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手麻(Numbness in hands)是指單手或雙手感到麻木,整個手掌或部分手指失去知覺。

  • 通常,手部麻木往往還伴有其他症狀,例如針刺感或灼痛感。同時患者的手臂、手腕或手指還會感到僵硬、無力。
  • 日常生活中,假如坐著或躺著的時候,手臂維持一個姿勢時間過久,導致區域性神經受到壓迫和血液供應受阻,就會引發短暫的手麻和刺痛。
  • 手麻最主要的疾病因素是手臂或手腕神經發生損傷、炎症或受到卡壓。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腦中風等,累及手臂神經時也會造成手麻症狀,不過這並非其特徵性臨床表現。
  • 醫生通過體檢、血樣化驗、電生理和影像學檢查,可以得出初步診斷結果。
  • 手麻患者應徹底戒菸戒酒,以免對神經組織造成更大的傷害。根據自身病情的好轉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逐步開展康復性鍛鍊,以利於手部的神經功能恢復。

何時就醫?

  • 如果手部出現不明原因的麻木、無力,且持續存在或逐漸向周邊擴散,患者應該儘快去醫院接受檢查,明確病因。
  • 若突發性手部麻木伴全身無力、癱軟、劇烈頭痛、頭暈目眩、意識混亂、難以言語,則需要立刻撥打急救電話。

就診科室

  • 手足外科
  • 神經內科
  • 風溼免疫科

一般情況下,手部相關神經發生損傷、炎症或受到卡壓的患者首診應前往手足外科;手麻伴有全身無力、癱軟、劇烈頭痛、意識混亂者應立即前往神經內科或急診科進行急救處置;手麻伴全身性皮疹或多處關節、器官病變的患者首診應前往風溼免疫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手麻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向醫生詳細描述具體不適部位、何時開始、持續多久、發作頻率、不適的性質和程度等。
  • 在手麻的同時是否還出現其他症狀,例如手臂無力、關節疼痛、活動受限、頭暈、頭痛、皮疹、健忘等。
  • 以前是否曾經由於手臂的病變或創傷接受過診治(包括使用過哪些藥物或接受過怎樣的手術)。
  • 近期及長期服用的藥物和保健品:包括各類治療慢性疾病的藥物,抗感染藥物,以及各類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等。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逐步排查,最終才能明確手麻的具體原因。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治療史、具體症狀、日常工作情況以及正在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體格檢查:
    • 伴頭痛、頭暈、意識模糊、全身癱軟的患者首先要評估生命體徵是否穩定,假如病情嚴重需立刻急救。
    • 一般情況下,醫生會仔細觀察患者的手部是否存在疼痛、壓痛、腫脹、變形,評估病變部位的功能受限情況。此外,還需檢查肘部和肩頸等處,瞭解是否存在異常跡象,從而分析可能的病因。
  • 血樣化驗:
    • 測定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水平,評估是否發生炎症和感染。
    • 測定血脂、血糖、肝酶、肌酐水平,判斷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肝、腎功能異常。
    • 測定紅細胞沉降率(血沉):血沉加快可提示體記憶體在活動性炎症。
    • 檢測各種生物學標誌物:例如自身抗體水平、病毒抗原/抗體水平。
  • 肌電圖:醫生會採用儀器記錄肌肉在靜息和運動時的電流強度及其隨時間變化的規律,並測定運動神經傳導速度。
  • 影像學檢查:採用CT或磁共振掃描、多普勒超聲等影像學技術,可以顯示病變的具體部位、波及範圍和嚴重程度,並鑑別腦部、脊髓是否發生病變。

手麻的情況較為複雜,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因來實施個體化的干預措施。

詳情請參見相關疾病的治療:

  • 腕管綜合徵
  • 肘管綜合徵
  • 臂叢神經損傷
  • 血管炎
  • 格林巴利綜合徵
  • 多發性硬化
  • 腦中風
  • 頸椎病
  • 脊髓損傷
  • 凍傷
  • 神經節囊腫
  • 乾燥綜合徵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糖尿病
  • 神經系統副腫瘤綜合徵
  • 慢性酒精中毒
  • 化學品中毒或重金屬中毒
  • 萊姆病
  • 維生素B-12缺乏症

常見原因

引起手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手部相關神經發生損傷、炎症或受到卡壓所致。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風溼性疾病,病原體感染以及慢性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也可能累及手臂神經,引起不適。

  • 手部相關神經病變或損傷可包括:
    • 臂叢神經損傷;
    • 腕管綜合症;
    • 肘管綜合徵;
    • 凍傷;
    • 血管炎;
    • 神經節囊腫。
  • 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累及手臂神經,常見病因包括:
    • 腦中風;
    • 頸椎病;
    • 脊髓損傷。
  • 風溼性病變累及手臂神經,常見病因包括:
    • 格林巴利綜合徵;
    • 多發性硬化;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乾燥綜合徵。
  • 傳染病累及手臂神經,常見病因包括:
    • 萊姆病(蜱蟲叮咬,傳播病原體所致);
    • 梅毒;
    • 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
    • 艾滋病感染及其治療用藥對可能對神經形成損傷。
  • 惡性腫瘤及治療相關病因,包括:
    • 神經系統副腫瘤綜合徵(惡性腫瘤雖然未發生轉移,但對遠處其他部位的神經組織造成損傷);
    • 化療藥物不良反應;
    • 放療造成神經損傷。
  • 其他全身性疾病或中毒累及手臂神經,常見病因包括:
    • 糖尿病;
    • 長期酗酒,慢性酒精中毒;
    • 職業暴露導致全身性中毒;
    • 維生素B-12缺乏症;
    • 澱粉樣變性(神經組織中出現異常的蛋白質顆粒積累)。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手麻:

  • 長期伏案工作者。
  • 家庭主婦或長期從事家政服務者。
  • 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者。
  • 長期吸菸、酗酒。
  • 缺乏適量運動。
  • 在化工、冶金、礦山一線工作的職工。
  • 經常接觸有機溶劑或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
  • 伴有惡性腫瘤或正在接受放、化療。
  • 經常參加激烈的對抗性運動。
  • 伴有不同型別的風溼性疾病。
  • 慢性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未得到有效控制。
  • 手部、手腕或手臂曾經受到嚴重感染或接受過手術治療。

症狀表現

手麻主要表現為手部麻木、僵硬、無力等,並可能導致相應部位的肢體活動受限。

  • 臨床最常見的是慢性勞損造成手部關節、軟組織發生結構變化,形成對鄰近神經的卡壓、損傷。患者的病情遷延難愈,症狀會隨著神經損害的程度而日益加重。
  • 除了麻木、僵硬之外,還可能出現面板缺乏對溫度的感知,觸控任何東西都好像是帶了手套一樣。
  • 由於絕大部分日常動作都需要通過雙手完成,因此手部麻木、無力總是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便,難以完成各種精細複雜的手部動作,嚴重影響日常活動和生活質量。
  • 症狀嚴重者最終可能完全無法用力,肌肉逐漸萎縮,從而喪失大部分功能。
  • 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風溼性疾病,傳染病以及慢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都可能引起手麻,但它們往往會呈現出更顯著的特徵性症狀,因此手麻有時會被患者所忽視。

伴隨症狀

不同原因的手麻會伴有相應的其他臨床症狀:

  • 手麻伴刺痛、肌肉無力貫穿整個手臂,手指和手臂活動範圍受限:可見於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臂叢神經損傷等。
  • 手部麻、癢伴紅腫、灼痛:可見於手部凍傷等。
  • 手麻伴區域性或全身性感覺異常,肌肉無力,喪失平衡性和協調性,以及健忘、反應遲鈍等:常見於慢性酒精中毒、化學試劑或重金屬中毒等。
  • 手麻伴下肢刺痛、灼痛、麻木;隨病情進展,患側肢體皮膚髮涼、肌肉萎縮,血運漸弱或消失:可見於血糖水平未受到嚴格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 手麻伴全身性感覺異常、肌肉僵硬刺痛,四肢虛弱無力,關節、器官功能受損:可見於格林巴利綜合徵、多發性硬化。
  • 手麻伴頭痛、頭暈、肩背和頸部疼痛、麻木、無力:常見於頸椎病。
  • 手麻伴頭面部、肩頸部、四肢感覺異常或喪失,以及全身多部位肌肉無力、活動受限:可見於脊髓損傷、腦中風。
  • 手麻伴皮疹、乏力、口腔潰瘍或口眼乾澀、關節疼痛、器官功能受損: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

日常護理

手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 徹底戒菸戒酒,以免對神經組織造成更大的傷害。
  • 如果是職業暴露造成的慢性神經損傷(例如腕管綜合徵),需儘快去政府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職業病鑑定,以便於後續的補償和安置事宜。
  • 可根據自身病情的好轉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逐步開展康復性鍛鍊,以利於手部的神經功能恢復。
  • 每天可以進行適度鍛鍊,例如體操、太極、慢跑等,以病變部位無明顯不適為宜。
  • 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此後必須嚴格開展疾病管理,控制病情長期穩定。
  • 遵照醫生的治療計劃,定期複診,監測各項指標的變化趨勢,評估治療效果。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