超過7天。
  • 慢性肥厚性鼻炎:藥物治療方法與慢性單純性鼻炎相同。同時也可選擇手術治療,包括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術、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術、下鼻甲骨折外移術及鼻竇手術方法。
  • 萎縮性鼻炎:對於萎縮性鼻炎的治療,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目前主要選擇區域性沖洗用藥,聯合加強全身營養的支援、改善個人及周圍環境衛生的綜合治療方案。部分患者可選擇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鼻腔外側壁內移加固定術、前鼻孔閉合術、鼻腔縮窄術等。
  • 變應性鼻炎:首先應避免接觸過敏原、其他可能會導致過敏的因素。同時給予藥物進行對症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抗組胺劑(如氯苯那敏)、肥大細胞膜穩定劑(如沙丁胺醇)、抗白三烯藥(如扎魯司特)、減充血藥(如腎上腺素)、抗膽鹼藥(如阿托品)等。另外,手術治療屬於對症治療方法,目前常用鼻內鏡引導下翼管神經切斷術的方法。對於變應性鼻炎的解決病因治療,主要採取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方法,分為劑量累加階段、劑量維持階段兩部分,同時總的治療療程應不少於2年。
  • 鼻中隔偏曲:有鼻部症狀的患者,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鼻中隔黏膜下矯正術、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青少年嚴重的鼻中隔偏曲,大多選擇矯正術進行治療。
  • 慢性鼻竇炎:慢性鼻-鼻竇炎不伴鼻息肉的患者,首選藥物治療方法。伴有鼻息肉、鼻腔解剖結構異常的患者,首選手術治療,同時聯合藥物治療。
    • 區域性治療:鼻內應用減充血劑和糖皮質激素,可以有效改善鼻腔內的通氣和引流。但應注意的是,減充血劑的使用療程,應控制在7天之內。
    • 鼻腔沖洗:可應用生理鹽水每日進行沖洗1~2次,清除鼻腔內的分泌物,可以有效改善鼻腔內的通氣和引流。
    • 上頜竇穿刺沖洗:每週進行一次就可以。
    • 鼻竇負壓置換:主要原理為用負壓吸引的方法,將藥液置入鼻腔。
    • 鼻竇手術:現多采用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創傷小、操作精細,而且可以徹底的清除病灶,同時還能保留正常的組織功能。
  • 鼻中隔血腫:血腫較小的情況可選擇穿刺,抽出血液。對於血腫較大的患者,需要在進行表面麻醉後,在血腫的最低點進行切開引流,將血塊或淤血排出來。穿刺或切開引流後,需要用消毒凡士林紗條、碘仿紗條或膨脹材料,填塞進雙側的鼻腔,對鼻中隔進行壓迫。同時需要全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 鼻中隔膿腫:首先需要明確是否為鼻中隔膿腫。明確為膿腫後,應該立即切開進行引流。如果在切開後發現了壞死的軟骨,應進行清除治療。放置引流的裝置,並且需要每日進行清洗,但不需要填塞鼻腔。聯合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
  • 惡性肉芽腫:對放射線治療比較敏感。但對出現了發熱,並且經抗感染治療後,發熱症狀沒有緩解的患者,可以先用選擇應用化療藥物,發熱症狀消退後再進行放射治療。如果病變已經出現轉移,蔓延至身體的其他部位,可以使用糖皮質激素(如腎上腺素)、化療藥物(如環磷醯胺)聯合治療。同時,需要保持病灶部位區域性的清潔。

常見原因

鼻的結構按部位可分為外鼻、鼻腔、鼻竇三部分。鼻腔的解剖結構是維持正常鼻生理功能的基礎。鼻腔、鼻竇及組織表面的被覆上皮的結構,賦予了鼻腔的特殊功能,例如通氣、過濾、清潔、加溼、加溫、共鳴、反射、嗅覺等。

引起間斷性鼻塞的原因有很多,嬰幼兒及兒童期與成人的發病原因具有差異。主要的發病原因為鼻的功能、結構出現異常所導致。部分全身性的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也可以引起鼻塞的症狀間斷性的發生。

引起該症狀的常見原因包括:

1)嬰幼兒及兒童期:

  • 先天性鼻部畸形:例如先天性後鼻孔閉鎖。
  • 腺體樣肥大
  • 鼻腔異物

2)成人:

  • 慢性肥厚性鼻炎
  • 慢性單純性鼻炎
  • 萎縮性鼻炎
  • 過敏性鼻炎
  • 鼻竇炎
  • 鼻及鼻變應性疾病
  • 鼻中隔偏曲
  • 鼻中隔黏膜肥厚
  • 鼻中隔血腫
  • 鼻中隔膿腫
  • 鼻腔良性腫瘤
  • 惡性肉芽腫

3)全身因素:

  • 內分泌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低下(甲減)、糖尿病、青春期鼻黏膜腺體功能旺盛。
  • 免疫性疾病
  • 全身血管舒張收縮功能失調
  • 服用降壓藥

發生機制

不同疾病所致的間斷性鼻塞症狀,相應的發病機制也不盡相同。但主要機制為各種原因導致鼻通氣的異常,從而引發間斷性鼻塞的發生。

  • 先天性後鼻孔閉鎖:主要包括胚胎期鼻頰膜或咽頰膜遺留、後鼻孔被上皮栓塊所堵塞、後鼻孔周圍組織增生形成閉鎖3種類型,導致鼻通氣情況出現異常,引發鼻塞的發生。
  • 變應性鼻炎:主要為變態反應(即過敏反應)所致,涉及多種細胞及細胞因子的參與。
  • 慢性單純性鼻炎:主要為鼻黏膜深層的動脈及靜脈,特別是下鼻甲的海綿狀血竇,慢性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血管及腺體的周圍,出現了炎性細胞的浸潤,使黏液腺體的功能增強,黏液分泌增多,影響鼻通氣。
  • 慢性肥厚性鼻炎:主要在於黏膜靜脈的擴張,使血管及淋巴管的周圍,出現了炎性細胞浸潤,影響血液和淋巴液的迴流,黏膜固有層出現水腫。
  • 鼻中隔偏曲:組成鼻中隔的各塊骨頭髮育不均衡,形成各塊骨之間,相互不同形態的異常連線,造成不同的張力曲線,影響鼻的通氣。
  • 血管運動性鼻炎:可能為長期精神緊張焦慮、過度疲勞、情緒波動起伏較大等情況,影響了自主神經的功能,出現功能性紊亂,導致間斷性鼻塞、嗅覺減退、頭暈等症狀。
  • 過強反射性鼻炎:鼻內區域性的感覺神經,反射能力過強,導致鼻內部出現高反應性,即輕微的刺激也可導致症狀的出現。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易出現間斷性鼻塞的症狀:

  • 鼻的解剖結構存在異常,如鼻中隔偏曲的人群,更容易出現間斷性鼻塞等不適症狀。
  • 有全身性慢性基礎病病史的人群,容易因感染、應激(指出乎意料的緊張情況)等因素,出現間斷性鼻塞的症狀。
  • 有明確的過敏史,或者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過敏的人群。
  • 個人衛生及生活習慣不良的人群。
  • 體質較差,機體抵抗力欠佳的人群。

臨床表現

間斷性鼻塞主要表現為間斷性的鼻腔堵塞、通氣不暢的症狀,可伴隨鼻癢、鼻出血、流水樣或膿性鼻涕、嗅覺減退或喪失等其他症狀。

伴隨症狀

不同病因的間斷性鼻塞具有不同的伴隨症狀:

  • 間斷性鼻塞伴流膿樣鼻涕:大多為慢性鼻竇炎所致。
  • 間斷性鼻塞伴水樣或血樣分泌物,持續4~6周後,症狀呈進行性加重趨勢:可能為惡性肉芽腫所致。
  • 間斷性鼻塞伴額部頭痛、鼻樑的壓迫感:可能為鼻中隔血腫所致。
  • 間斷性鼻塞伴額部頭痛、鼻樑壓迫,同時出現了全身的感染症狀,如發熱、寒戰、全身不適等:可能為鼻中隔膿腫所致。
  • 間斷性鼻塞伴鼻出血、頭痛:可能為鼻中隔偏曲所致。
  • 間斷性鼻竇伴鼻癢、大量水樣的鼻涕、陣發性噴嚏:多為變應性鼻炎所致。
  • 間斷性鼻塞伴鼻、咽部的乾燥感、嗅覺喪失及惡臭:大多為萎縮性鼻炎所致。
  • 間斷性鼻塞伴較多量的黏液樣鼻涕:可能為慢性單純性鼻炎所致。
  • 間斷性鼻塞伴閉塞性鼻音、耳鳴、耳閉塞感及頭痛、頭暈:多為慢性肥厚性鼻炎所致。

日常護理

  • 改善生活和工作環境,保持健康的飲食,如多吃新鮮蔬果,如西蘭花、蘋果;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日常生活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每天換洗衣物;積極鍛鍊身體,可每天飯後散步或快走半個小時,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預防受涼或感冒的發生。
  • 積極治療全身性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貧血等,防止出現感染等併發症,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影響治療效果。
  • 儘量避免接觸可能會導致過敏的因素,例如塵蟎、花粉、動物毛髮等。季節交替時注意防護,避免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