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軟骨營養障礙-血管瘤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定義:是一種罕見的軟骨發育不全綜合徵,最早在 1881 年由 Maffucci 首先報道,特徵性表現為軟組織血管瘤合併軟骨細胞增生,內臟血管瘤少見。軟骨細胞增生主要累及手足骨,很少累及扁平骨(如肩胛骨、顱骨等)。
  • 患病情況如何?本病是一種罕見的、先天非遺傳性疾病。目前全世界僅報道了 200 例,發病率小於 1/100 萬。本病女性多見,平均發病年齡 4~5 歲,無種族及地域差異,約 25% 患兒在出生或生後 1 年內發病,約 45% 患兒在 6 歲前發病。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本病由先天性中胚葉發育不良引起,影響軟骨和血管組織發育。本病患者染色體無異常,故無遺傳性,可能與母孕期服用某些致畸形藥物、孕前期接觸某些毒物(如重金屬、有毒煙霧)及放射線、孕早期胎兒缺氧等有關。
  • 這個病有哪些症狀?主要表現為指、趾骨及長骨幹的短縮、粗大、畸形,雙側上下肢不等長、不對稱,或伴有膝外翻等。肢體遠端皮下或肌肉淺表軟組織,多發藍色或暗紅色腫物。
  • 如何治療這個病?本病無特異性治療方法,治療目的是減輕疾病症狀、緩解疼痛等。患兒無臨床症狀或併發症時常不需處理,只需密切隨訪即可。治療的關鍵和難點是及時發現軟骨組織惡變、併發惡性腫瘤等情況,及時處理。
  • 這個病有哪些危害?本病可導致肢體畸形,影響患兒生活質量,嚴重時可致生活不能自理。本病有惡變傾向或合併其他惡性腫瘤時,可危及患兒生命。
  • 其他:本病有惡變傾向,亦常合併其他惡性腫瘤,故需要密切觀察,爭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指、趾短骨或四肢長骨短縮、畸形。
  • 任何骨骼上可觸及硬結節樣腫物。
  • 關節周圍膨脹。
  • 四肢不對稱、不等長,膝外翻(雙下肢呈“外八字”改變)。
  • 四肢面板或肌肉、眼瞼或視網膜等,出現多發軟組織藍色或暗紅色腫物。
  • 出現黑便、貧血徵象,表現為面板黏膜蒼白無血色、頭暈、乏力、睏倦等。
  • 直立性低血壓表現。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外傷或受力後出現區域性疼痛、腫脹,伴關節活動障礙、畸形等。

建議就診科室

  • 小兒外科
  • 小兒遺傳科。
  • 骨科。
  • 血管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軟骨營養障礙-血管瘤綜合徵?

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表現、X 線檢查及病理學檢查,即可確診本病。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為常規檢查專案,可發現四肢骨骼畸形情況,評估發育情況、生命體徵(如體溫、心率、呼吸及血壓等)。
  • 骨骼 X 線檢查:目的是明確骨骼病變部位、形態、範圍以及性質等,協助診斷本病,有助於排除其他類似疾病。
  • 骨關節 CT 檢查:主要作用與 X 線檢查相似,但是解析度更高,能多方位瞭解病變形態,能更好了解病變範圍及周圍受累情況。
  • 胸部 X 線檢查:可用來發現肺部有無繼發感染情況。
  • 血常規檢查:目的是評估有無貧血、繼發感染情況。如併發細菌感染時,外周血白細胞可增高;失血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會減少。
  • 細胞遺傳學檢查:目的是瞭解有無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的異常,主要用於排除遺傳性疾病。
  • 腫物 B 超檢查:作用是協助診斷本病,判斷病變性質及血流情況。
  • 病理學檢查:作用是確診本病,明確是否為惡性病變,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孕期有無異常情況?
  • 嬰兒出生後的餵養及生長情況?
  • 症狀出現多久?有無變化?
  • 曾到別的醫院就診了嗎?治療了嗎?療效如何?
  • 自己買藥治療了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主要病因是什麼?
  • 病情嚴重嗎?
  • 需要做什麼檢查?
  • 如何治療?能治癒嗎?
  • 有無其他併發症?
  • 如想要二胎,應該如何避免該病?
  • 平時需要注意哪些具體情況?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首先,要鼓勵患兒建立長期治療和戰勝疾病的信心,緩解其心理壓力,避免緊張情緒,如給患兒講勵志故事,鼓勵參與集體活動等,使之融入集體。
  • 對於手術治療患兒,常根據麻醉方式或按醫生要求進行飲食。術後需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區域性明顯腫脹、疼痛劇烈、患肢無痛感覺、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失血表現,或傷口處出血不止等情況,須及時告知醫師。按醫生的要求給傷口消毒、定期更換敷料和拆線,在 1 個月後複查肢體 X 線,在其後每 3 個月複查 1 次。
  • 需要按醫生要求定時定量服藥,不能隨意增減藥量及種類。需要自行購買藥物者,不能購買醫囑以外的藥物;要觀察用藥後的情況,如只出現輕微噁心、嘔吐、胃區不適等症狀,家長應該給予安慰、講解(這是藥物的副作用)。
  • 保持患兒充足的睡眠,規律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在身體條件允許情況下,可適度鍛鍊,宜以慢跑為主,每日 30 分鐘;減少到人多的地方去,避免接觸傳染病患者;應根據季節變化適時增減衣物,防止繼發感染肺炎等。
  • 平時可多食木瓜汁、番茄、橘子、橙子、胡蘿蔔、動物肝臟、海鮮、酸奶、骨頭湯等食物;並可適當補充鈣片、多晒太陽(每日 30 分鐘);忌飲濃茶、咖啡、碳酸飲料等。
  • 保持身體清潔衛生,如勤換衣服勤洗澡,飯前便後要洗手等。

本病無特異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減輕臨床症狀、緩解疼痛以及早期發現惡變。患兒無疾病症狀或併發症時常不需處理,只要密切隨訪即可。

藥物治療

  • 解熱鎮痛藥物:可緩解疼痛及不適感。輕-中度疼痛可選擇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重度(劇烈)疼痛可選阿片類藥物如嗎啡、哌替啶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使用嗎啡,會發生藥物成癮性。
  • 抗生素治療:常見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菌素(如頭孢曲松、頭孢哌酮)等。作用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和介質釋放,防止感染擴散。常用於治療繼發感染或預防感染。
  • 免疫增強劑:常用胸腺肽、細胞因子等,可啟用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恢復免疫功能,具有抗感染、抗腫瘤等作用。
  • 雙歧桿菌或乳酸桿菌微生態製劑:作用是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重建腸道天然屏障,促使患兒康復。

手術治療

  • 病變刮除並植骨術:目的是最大限度切除病變組織,使用自身正常骨骼組織重建病變骨骼形態,恢復骨關節生理機能,預防病理性骨折的發生,防止病變進展、惡變,減少惡性腫瘤復發、遠處轉移等。
  • 血管瘤切除術:目的是切除畸形血管組織,防止繼發性出血、感染等併發症發生。

其他治療方法

  • 血管瘤硬化劑注射治療:通過破壞內膜,引起繼發纖維化,從而達到肌化血管瘤的目的,以防止出血、病變擴充套件等。常需要醫生根據血管瘤型別選擇硬化劑。治療上常用乙醇作為硬化劑,其作用快而確定,疼痛時間較短,療效持久。
  • 定期隨訪:目的是儘早發現骨骼病變惡變,早診早治,避免惡性病變遠處轉移。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本病可導致骨關節畸形、病理性骨折、貧血等併發症,可影響患兒生長髮育,導致殘疾,造成生活不能自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且本病中的內生軟骨瘤易惡變,或併發其他惡性腫瘤,也可遠處轉移,最終可危及患兒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患者雖不能完全治癒,但是可明顯緩解症狀,恢復關節生理結構和功能,糾正貧血等併發症,防止患兒發育不良,減少對患兒生活的影響。即使是惡性腫瘤,也能減少其進展、遠處轉移、復發等,減少患兒死亡。

本病由先天性中胚葉發育不良引起,可能與母孕期服用某些致畸形藥物、孕前期接觸某些毒物及放射線、孕早期胎兒缺氧等有關。

小兒軟骨營養障礙-血管瘤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本病屬先天非遺傳性疾病,由先天性中胚葉發育不良引起,可影響軟骨和血管組織發育。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軟骨外胚層發育不全綜合徵?

  • 母親孕期服用某些致畸性藥物,如四環素。
  • 母親孕期接觸放射線、毒性物質,如鉛、汞等重金屬或農藥。
  • 孕早期胎兒嚴重缺氧。
  • 母親在孕早期發生病毒感染,如風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 父母為近親結婚。
  • 母親為高齡產婦,孕期年齡大於 35 歲。
  • 6 歲以內女童。

主要表現為肢體異常和軟組織血管瘤。

小兒軟骨營養障礙-血管瘤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手指、腳趾短並粗大,或形狀改變。
  • 雙側上下肢縮短(與同年齡小兒對比),常不對稱、不一樣長。
  • 雙側小腿向外側分開,呈“外八字”改變。
  • 可觸及手臂、小腿、手、足趾等骨骼質硬結節。特點是邊緣光滑、不移動、無壓痛,伴關節周圍膨脹等。
  • 多發軟組織藍色或暗紅色腫物,多見於表皮或皮下,無明顯壓痛。
  • 外傷或受力後出現區域性疼痛、腫脹、壓痛、瘀斑、關節活動障礙、畸形。
  • 眩暈、暈厥、心率加快:從臥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時出現,臥下後症狀緩解,常伴面板乾燥、出汗少等。
  • 黑便:即大便顏色呈黑色。
  • 貧血改變:即面板黏膜蒼白無血色、頭暈、乏力、睏倦等。

小兒軟骨營養障礙-血管瘤綜合徵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病理性骨折
  • 四肢畸形
  • 內生骨軟骨瘤
  • 外生骨疣
  • 纖維肉瘤
  • 血管肉瘤
  • 淋巴管瘤
  • 神經膠質瘤
  • 卵巢畸胎瘤
  • 胰腺腺癌

本病是先天性疾病,重點在於防止胎兒異常。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

  • 孕期婦女避免接觸煙霧、酒精、藥物、放射線、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
  • 孕期婦女要避免應用藥物,特別是某些致畸性藥物(如四環素、丙米嗪、過量維生素 A 等)。
  • 妊娠早期積極預防風疹、流感等風疹病毒性疾病。
  • 備孕婦女應避免吸菸、飲酒,或至少在懷孕前半年就要戒菸、戒酒。
  • 避免近親結婚,降低胎兒發育異常發生的概率。
  • 避免高齡生育,婦女生育年齡最好不要超過 35 歲。
  • 產前檢查確認胎兒是否有嚴重疾病,根據專科醫生意見選擇是否終止妊娠。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