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肺炎性胸腔積液: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胸膜腔是肺與胸廓之間的一個密閉腔隙,它是肺臟和胸廓之間連線的紐帶,可幫助肺的呼吸運動,使肺臟可以在胸廓擴張的時候隨之一起擴張,以便吸入空氣;在胸廓收縮的時候一起收縮,以便完成吐氣。正常情況下,胸膜腔內僅有少量液體。當胸膜腔內液體積聚過多時,稱為胸腔積液。類肺炎性胸腔積液是指由肺部炎症引起的胸腔積液,與細菌性肺炎、肺膿腫、支氣管擴張感染等有關。

  • 病因是什麼?常由於細菌性肺炎影響到胸膜所致,細菌性肺炎住院患者中約有 40% 有胸腔積液。本病也可見於肺膿腫、支氣管擴張或肺癌合併感染等情況,年老體弱、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本病。
  • 有哪些表現?根據導致感染的細菌不同,類肺炎性胸腔積液的症狀有所區別。需氧菌肺炎患者發病急,病情變化快,常有發熱、寒戰、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狀。厭氧菌肺炎患者發病緩慢,常發熱不明顯,體重下降較為明顯。
  • 怎麼治療?主要以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若胸腔積液過多,可考慮通過手術方式排出積液,手術包括胸腔插管引流,胸腔開窗引流等。此外,還需給予患者足夠的營養支援。
  • 有哪些危害?若患者原有的肺部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療,胸腔積液可反覆發生,反過來影響患者本身肺部感染的治療,導致難以治癒,甚至死亡。
  • 治療效果怎麼樣?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痊癒,但仍應定期至醫院複查,注意避免肺部炎症的復發。
  • 平時怎麼預防?年老體弱者或抵抗力低下者,平時注意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預防感冒、肺炎的發病;可多吃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肉、乳製品、新鮮蔬菜;必要時可使用免疫增強劑。如原有肺部疾病者,需積極治療,避免引發本病。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熱、寒戰、胸痛、咳嗽、咳痰;
  • 體重下降:與飲食習慣、消化系統功能變化等因素無關者。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體溫持續高於 38.5 攝氏度,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 短時間內體重嚴重下降。

建議就診科室

  • 胸外科;
  • 呼吸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

當醫生懷疑是類肺炎性胸腔積液時,一般依靠患者病史、典型症狀、體格檢查及相關輔助檢查即可明確診斷該病。常見輔助檢查手段包括血常規、胸腔積液化驗、胸部 X 線檢查、胸部 CT 及胸部超聲檢查。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觀察患者胸部,並進行觸控、按壓、叩擊和聽診,可發現患者呼吸受限等胸腔積液的胸肺部表現。
  •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可發現患者白細胞數目顯著升高,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使醫生了解感染的程度;
    • 胸腔積液化驗:通過抽取患者胸腔的積液進行檢查,可明確積液的性質及感染細菌型別,並判斷是否合併出血。有助於本病的確診和治療方案的制定。
  • 影像學檢查:
    • 胸部 X 線檢查和胸部 CT:可以在顯示積液的同時,顯示肺部其他病變的情況,提示導致積液的病因;
    • 胸部超聲檢查:通過超聲探頭檢查胸部,可估計積液量的多少,還可以指導醫生選擇胸腔穿刺的部位。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得的肺炎?
  • 怎麼治療的?
  • 吃過什麼藥?
  • 有哪些不舒服的表現?
  • 最近體重有變化嗎?
  • 是否有其他疾病?
  • 是否服用了免疫抑制類藥物?
  • 最近是否有感冒、受涼等?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得的是什麼病?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 我得的這個病會有生命危險嗎?
  • 有哪些治療方法?
  • 能徹底治好嗎?會復發嗎?
  • 有什麼後遺症嗎?
  • 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 引流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活動時應注意幅度,避免壓迫引流管,保持管道通暢,在引流管拔除後 5~7 天需要拆線。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患者出院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按時按量服用藥物,若出現皮疹、噁心、嘔吐等藥物不良反應,應第一時間停藥,並應及時就醫。
  • 複查:出院後應每 3 個月至醫院複查,主要複查血常規、胸部平片等檢查。
  • 飲食:引流術後飲食無特殊禁忌。患者出院後,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或儘量不吃辣椒、大蒜、咖啡、濃茶等。同時應注意補充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如牛奶、肉類、海鮮等。
  • 運動:體力恢復後應堅持鍛鍊,每週 2~3 次,每次 40 分鐘左右,以慢跑、游泳等運動為宜,提高身體抵抗力。
  • 其他:患者應戒菸、戒酒,避免傷風受涼。

類肺炎性胸腔積液經確診後,治療原則為控制感染,排出胸腔積液。應積極予以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若胸腔積液過多,可考慮通過手術排出積液,方式包括胸腔插管引流,胸腔開窗引流等。此外,還應給患者提供足夠的營養。

藥物治療

本病所有患者均應使用抗生素治療,根據感染細菌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抗生素種類。常用的抗生素藥物包括以下幾類:

  • β-內醯胺類抗生素:常用藥物為青黴素、阿莫西林等,常與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聯用,可治療在社群感染的肺炎,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蕁麻疹、皮疹等。
  •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常用藥物為紅黴素、克拉黴素等,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
  • 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頭孢曲松鈉等,常與甲硝唑一起用於治療在醫院感染的肺炎,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發熱、瘙癢等。
  • 治療厭氧菌感染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甲硝唑等,主要用於治療因厭氧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等。

手術治療

若患者胸腔積液量較大或已化膿,應積極予以抽吸,使其排出體外,加快積液的吸收。

  • 胸腔插管引流:適用於大部分胸腔積液,引流管一般置於患者肋間,待每日排出液體少於 50 毫升,且顏色清亮時,可拔出引流管。
  • 胸腔開窗引流:主要適用於慢性胸腔積液者,或經插管引流後復發的積液,一般需切除 1~3 條肋骨,插入引流管進行引流。

其他治療方法

營養支援治療:可適當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如肉類、牛奶、雞蛋等;也可靜脈注射白蛋白來改善機體免疫力;必要時可輸血,以改善患者全身狀況,提高免疫力。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患者原有的感染未得到有效治療,胸腔積液可反覆發生,反過來也會影響患者本身疾病的治療,導致難以治癒,甚至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痊癒,但仍應定期至醫院複查,注意避免復發。

本病常由於細菌性肺炎影響到胸膜所致,也可見於肺膿腫、支氣管擴張或肺癌合併感染等,年老體弱、各種原因導致的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本病。

類肺炎性胸腔積液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肺部自身疾病:
    • 細菌性肺炎:為本病最常見病因,多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為主,此外還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及厭氧菌肺炎;
    • 肺膿腫:多種原因引起的肺部化膿性病變;
    • 支氣管擴張:支氣管擴張導致肺部頻發感染,繼而導致胸膜感染和胸腔積液形成;
    • 肺癌合併感染。
  • 免疫力低下:當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艾滋病,或因病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會使得機體對細菌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類肺炎性胸腔積液?

  • 患有細菌性肺炎、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病變者;
  • 患有肺癌合併肺部感染者;
  • 免疫力低下者;
  • 年老體弱者。

根據導致感染的細菌不同,類肺炎性胸腔積液的症狀有所區別。需氧菌肺炎患者發病急,病情變化快,常有發熱、寒戰、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狀;厭氧菌肺炎患者發病緩慢,常發熱不明顯,體重下降較為明顯。

類肺炎性胸腔積液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需氧菌肺炎:

  • 發熱:常有持續性高熱,體溫高於 38.5 攝氏度,為本病最顯著的表現;
  • 寒戰:常於發熱前發作,患者表現得異常怕冷,即使在正常的室溫環境、正常的衣物穿著情況下,仍然全身冷得發抖;
  • 胸痛;表現為一側或雙側胸部的疼痛,範圍不定。胸痛程度與積液量無關;
  • 咳嗽、咳痰:患者反覆咳嗽,並可咳出濃痰。

厭氧菌肺炎:

  • 發熱:大部分厭氧菌肺炎患者無發熱或僅發低熱,一般不超過 38.5 攝氏度;
  • 體重下降:為厭氧菌肺炎患者最典型症狀。

類肺炎性胸腔積液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貧血:為本病最常見併發症。

具體預防措施如下:

  • 患有肺部感染病變者:積極治療原有的疾病,去除肺部感染。
  • 免疫力低下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避免著涼,不要過度勞累,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預防感冒、肺炎等疾病。
  • 年老體弱者:平時注意加強鍛鍊,多吃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肉、乳製品、新鮮的水果蔬菜等,必要時可使用人血白蛋白輸液。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