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免疫性疾病相關的淋巴增殖性疾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疾病定義:原發免疫性疾病相關的淋巴增殖性疾病,是指在原發免疫缺陷或原發免疫調節紊亂的基礎上,發生的淋巴增殖性疾病。
  • 得這個病的人多嗎?本病的總體發生率低,主要見於兒童。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本病與遺傳因素、感染及免疫功能缺陷有關。危險因素包括父母中有人患有此病、EB 病毒感染、某些基因(如 FAS 基因)突變等。
  • 這個病有哪些症狀?本病的常見表現有發熱、虛弱,以及原發病的相關表現,相關表現的特徵受原發免疫病本身特性的影響。
  • 如何治療這個病?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治療關鍵點是治療原發疾病;治療難點是難以及時準確地明確病因。
  • 這個病有哪些危害?若不及時治療,部分患者可反覆發生感染、出血,病程較長者可出現貧血,少數 Nijmegen 斷裂綜合徵(一種原發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現智力障礙。
  • 本病的預後與原發免疫病、機體的免疫功能、治療是否及時且合理等因素有關。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反覆發熱;
  • 面板瘀點瘀斑、嘔血或便血;
  • 咳嗽、咳痰、呼吸急促;
  • 走路不穩搖晃、四肢肌肉無力;
  • 智力下降、發育較同齡人減慢;
  • 面板黏膜明顯蒼白。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持續高熱不退;
  • 明顯呼吸困難:出現鼻翼扇動、嘴脣及皮膚髮紫;
  • 劇烈頭痛;
  • 昏迷。

建議就診科室

  • 風溼免疫科

醫生如何診斷原發免疫性疾病相關的淋巴增殖性疾病?

當醫生懷疑是原發免疫性疾病相關的淋巴增殖性疾病時,將通過詢問病史,結合症狀、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常規:可用於判斷有無貧血及有無血小板和白細胞下降,有助於評估預後。
  • 細胞形態學和組織病理學:有助於明確原發免疫性疾病的性質。
  • 細胞免疫學:檢測 B 淋巴細胞各分化期的標誌表達情況,有助於評價本病的惡性程度。
  • 細胞和分子遺傳學:明確是否存在基因缺陷,主要是判斷原發免疫性疾病是否已進展為 淋巴增殖性疾病。
  • 腹部超聲:觀察是否存在肝脾腫大及腹腔淋巴結增大,瞭解有無腹部轉移,有助於評估預後情況。
  • 腹部 CT:觀察是否存在肝脾腫大及腹腔淋巴結增大,瞭解有無腹部轉移,有助於評估預後情況。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父母有無類似病史?
  • 以前是否容易感冒?有無輕微外傷後出血不止的情況?
  • 發病多長時間了?主要症狀有哪些?
  • 是否到外院就診過?是否治療過?怎麼治療的?效果如何?
  • 做過哪些檢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怎麼治療?哪種治療方法最好?
  • 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會不會危及生命?
  • 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有什麼不能做的?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化療注意事項:接受化療的患者, 治療後可能會出現骨髓抑制,表現為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外傷出血後不易止住,建議外出時戴好口罩,避免受傷。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若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定期複查: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半年、1 年、2 年,需要到醫院複查,主要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等專案。
  • 飲食:多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清淡半流質或麵食為主,如排骨湯、雞湯、魚湯等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吃新鮮蔬菜水果,如番茄、蘋果、香蕉等,避免進食生冷和硬的食物。
  • 運動:根據個人身體狀況,每週可鍛鍊 3~4 次左右,每次 30 分鐘左右,可進行如散步、慢跑等運動。
  • 其他: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天早晚開窗通風各 30 分鐘;戒菸、戒酒等。

主要治療原發病,包括化療、造血幹細胞移植等。

藥物治療

  • 化療藥:作用是殺滅癌細胞。常用藥物有環磷醯胺、阿黴素、長春新鹼。
  • CD20 單克隆抗體:作用是殺傷表達 CD20 分子的淋巴瘤細胞。代表藥為利妥昔單抗。
  • 促進血細胞生成藥:作用是刺激造血,改善貧血和增強免疫力;代表藥物有司坦唑醇、促紅細胞生成素、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其他治療方法

  • 輸血:貧血及血小板減低患者,可接受成分輸血治療,減輕貧血症狀和降低出血風險。如貧血患者可輸注紅細胞懸液,血小板減少患者可輸注血小板。
  • 造血幹細胞移植:目的是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統,改善貧血及免疫力低下等症狀,避免發生嚴重出血和感染等併發症。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及時治療,可改善患者全身狀況,減少發生感染及出血的風險,避免發生腦出血、嚴重肺部感染等嚴重併發症。
  • 本病預後既與內在的原發免疫病有關,也與淋巴瘤的型別有關,而且宿主的免疫功能狀況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因而很難在總體上評估預後。若不及時治療,部分患者因免疫力受損,病情惡化較快,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本病與遺傳因素、感染及免疫功能缺陷有關。

原發免疫性疾病相關的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遺傳因素:許多原發免疫病的遺傳異常為 X 連鎖性疾病,如 X 連鎖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症和高免疫球蛋白 M 綜合徵。
  • EB 病毒感染:為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95% 以上的成人攜帶該病毒。它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性,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口密切接觸,宿主對 EB 病毒的免疫監護功能有缺陷。
  • 基因突變:FAS 基因突變引起淋巴細胞積蓄,可能直接導致淋巴增殖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性綜合徵。

哪些人容易患原發免疫性疾病相關的淋巴增殖性疾病?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病:

  • EB 病毒感染:大部分患者與 EB 病毒感染有關。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病:

  • 父母中有人患有 X 連鎖免疫性疾病:致病基因在性染色體上,父母中有一人患病時,男性後代患病率較高。
  • 基因突變:遺傳物質在外界誘因(如放射線、化學物質、病毒感染等)作用下發生損傷,若 ATM 基因(一種腫瘤抑制基因)突變,導致遺傳物質的損傷修復發生障礙,是發生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腫瘤的重要原因。

在發病時,常見發熱、虛弱及原發病的表現,相關表現的特徵受原發免疫病本身特性的影響。

原發免疫性疾病相關的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原發免疫性疾病相關的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發熱:輕者為低中度發熱,重者體溫可達 40℃,多為感染引起,其中呼吸道感染較為常見。
  • 幾種原發免疫性疾病的症狀:
    • 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走路不穩搖晃、肌肉無力、結膜充血、面板泛紅等。
    • Wiskott-Aldrich 綜合徵:血小板減少(面板瘀點瘀斑、嘔血或便血等消化道出血)、溼疹、反覆感染,如支氣管炎、肺炎,出現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表現。
    • 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症:反覆發生肺炎(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慢性腹瀉等。
    • Nijmegen 斷裂綜合徵:肺部感染(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智力下降、發育減慢(傾斜的額頭、小下頜、大耳朵和突出的鼻子)。
    • 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性綜合徵:貧血(面板黏膜蒼白)、血小板減少(面板瘀點瘀斑、嘔血或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等。

原發免疫性疾病相關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感染
  • 出血
  • 貧血
  • 智力障礙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加強體育鍛煉,如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等,注意休息,每日睡眠保持在 6~8 小時,避免過度勞累。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父母中有人患有 X 連鎖免疫性疾病,子女發病風險高,應重點篩查,如細胞和分子遺傳學檢查(一種檢測是否存在基因缺陷的方法),早期發現,早治療,可每年 1~2 次體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