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性失鎂: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腎性失鎂是一種腎小管功能受損引起的鎂的丟失,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由於低鎂可引起厭食、噁心嘔吐、肌肉顫動、精神異常、心律失常等症狀。
  • 腎性失鎂是一種相對少見的疾病。原發性腎性失鎂中最常見的型別是吉特爾曼綜合徵,其患病率為 1/40000~10/40000。
  • 原發性腎性失鎂是由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造成腎小管功能障礙,繼而導致低鎂;而繼發性腎性失鎂常見的病因為腎臟疾病如腎小管中毒,或由一些腎外疾病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也可能是由於酒精中毒,或長期使用利尿劑導致。
  • 分為原發性腎性失鎂和繼發性腎性失鎂。
  • 主要症狀包括厭食、噁心嘔吐、虛弱、嗜睡、肌肉顫抖、乏力、嚴重時出現幻覺、胡言亂語、心律不齊等症狀。
  • 腎性失鎂的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治療關鍵點在於補充鎂鹽,緩解症狀;同時,對於繼發性腎性失鎂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並應預防嚴重的併發症。
  • 腎性失鎂主要的危害在於可能引起其它的電解質失衡,如高鈣血癥等。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厭食;
  • 噁心嘔吐;
  • 肌肉無力或手腳震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抽搐;
  • 突發的難以忍受的心慌;
  • 胸口壓榨性疼痛;
  • 心臟驟停。

建議就診科室

  • 腎臟內科
  • 內分泌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腎性失鎂?

當醫生懷疑是腎性失鎂時,將通常使用詢問病史、查體、血液檢查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詢問病史:詢問患者是否有上述的典型症狀原發的腎性失鎂可能有家族史(直系親屬中有患該病的歷史,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兒女等);繼發性腎性失鎂可能本來有腎臟疾病或上述的危險因素。
  • 查體:這是為了檢查是否出現了神經系統症狀,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 血液檢查:測定血液中鎂的濃度可以確診低鎂血癥,血液中鎂濃度低於 0.75 毫摩爾/升即可診斷。
  • 小便常規:尿鎂>4 毫摩爾/升可以判斷經腎臟排出的鎂增多。
  • 心電圖:低鎂血癥有典型的心電圖表現,可以有助於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既往的腎臟疾病病史?
  • 有沒有覺得沒力氣,手腳是不是出現抖動的情況?
  • 有沒有覺得心慌的情況出現?
  • 症狀出現的時間點和嚴重程度?
  • 有沒有在醫院接受過治療?診斷如何?治療方案如何?治療效果如何?
  • 有沒有自行服過藥物?療效如何?
  • 此次就診的目的和期望?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疾病的嚴重程度和具體危害?
  • 各種型別治療方案的利弊和醫生的專業建議?
  • 治療方案的具體花費如何?是否在醫保報銷範圍內?
  • 疾病的預後如何?復發風險如何?
  • 醫生對於患者正規治療後的健康建議?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靜脈滴注硫酸鎂時出現肌肉腱反射消失、肌無力、呼吸衰竭等,應停止輸注並告訴主管醫生。服用抗生素時可能會出現輕度噁心,嘔吐等胃腸不適的反應,也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屬於正常現象,一般可以耐受,如不良反應劇烈,無法耐受,要及時告知主管醫生。
  • 定期複查:患者應注意定期複查,治療有效後一年內每 3 月複查一次,主要進行血液檢查和生化檢查,如一年內血液檢查結果均正常,可每 6 個月複查一次。
  • 飲食:可以食用一些含鎂豐富的食物,如小米、豌豆、蕎麥麵、花生、賀濤、蘑菇等;水果如香蕉、桃、柿子,海產品如蛤喇、松花魚、紫菜含鎂也很豐富。應注意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 運動:應適量進行運動,每週運動 2~3 次,每次 30 分鐘。
  • 其他: 戒酒,長期飲酒可能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導致腎性失鎂的復發。

腎性失鎂的治療原則為補充鎂鹽、糾正電解質紊亂、控制和治療原發疾病、和防治併發症。

藥物治療

  • 硫酸鎂:該藥的目的是為了補充體內的鎂離子。主要使用硫酸鎂溶液靜脈滴注。在有缺鎂的症狀時才可用,過程中應抽血檢查監測血清中鎂離子的濃度,防止過度補鎂。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腎性失鎂如果經過正規治療,當鎂離子重組後,厭食、噁心嘔吐、肌無力等症狀均可以改善,預後良好;
  • 如果不進行正規治療,繼發心髒的心律失常或冠狀動脈疾病,可能引起心臟驟停,造成不良後果。

腎性失鎂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腎性失鎂是由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導致腎小管重吸收鎂離子的功能異常;繼發性腎性失鎂主要是各種腎內、腎外的因素導致鎂鹽的過度丟失。

腎性失鎂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原發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傳造成腎小管功能障礙,繼而導致低鎂。
  • 腎臟疾病繼發的腎性失鎂:腎小管酸中毒、急性腎功能衰竭、腎移植等造成腎小管重吸收的減少,可導致鎂鹽的丟失。
  • 腎外疾病繼發的腎性失鎂:可由於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高鈣血癥、甲亢等繼發腎小管對鎂的重吸收減少,導致腎性失鎂的出現。
  • 藥物導致腎小管重吸收減少:過度使用利尿劑、降鈣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
  • 慢性酒精中毒。

哪些人容易患腎性失鎂?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腎性失鎂:

  • 患有腎臟疾病者:患有急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管酸中毒、急性腎功能衰竭者,由於腎小管功能較差,都可能導致腎性失鎂。
  • 腎移植術後:腎移植後患者的腎功能往往不佳,容易導致電解質的丟失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增多可能導致腎小管對鎂鹽的重吸收作用減少,導致低鎂血癥的發生。
  •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可導致人體內蛋白質結合鎂增多,並使尿液中排鎂增多,導致低鎂血癥。
  • 高鈣血癥:鎂與鈣在吸收上為拮抗關係,鈣濃度升高時將降低鎂的吸收。
  • 長期使用利尿劑:長期使用袢利尿劑、噻嗪類及滲透性利尿劑(如氯噻嗪、速尿、甘露醇等)可能使腎小管重吸收鎂的作用減弱,導致鎂的丟失。
  • 長期飲酒:長期飲酒造成慢性酒精中毒是腎性失鎂的危險因素之一。

有如下不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腎性失鎂:

  • 遺傳因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導致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異常,繼而造成腎性失鎂。

腎性失鎂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厭食:厭食為腎性失鎂的常見的首發症狀之一,由於機體缺乏鎂而導致;
  • 噁心嘔吐:由於缺鎂導致的常見消化道症狀;
  • 虛弱、嗜睡:腎性失鎂患者由於人體內缺乏鎂離子而導致的首發神經症狀。
  • 肌肉乏力:腎性失鎂的患者由於人體內缺乏鎂離子,導致肌纖維收縮無力,出現肌肉沒有力氣的症狀;
  • 震顫:可表現為手足及眼球的上下抖動、顫動;
  • 癲癇:機體嚴重缺鎂的時候可能出現抽搐等癲癇的症狀;
  • 心律不齊、心電圖改變、心臟驟停:低鎂血癥可引起心律失常嚴重時可能引起心臟驟停。

腎性失鎂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心跳驟停;
  • 低血壓;
  • 心律失常;
  • 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沒有判斷時間地點的能力;
  • 腎性氨基酸尿。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合併腎臟疾病者應及時就醫保證腎功能:患者發現血尿或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通過抽血檢查腎功能或小便常規,並按醫囑進行腎功能的控制,預防鎂鹽的丟失。
  • 腎移植術後監測電解質,必要時補充鎂鹽:腎移植後患者的腎功能往往不佳,容易導致電解質的丟失因此應該在腎移植術後注意抽血檢查患者體內的電解質濃度,如果有缺失應及時補充,預防腎性失鎂。
  • 治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有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應及時進行治療。
  • 控制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限制碘鹽攝入:甲亢可導致人體內蛋白質結合鎂增多,並使尿液中排鎂增多,導致低鎂血癥,因此需要在內分泌科進行甲狀腺激素的控制,並限制碘鹽的攝入,預防鎂的丟失增多。
  • 控制血鈣含量:定期體檢,抽血檢查體內電解質的含量,預防由於高血鈣造成的低鎂血癥。
  • 避免長期使用利尿劑:避免長期使用袢利尿劑、噻嗪類及滲透性利尿劑,並定期抽血檢查體內電解質含量。
  • 戒酒:長期飲酒造成慢性酒精中毒是腎性失鎂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減少酒精攝入是預防措施之一。
  • 遺傳導致的腎性失鎂應早診早治:原發性腎性失鎂系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果兒童出現厭食、噁心嘔吐、肌無力等早期症狀,應及時就醫,早期干預。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