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芽生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疾病定義:皮炎芽生菌又稱為皮炎芽生菌病,是一種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病變,主要累及肺、面板和骨骼。
  • 患病情況如何?該病在北美多見,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平均每年發病率約為 4 例/10 萬人;1990~2015 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平均年發病率為 0.41 例/10 萬人;在英國和墨西哥等地,則為少數散發,並且這些患者曾經居住在美國,或接觸過本菌的汙染物。1999 年,我國本土報告此病。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前往流行區、接觸皮炎芽生菌,是該病的危險因素。
  • 這個病有哪些型別?根據傳播途徑、發病部位及病程轉歸,可分為 4 型:原發性肺芽生菌病、慢性面板及骨骼芽生菌病、系統性芽生菌病、接種性芽生菌病。
  • 這個病有哪些症狀?主要症狀包括:呼吸系統症狀,如干咳、胸痛、低熱、呼吸困難等;面板表現,如丘疹或膿皰;骨骼系統症狀,如骨痛、活動障礙等。
  • 如何治療這個病?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抗真菌類藥物治療,如兩性黴素 B、氟康唑等;侷限性肺部病灶可手術切除,大的膿腫應切開引流。
  • 這個病有哪些危害?可引起肺、面板和骨骼為主的慢性病變,影響生活質量。由於呼吸系統的症狀不典型,可能誤診為結核病等其他疾病。
  • 避免到北美洲等流行區域、避免受傷、避免接觸汙染物,可以有效預防該病。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前往疾病流行區,出現肺、面板和骨骼為主的慢性病變,應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困難:不能自主呼吸,或窒息感。
  • 骨關節區域性腫脹、化膿。
  • 腦膿腫和腦膜炎:出現嚴重的頭痛、發熱、消瘦、乏力、神志不清等症狀。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皮炎芽生菌?

醫生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可診斷。到過流行區,接觸皮炎芽生菌者,出現肺、面板和骨骼為主的慢性化膿性、肉芽腫病變,抗結核治療無效者,應當結合真菌檢查及肺部檢查等幫助確診。對肺外型患者,尤其是慢性面板肉芽腫,可結合病理及真菌檢查協助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及觸診:主要目的是檢查患者身體上有無膿腫、皮疹和腫大的淋巴結,能給診斷該病提供一些重要線索。
  • 體液直接鏡檢:將患者的體液(如血液)塗片、染色後,置於顯微鏡下觀察。通過本檢查,醫生可確診該病。
  • 真菌培養:將取自患者的可能帶菌的標本(如血液、膿液等)進行培養,如果培養出皮炎芽生菌,可以確診該病。
  • 病理檢查:作用是輔助檢查,有助於判斷病情。若出現符合本病的典型病理改變,可以高度提示該病。
  • X 線檢查:通過該檢查可以明確骨骼病變的程度,幫助醫生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發現有這些症狀的?
  • 到過北美洲、英國和墨西哥等區域嗎?
  • 接觸過皮炎芽生菌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什麼治療方法最有效?
  • 我在家可以做些什麼?

注意休息及飲食,防止免疫力下降,避免勞累及受傷,避免傷口周圍感染及過度活動。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術後注意保持傷口周圍清潔乾燥,防止汙染傷口後影響癒合,避免傷口周圍的過度活動,以防止再次損傷。
  • 飲食:儘量避免進食受潮的食物,因為潮溼的環境更加有利於滋生皮炎芽生菌。
  • 運動:
    • 手術患者術後應減少手術部位活動,防止再次損傷。但如果需要長期臥床,在床上活動下肢,或進行下肢按摩,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 非手術患者無特殊禁忌,可以正常運動。
  • 其他: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受涼,防止免疫力下降。

抗真菌藥物的療效良好,兩性黴素 B 治療本病有效,伊曲康唑可治療非致命、非腦膜病型皮炎芽生菌。在治療咬傷、針刺或撕裂部位的皮炎芽生菌病時,應特別注意,先用碘酊徹底清洗,再用碘仿外敷。應定期檢查肺 X 線片、痰培養,根據感染部位進行適當治療。

藥物治療

  • 抗真菌類藥物(如兩性黴素 B):可殺滅真菌,控制病情。兩性黴素 B 治療本病有效,伊曲康唑可治療非致命、非腦膜病型皮炎芽生菌病。用抗真菌藥物可導致肝損傷,出現肝功能異常,因此有必要定期去醫院檢查肝功能。
  • 抗生素:當合並細菌感染時,可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手術治療

  • 切除病灶:侷限性肺部病灶可手術切除,以去掉感染源,促進恢復。
  • 切開引流:大的膿腫應切開引流,消除病灶,促進恢復,切開前醫生會先用兩性黴素 B 等治療,以免病菌播散。
  • 清創縫合:對於嚴重撕裂傷者,根據病情而定,可清創縫合,促進傷口癒合。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出現面板、肺部的膿腫,膿腫可破潰並形成一個持續向外排膿的通道,骨關節處可發展為骨髓炎,可造成骨質破壞及增生。
  • 本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不需要治療。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治癒。

皮炎芽生菌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病因明確,為皮炎芽生菌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皮炎芽生菌?

有如下可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皮炎芽生菌:

  • 前往北美州、英國和墨西哥等流行區:增加接觸皮炎芽生菌的風險,容易得病。
  • 外傷:外傷後,皮炎芽生菌易經傷口感染。

有如下不可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皮炎芽生菌

  • 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人群,對皮炎芽生菌抵抗力下降,會比普通人群更加易感。

皮炎芽生菌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皮炎芽生菌的常見症狀包括:

  • 肺部症狀:可有乾咳、胸痛、低熱、呼吸困難等症狀。
  • 面板表現:出現丘疹或膿皰,暗紅色斑片或結節,其內為很多小膿腫,壓之有膿液排出,中央有黑色結痂,可轉成潰瘍。皮損癒合後留下萎縮性瘢痕,但在瘢痕上又可出現新的皮損。
  • 全身淋巴結腫大(大腿根部、腋下等處可以摸到大小不等的小結節,就是腫大的淋巴結)、消瘦、乏力(使不上勁)等。
  • 骨骼:肋骨及脊椎病變最為多見,可表現為疼痛和功能障礙(活動障礙),X 線檢查可見骨質破壞及增生。

皮炎芽生菌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的併發症包括:

  • 骨膜炎
  • 化膿性關節炎
  • 腦膿腫及腦膜炎

注意休息及飲食,適度鍛鍊以提高免疫力,避免到疾病流行區,避免受傷。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變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避免前往疾病流行區,減少接觸病菌;
  • 避免損傷面板,防止病菌經傷口感染。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如跑步、游泳等,以提高免疫力。鍛鍊的頻率及強度因人而異。
  • 如不慎產生傷口,可以用肥皂水或新潔爾滅反覆沖洗傷口,然後用清潔的敷料包紮,可以有效避免感染細菌、真菌。

感謝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 鄧江醫生 參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