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貧血: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中,單位容積內的紅細胞數量或者血紅蛋白含量減少,是一種常見的症狀。

  • 兒童年齡越小,貧血發病率越高,5 歲以下發病率高達 47.4%,學齡兒童發病率達 25.4%。
  • 兒童容易受各種外界因素影響而發生貧血。導致兒童貧血的常見病因有營養不良、病原微生物(導致疾病的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惡性腫瘤、溶血(紅細胞破壞加速)、各種慢性疾病。
  • 兒童貧血的分類方法有三種。按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按病因分為: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生成不足、溶血的和失血的;按紅細胞形態分為:大細胞的貧血、正常細胞的貧血、單純小細胞的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指細胞體積小且血紅蛋白含量低)的貧血。
  • 貧血的表現與其病因、程度輕重、發生急慢等因素有關。急性貧血可引起嚴重症狀至休克;而慢性失血,會引起智力水平和免疫功能下降,早期由於機體各器官的代替造血功能較好,可無症狀或症狀較輕。
  • 小兒貧血,特別是急性失血,病因清除後可以恢復正常,且不遺留後遺症;而慢性失血,在病情發展的任何一個階段加以干預,都可以改善其結局,及早干預有助於預防出現嚴重併發症。
  • 全社會尤其是家長,需認識到貧血對小兒的危害,並及時做好預防工作。

兒童急性失血可能導致休克,有生命危險,而慢性失血會引起智力水平和免疫功能下降,因此,都需要及時就診。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面板黏膜蒼白,呈逐漸加重的過程,並開始出現蒼黃。
  • 易疲倦、毛髮乾枯、營養低下、體格發育遲緩等症狀。
  • 不明原因的肝脾淋巴結腫大。
  • 食慾減退,精神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
  • 不明原因的血尿、黑便,女孩月經來潮後出血量大等。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由於急性意外事件,如圍產期(即妊娠 28 周到產後 1 週期間)意外(前置胎盤大出血等)、意外傷害導致的失血過多、誤服某些藥物導致患兒突然咯血、血尿、面色蒼白、心率增快,甚至出現意識不清時,需要立即就診。
  • 慢性貧血患兒如果突然出現發熱、新發的感染、呼吸以及心率異常時需要急診救治。

建議就診科室

  • 血液內科
  • 兒科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貧血?

任何貧血患兒,必須尋找出其貧血的原因,才能進行合理和有效的治療。因此,詳細詢問病史、全面的身體檢查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是貧血發病原因診斷的重要依據。小兒貧血診斷標準:出生不足 10 天新生兒血紅蛋白小於 145 克/升;10 天~3 個月嬰兒血紅蛋白小於 100 克/升;3 個月~6 歲嬰幼兒血紅蛋白小於 110 克/升,6~15 歲兒童血紅蛋白小於 120 克/升。

相關檢查:

  • 血常規:根據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可判斷有無貧血及其程度。
  • 骨髓檢查:骨髓塗片檢查,可直接瞭解骨髓造血細胞生成的質和量的變化,對某些貧血的診斷具有決定性意義(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
  • 血紅蛋白分析檢查:如血紅蛋白鹼變性試驗、血紅蛋白電泳、包涵體生成試驗等,對地中海貧血和異常血紅蛋白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 紅細胞脆性試驗:脆性增高見於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減低則見於地中海貧血。
  • 肝脾 B 超:瞭解有無肝脾腫大。
  • 其他特殊檢查:如基因檢測。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症狀?嚴重程度如何?最開始發病的年齡多大?已經出現了多久?
  • 哪些情況下症狀會緩解或加重?
  • 有沒有面板、眼睛變黃?尿是什麼顏色?
  • 有沒有嘔血?大便是什麼顏色?
  • 身上有沒有皮疹,瘀點瘀斑?
  • 最近精神反應怎麼樣?有沒有嗜睡?上課注意力怎麼樣?最近成績怎麼樣?
  • 什麼時候新增輔食?輔食如何新增?目前主要以何種餵養方式為主導?
  • 過去有無寄生蟲病、慢性腎病、肺結核、結締組織病(關節、肌肉、面板遭到破壞的疾病)等慢性疾病病史?有沒有長期服用過某種藥物?
  • 家族中有無遺傳病史或症狀相同的患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孩子貧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能治好嗎?
  • 是否需要長期輸血治療?對生長髮育有影響嗎?
  • 在家中應該多注意些什麼?飲食上有什麼需要額外補充的嗎?
  • 這個病是否遺傳?是否家中其他成員也需要接受遺傳檢查?
  • 什麼時候來複查?一般隨訪的時間需要多久?
  • 貧血就一定要做骨髓穿刺嗎?什麼時候做?有什麼注意事項?
  • 家長要留意觀察孩子是否有貧血症狀,如面色、瞼結膜、口脣、甲床蒼白程度,注意有無頭昏眼花、耳鳴、睏倦等缺氧症狀,注意有沒有心跳快、心慌、氣促、心臟前面區域疼痛等貧血引起的心臟病的症狀,出現相關症狀及時就診。
  • 注意飲食營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類食物,如瘦肉、豬肝、豆類、新鮮蔬菜等,注意色、香味烹調,促進食慾。
  • 嚴重貧血要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避免突然改變體位後發生暈厥,防止跌倒。
  • 定期體檢,注意血紅蛋白含量的變化。

治療小兒貧血,需要明確病因後方能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改善患兒結局,特別是對於輸血要求的把握。慢性貧血患兒,長期輸血後可導致相關併發症,需要密切關注。

  • 去除病因:這是治療貧血的關鍵,有些貧血在病因去除後,很快可以治癒。對一些貧血原因暫時未清楚的,應積極尋找病因,予以去除。
  • 一般治療:加強護理,預防感染,改善飲食質量和搭配等。
  • 藥物治療:針對貧血的病因,選擇有效藥物給予治療,如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維生素 B12 和葉酸治療巨幼細胞貧血等。
  • 輸紅細胞:貧血引起心功能不全時和失血性休克,輸紅細胞是搶救措施。
  • 造血幹細胞移植:這是目前從根本上治療一些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有效方法。
  • 併發症治療:嬰幼兒容易同時出現急、慢性感染,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等症狀,應該積極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小兒貧血,特別是急性失血,病因清除後可以恢復正常,且不遺留後遺症,而慢性失血在病情發展的任何一個階段加以干預,都可以改善其結局,及早干預有助於預防出現嚴重併發症。

兒童易受各種外界因素影響而發生貧血。導致兒童貧血的常見病因有營養不良、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惡性腫瘤、溶血及各種慢性疾病。

小兒貧血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營養不良性貧血:是指造血要素含量不足,致使紅細胞生成障礙引起的貧血。 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發病率最高,佔兒童時期所有貧血的 90% 以上。
  • 炎症性貧血:是指由於各種急、慢性感染而引起的貧血。
  • 風溼免疫性疾病貧血:是由於某些原因導致的身體免疫功能紊亂,身體產生攻擊自身紅細胞的抗體,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 腫瘤相關的貧血:是由惡性腫瘤及其治療過程中出現的貧血。
  • 溶血性貧血: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紅細胞破壞增加,骨髓代替造血不足而發生的貧血,約佔所有貧血的 5%。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貧血?

  • 母親產前失血量多,容易造成新生兒生後出現貧血。
  • 早產兒、小於胎齡兒容易發生貧血。
  • 某些有慢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腎病、惡性腫瘤的患兒容易發生貧血。
  • 偏食的兒童,特別是 6 個月到 2 歲的兒童易發生貧血。

貧血的表現與其病因,程度輕重、發生急慢等因素有關。一般而言,急性貧血如急性失血或溶血,雖貧血程度輕,也可引起嚴重症狀,甚至休克;而慢性失血,早期由於機體各器官的代替造血功能較好,可無症狀或症狀較輕,當代替造血功能不全時,才逐漸出現症狀。由於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攜帶氧氣,所以貧血時,組織與器官會缺氧而產生一系列症狀。

小兒貧血常見症狀有哪些?

  • 一般症狀:面板、黏膜蒼白為突出表現。貧血時面板、黏膜(眼瞼結膜、口腔黏膜)及甲床呈蒼白色。患病時間較長的患兒還容易疲倦、毛髮乾枯、營養低下、體格發育遲緩等症狀。
  • 造血器官反應:嬰兒期由於骨髓幾乎全是紅骨髓,當造血需要增加時,骨髓代償造血能力不足,而出現骨髓以外的器官造血,導致肝臟、脾臟和淋巴結腫大。

小兒貧血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迴圈和呼吸系統:貧血時可出現呼吸加速、心率加快、脈搏加強等症狀。在重度貧血代償功能失調時,則出現心臟擴大,甚至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 消化系統:胃腸動力及消化酶的分泌功能均受到影響,出現食慾減退、噁心、腹脹或便祕等症狀,偶有舌炎、舌乳頭萎縮等。
  • 神經系統:常表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激動等。年長患兒可能會有頭痛、昏眩、眼前有黑點或耳鳴等症狀。
  • 全社會尤其是家長,需要認識到缺鐵對小兒的危害性,早期做好乾預措施,減少貧血危重症的發生。
  • 對早產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宜在 2 個月左右給予補充鐵劑預防。
  • 提倡母乳餵養,因為母乳中鐵的吸收利用率較高。
  • 做好餵養指導,無論是母乳或人工餵養的嬰兒,均應該及時新增含鐵豐富,且鐵吸收率高的輔助食品,如精肉、動物血、內臟、魚等,並注意膳食合理搭配。
  • 嬰幼兒食品(穀類製品、牛奶製品等)應加入適量鐵劑加以強化。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