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自然地會丟失一些腦細胞,但是這個過程相當緩慢。當創傷、疾病或感染引起腦萎縮時,腦細胞丟失的速度更快,受到破壞更明顯。這種腦細胞(神經元)的異常丟失就叫做腦萎縮。

  • 腦萎縮的病因包括腦部創傷、神經系統疾病或感染等,比如缺血性腦中風、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腦癱、顱腦創傷。
  • 腦萎縮可以影響腦部的不同部位。區域性腦萎縮影響腦部某些區域的腦細胞,導致特定區域的功能喪失。廣泛性腦萎縮則影響整個腦部。
  • 腦萎縮病理上表現為腦組織體積縮小,細胞數目減少,腦室和蛛網膜下腔擴大。表現出的症狀取決於腦部哪個區域受到了影響,患者可以出現痴呆、癲癇發作、說話困難、理解語言困難等症狀。
  • 腦萎縮治療,是針對導致腦萎縮的原因進行的。治療效果和疾病發展也導致腦萎縮的具體原因。
  • 腦萎縮的一些病因是可以預防的,例如神經梅毒、AIDS 和顱腦創傷。

導致腦萎縮的情況非常廣泛,包括腦部創傷、神經系統疾病和感染,患者通常是因這些情況去就診和複診,在就診和複診過程中發現腦萎縮。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神經外科

醫生是如何診斷腦萎縮的?

腦萎縮的診斷通常包括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

在下列影像學檢查上,可以觀察到腦萎縮:

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可以從不同角度獲得 X 線影象,最終得到詳細的腦部影象。

核磁共振成像:在磁場作用下,得到腦部的影象。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

  • 有哪些異常的症狀?
  • 首次出現這些症狀是什麼時候?
  • 這些症狀對你有什麼影響?
  • 哪些情況能改善這些症狀?
  • 哪些情況會惡化這些症狀?
  • 是否去其他醫院就診過,做了哪些檢查,檢查結果是什麼?
  • 服用過哪些藥物,效果怎麼樣?

需要諮詢醫生的問題?

  • 我的這些症狀是什麼引起的?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我的病情嚴重嗎,會不會越來越差?
  • 都有什麼治療方法,各有什麼利弊?
  • 您推薦怎麼治療?
  • 這些治療會出現什麼副作用?
  • 治療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項?
  • 如果治療沒有效果,我該怎麼辦?

生活中有什麼注意事項?

缺血性腦卒中:確保家中的環境安全,適合日常活動,防止跌倒。進行康復鍛鍊。按照醫囑服藥。

多發性硬化:規律鍛鍊身體。按時接種疫苗,每年均接種流感疫苗。詢問醫生是否需要接種肺炎疫苗。健康飲食,避免超重[5]

阿爾茨海默病:儘可能讓患者多活動。洗澡時避免站著淋浴,可以選擇盆浴或坐輪椅淋浴。準備釦子較大的衣服,比較容易穿著。選擇合適的鞋子,不要穿繫帶鞋子,以免跌倒。選擇一個容易打理的髮型。如果刷牙有困難,選擇使用漱口液[6]

腦癱:日常進行康復鍛鍊,在家中拉伸肌肉、鍛鍊平衡感。如果有肌肉痙攣,按摩會有一些幫助。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可以做一些手工品、聽音樂、與家人一起玩耍。健康飲食,保持肌肉和骨骼強壯[7]

亨廷頓病:注意保持患者生活環境的安全。採用工具來輔助患者活動。患者營養狀況不佳時,需要參考營養師的建議來調整飲食[8]

腦萎縮是如何治療的?

醫生根據腦萎縮不同的病因,進行鍼對性治療。

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

當發生缺血性腦卒中時,早期醫生一般會選擇溶栓藥物來溶解血栓,比如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劑(rtPA)和尿激酶,或通過手術取出血栓。後續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藥物。

  • 溶栓藥物治療
    • rtPA 溶栓一般適合年齡 18~80 歲、發病 3 小時以內的患者,有些患者可以放寬到 4.5 小時。尿激酶溶栓可以用於發病不足 6 小時的患者。
    • 有一些患者不適合rt-PA溶栓治療,如頭部 CT 等影像學檢查顯示有出血、過去3個月內有重大頭部外傷或發生腦卒中、過去曾有顱內出血、近期接受了顱內或椎管內手術、血壓升高(收縮壓 ≥180 毫米汞柱或舒張壓 ≥100 毫米汞柱)。
  • 介入手術治療
    • 取栓治療的目標是使血管再通,腦組織獲得血流再次灌注。
    • 適用條件主要包括:發病24小時以內的急性頸內動脈或大腦中動脈閉塞性卒中,年齡 ≥18 歲等。
    • 牽拉力量過大或反覆取栓操作,可能會造成血管損傷或破裂出血、取栓過程中栓子移位、碎裂,可能造成閉塞血管的鄰近分支或次級分支血管栓塞、血管再次閉塞等[9]
  • 抗血小板藥物
    • 如果患者不適合溶栓,且沒有抗血小板治療禁忌證,應通常在發病後 48 小時內儘早口服阿司匹林。急性期過後,改為預防劑量的阿司匹林。
    • 溶栓治療的患者,應該在溶栓 24 小時後才開始使用抗血小板藥物。
    • 以下患者不能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消化道潰瘍、對藥物過敏、消化性潰瘍病、活動性潰瘍病患者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者、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症、出血體質等。

顱腦創傷

一般採取外科手術治療,預防對腦部神經元的進一步損傷,常用手術如去骨瓣減壓術[1]

  • 去骨瓣減壓術適用於重度顱腦損傷瞳孔散大的腦疝患者,CT 顯示有腦中線移位的患者、顱內壓不斷升高、經過脫水利尿藥物治療後顱內壓升高無法控制的患者[11]
  • 去骨瓣減壓術術後可能發生硬腦膜下積液、腦積水、顱內出血、感染、癲癇和顱骨缺損等[11]

多發性硬化

  • 對於急性發作期的患者,醫生一般會選擇大劑量激素甲潑尼龍衝擊治療,短時間內能夠促進急性發病的多發性硬化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
  • 長期治療適合復發型多發性硬化和進展型多發性硬化患者。可以採用 β- 干擾素、醋酸格拉默(glatiramer acetate)、芬戈莫德(fingolimod)、那他珠單抗(Natalizumab)、米託蒽醌(Mitoxantrone)等藥物治療[1][3]
  • 針對患者的臨床症狀,醫生還會採用以下藥物進行對症治療止痛藥、抗抑鬱藥物、抗疲勞藥物,後者常用金剛烷胺(amantadine)或莫達非尼(modafinil)[3]

AIDS和某些型別的腦炎

醫生需要採取抗病毒治療。治療自身免疫性腦炎,醫生一般會選擇糖皮質激素和特異性抗體藥物[1]

梅毒

醫生一般採用抗生素治療,有助於預防神經細胞損傷和其他併發症[1]

阿爾茨海默病

  • 患者的認知功能衰退治療起來很困難,改善認知的藥物包括多奈哌齊(Donepezil)、利斯的明(Rivastigmine)、石杉鹼甲(Huperzine-A)、美金剛(Menantine)、吡拉西坦(Piracetam)、茴拉西坦(Aniracetam)、奧拉西坦(Oxiracetam)。
  • 綜合治療和護理有可能減輕病情和延緩發展。
  • 對於出現精神症狀的患者,如幻覺、妄想、抑鬱、焦慮等,醫生一般給予抗抑鬱藥物和抗精神病藥物。
    • 抗抑鬱藥物常用:氟西汀(fluoxetine)、帕羅西汀(paroxetine)、西酞普蘭(citalopram)、舍曲林(sertraline)等。
    • 抗精神病藥物常用:利培酮(risperidone)、奧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
  • 重度阿爾茲海默病患者自身生活能力嚴重減退,常導致營養不良、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壓瘡等併發症,需要加強支援治療和對症治療[3]

腦癱

  • 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
  • 一般採取物理療法、康復訓練、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降低痙攣肌肉的肌張力,改善運動功能。
  • 智力正常的患者通常預後較好。
  • 癲癇頻繁發作可以導致腦缺氧,使智力障礙加重,此類患者預後較差[3]

亨廷頓病

  • 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
  • 對舞蹈樣症狀,醫生一般選擇對症藥物進行治療,如氟哌啶醇(Haloperidol)、氯丙嗪(chlorpromazine)、奮乃靜(perphenazine)、硫必利(tiapride)、匹莫齊特(pimozide)。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3]

腦白質營養不良

沒有有效的療法,以支援和對症治療為主[1]

腦萎縮的預後如何?

腦萎縮的預後取決於導致腦萎縮的原因是什麼[1]

  • 腦梗死、腦炎、多發性硬化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通常可以治療,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減慢腦萎縮的進展速度,甚至使其停止進展。
  • 阿爾茨海默病和亨廷頓病:腦萎縮會逐漸進展,症狀也會逐漸加重,沒有能夠治癒的方法。

腦萎縮的病因包括創傷、神經系統疾病和感染等,這些因素可以損傷腦細胞,引起腦萎縮。

腦萎縮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創傷

  • 顱腦創傷:跌倒、交通事故或頭部受傷可以引起腦細胞的受損,引起腦萎縮。

神經系統疾病

  • 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當某個腦部區域的血流中斷時,會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由於失去了富含氧氣的血液的供應,相應腦部區域的腦細胞會死亡。由這些腦部區域所控制的功能將喪失,包括運動和語言等。
  • 阿爾茲海默病或其他型別的痴呆:患上這些疾病時,腦細胞被逐漸破壞,失去了彼此相互聯絡的能力。導致病人出現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喪失,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阿爾茨海默病通常在 60 歲以後發病,是導致痴呆最常見的原因,佔所有痴呆病人的 60%~80%。
  • 腦癱:原因是發育中的腦(胎兒或嬰幼兒時期)受到損傷。病人有運動障礙、行走困難、活動受限、智力障礙、癲癇、語言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吞嚥障礙和行為異常等。
  • 亨廷頓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導致神經細胞逐漸被破壞。通常在中年時發病。隨著病情進展,會影響到病人的心理和軀體功能,可以導致重度抑鬱,還有全身舞蹈樣的不自主的動作。
  • 腦白質營養不良:這是一組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會損傷神經纖維表面保護性的外殼(髓鞘)。通常在兒童期起病,導致記憶、運動、行為、視力和聽力障礙等。
  • 多發性硬化:通常在青年期首次發病,女性比男性更多見。多發性硬化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的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神經細胞的髓鞘。隨著時間的推移,神經細胞被破壞。該病會引起感覺、運動障礙和協調性差等表現。同時也可以引起痴呆和腦萎縮。
  • 神經梅毒:該病破壞神經細胞和髓鞘,見於沒有得到充分治療的梅毒病人。
  •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種疾病,該病毒可以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雖然病毒不會直接攻擊神經細胞,但是通過釋放蛋白質和其他物質,病毒可以破壞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線。當該病引起弓形蟲病時,會損傷腦部神經細胞。
  • 感染:細菌或病毒感染後,多繼發於腦膜炎、腦炎、腦膿腫等後遺症。

腦萎縮有哪些症狀?

腦萎縮的症狀取決於腦部哪個區域受到了腦萎縮的影響,主要有以下症狀:

  • 痴呆:喪失記憶、學習、抽象思考和執行功能,執行功能比如計劃和組織功能。
  • 癲癇發作:是指腦內出現發作性的異常的電活動,導致患者出現重複動作、抽搐,有時候患者會喪失意識。
  • 失語:表現為說話困難,理解語言困難。
  • 行為異常,如消極、冷漠或活動過度、重複行為。
  • 情感遲鈍,理解力下降。
  • 不修邊幅,思維僵化、注意力分散、刻板動作。
  • 人際交往能力下降。
  • 個別患者可以出現大小便失禁、低血壓、血壓不穩等表現。
  • 腦萎縮的一些病因是可以預防的,例如神經梅毒、AIDS 和顱腦創傷。
  • 性行為時戴安全套,進行安全的性行為可以預防梅毒和艾滋病毒感染。
  • 駕車時繫好安全帶,騎自行車或摩托車時戴頭盔有助於預防顱腦創傷。
  • 其他疾病,例如亨廷頓病、腦白質營養不良和多發性硬化是無法預防的[1]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