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後視力度數相同清晰度不完全一樣

目前,開展近視手術的醫院越來越多,然而在衡量手術效果時,許多患者仍將術後視力作為檢驗手術的唯一標準。但有關專家指出,同樣是術後視力1.0的患者,他們所看到景物的清晰度並不完全一樣。

據手術專家介紹,從人類視網膜感光細胞的密度推算出人眼的極限視力實際可達3.0甚至更高,但由於人類進化過程中對遠視力的需要逐漸下降,角膜和晶狀體等器官的光學效能退化等原因,導致出現各種像差即實物與眼中成像間的差異,如球差、離焦、散光、彗差等。因此人眼在沒有低階像差指近視、遠視、散光干擾的情況下,視力僅可以達到1.0~2.0。如果高階像差如慧差、影暈等一併被排除,人類能達到3.0甚至更高的超常視力。但是這類像差是眼鏡等屈光矯正器具所不能矯正的。

目前,較為傳統近視手術方式也僅能矯正低階像差。並且在手術後人眼總體像差比術前增加明顯。術後僅僅透過視力表檢查矯正結果是遠遠不能判斷視覺質量的優劣的,因為視力表只是提供了眼球屈光準確程度的粗略資訊,更多的細節被忽略了。同樣是兩個矯正視力達到1.0的人,他們真正的視覺質量可能存在巨大差別,雖然他們都能分辨出字母“E”的開口方向,但字母“E”在他們眼裡可能一個是清晰的、邊界分明的,另一個是模糊的,邊界是霧化的。

針對這一情況,一些眼科醫院開展波前像差引導的個體化近視手術。它能夠識別不同患者的眼部個體化差異,以達到消除或儘可能降低眼屈光系統的單色像差的目的,進一步提高術後視覺質量。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