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糖貯積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黏多糖貯積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患者缺乏降解黏多糖的酶,導致多系統受影響,多發於嬰幼兒期,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病情較重者壽命較短。

  • 黏多糖貯積症是罕見的遺傳病,患病率為 1/10 萬,即每 10 萬人中有 1 人患病。黏多糖貯積症可分為 Ⅰ 型、Ⅱ 型、Ⅲ 型、Ⅳ 型、Ⅵ 型、Ⅶ 型、Ⅸ 型,亞洲人群多為 Ⅱ 型。
  • 黏多糖貯積症是由於降解黏多糖的酶缺乏,導致黏多糖過多堆積影響身體系統。
  • 不同型別的患者表現有所差異,常見症狀為面容粗陋、角膜混濁、關節僵硬、肝脾增大等。
  • 治療主要為對症治療、藥物治療和骨髓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對症治療主要針對呼吸及心血管系統合併症、耳聾、腦積水、外科矯正和康復等,目的是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藥物治療適用於 Ⅰ 型、Ⅱ 型、Ⅳ 型、Ⅵ 型和 Ⅶ 型患者,如拉羅尼酶注射劑,該藥物目前在國外已經上市;目前推薦骨髓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用於黏多糖貯積症 Ⅰ 型、Ⅱ 型和 Ⅵ 型的治療,建議早期治療。
  • 黏多糖貯積症影響多個系統,可能導致患兒智力低下及生長髮育遲緩,嚴重者可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暫停等,患者壽命較短。
  • 家屬需要給予患兒更多的關注,如鼓勵患兒獨立和交朋友、改變傢俱擺放方式,以便患兒走動做事等。
  • 避免近親結婚、高危家庭進行基因檢測和產前診斷是非常必要的。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孩子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出現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併發症表現時。
  • 患兒骨骼發育(關節僵硬、爪形手、雞胸、腰椎前突等)異常。
  • 智力嚴重發育落後,如反應遲鈍、行為異常等。
  • 面容粗陋及畸形。

就診科室

  • 內分泌科
  • 兒科
  • 呼吸科
  • 心內科
  • 骨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黏多糖貯積症?

醫生會根據體格檢查、病史、家族史、影像學檢查、血液檢查等綜合結果進行診斷。

  • 眼科檢查:有無角膜混濁。
  • 影像學檢查:骨骼 X 線檢查、頭顱 CT/MRI 等,協助醫生判斷骨骼發育是否存在異常變化。
  • 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確定有無心臟病變。
  • 尿黏多糖電泳分析:幫助確定疾病的分型。
  • 酶活性測試:降解黏多糖的酶活性檢測,對確診有意義。
  • 基因檢測:用於明確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注意到身體有什麼變化嗎?
  • 面容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多長時間了?
  • 是否有耳聾的症狀?
  • 什麼時候開始骨骼發育畸形的?
  • 家裡有人患有這個病嗎?
  • 是否有反應遲鈍、行為異常表現?
  • 有沒有發現其他異常表現?
  • 家族裡有沒有近親結婚的情況?
  • 產前有沒有做基因篩查?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黏多糖貯積症是什麼病?嚴重嗎?
  • 我的孩子需要做什麼檢查嗎?
  • 您推薦哪種治療方法?有什麼副作用嗎?
  • 後續還會有什麼別的症狀嗎?
  • 面容的變醜能矯正回來嗎?
  • 這病會遺傳給下一代嗎?
  • 我的家人應該接受基因檢測嗎?

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 家屬應和醫生詳細溝通,採用個性化教育方案,讓患兒健康發展。
  • 家人應鼓勵患兒獨立和交朋友。
  • 改變傢俱擺放方式,以便患兒走動做事。
  • 患者應避免參加影響到頸部的運動,如體操、蹦床等。

如何治療黏多糖貯積症?

主要為對症治療與藥物治療。

對症治療

對症治療主要針對呼吸及心血管系統合併症、耳聾、腦積水、外科矯正和康復等,目的是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

  • 眼睛:定期檢查眼底。
  • 聽力:咽鼓管置管術改善聽力,必要時使用助聽器。
  • 骨骼異常:物理治療和康復鍛鍊,改善關節僵硬,醫生會要求患者定期到院複查。若患者關節畸形嚴重,醫生可能會採用關節置換術來改善關節功能。
  • 心臟:定期心臟超聲檢查,以早期發現心臟疾病,醫生可能會使用抗生素治療或瓣膜置換治療。
  • 其他:發生睡眠呼吸暫停時,可用簡易呼吸器治療。

藥物治療

主要為酶替代治療,適用於 Ⅰ 型、Ⅱ 型、Ⅳ 型、Ⅵ 型和 Ⅶ 型患者,如拉羅尼酶注射劑,該藥物目前在國外已經上市。

骨髓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

目前推薦用於黏多糖貯積症 Ⅰ 型、Ⅱ 型和 Ⅵ 型的治療,建議早期治療。

導致黏多糖貯積症的原因是什麼?

黏多糖貯積症是一種遺傳病,是由於降解黏多糖的酶缺乏,導致黏多糖過多堆積影響身體系統。

黏多糖貯積症有哪些症狀?

黏多糖貯積症可分為 7 種類型,各型臨床表現有差異。

黏多糖貯積症 Ⅰ 型

  • 典型表現:6 個月~1 歲面容逐漸變醜,面中部變扁、角膜混濁、耳聾、頭大、鼻樑增寬、前額突出、關節僵硬、爪形手、雞胸(胸骨向前隆起畸形,形如雞胸)和腰椎後突;2~5 歲時出現心臟瓣膜增厚、心肌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5 歲出現肝脾大。患兒精神運動發育落後,如智力低下、嬰兒期運動遲緩、肢體不動等,通常存活至 10 歲左右。
  • 輕型患者:患者通常在 5 歲以後有相關症狀,輕度面容粗陋、角膜混濁和手足關節僵硬,智力正常,壽命也較長。

黏多糖貯積症 Ⅱ 型

  • 輕型患者:頭大、面容粗陋、身材矮小、爪形手、巨舌症(舌體增大等)、聲音嘶啞、肝脾大、耳聾、臍疝(腹腔內容物從臍部突出)、腕管綜合徵(手指或手部刺痛、麻木、無力或疼痛)和脊髓壓迫、智力正常。
  • 重型患者:多於 2 歲發病,智力低下,有破壞性行為。嚴重的呼吸系統通氣障礙(如呼吸困難、窒息等)、心血管系統病變(如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可導致患者在 10~20 歲死亡。

黏多糖貯積症 Ⅲ 型

患者主要表現為嚴重智力發育落後,6 歲以後面容輕度粗陋,身高正常,後期可出現關節僵硬、肝脾大和癲癇。

黏多糖貯積症 Ⅳ 型

剛出生時表現正常,多在出生後 1~3 歲開始出現臨床症狀。首先出現脊柱後凸和雞胸,逐漸導致軀幹短、頸短、肋緣外翻(肋骨往外突出)、膝外翻(X 型腿)、角膜混濁、牙齒稀疏、牙釉質薄、耳聾、進行性運動能力減低(如下肢無力、行走困難等)。

黏多糖貯積症 Ⅵ 型

患者表現與黏多糖貯積症 Ⅰ 型相似,不同之處在於患者智力正常。

黏多糖貯積症 Ⅶ 型

  • 輕型患者:輕度的脊柱骨骼發育不良。
  • 重型患者:肝脾大、骨骼異常、面容特殊、不同程度智力落後。

黏多糖貯積症 Ⅸ 型

較為少見,暫無相關表現可說明。

如何預防黏多糖貯積症?

  • 避免近親結婚。
  • 家族中有人出現相關症狀時,其他人需要進行基因檢測。
  • 高危家庭務必進行產前診斷。
  •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和情緒穩定。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