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膚苗 - 中藥材

地肤苗,中药名。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scoparia(L.)Schrad.的嫩茎叶。几遍布全国。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于赤白痢、泄泻,小便淋痛,目赤涩痛,雀盲,皮肤风热赤肿,恶疮疥癣。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

赤白痢、洩瀉,小便淋痛,目赤澀痛,雀盲,面板風熱赤腫,惡瘡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9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塗。

注意事項

地膚苗苦寒,凡脾胃虛寒者勿食。

相關論述

論地膚苗治淋之神效及其機制:李時珍:“地膚苗葉,能益陰氣,通小腸,無陰則陽無以化,亦東垣治小便不通用黃柏、知母滋腎之意。”(《綱目》)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療淋:地膚草二七把,以水二升煎之,亦可長服。(《外臺》引範汪方)

2、療妊娠患子淋,小便數,出少,或熱痛痠疼及足腫:地膚草三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夜一劑。(《外臺》引《經心錄》地膚飲)

3、治眼為物所傷,或肉胬:生地膚苗五兩,淨洗,搗絞取汁,瓷盆中盛。以銅箸頻點目中。冬月以幹者,煮汁點之。(《聖惠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夏季割取嫩莖葉,洗淨,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分枝較多,黃綠色,具條紋,被白色柔毛。葉互生,多脫落;展平後呈狹長披針形,長3-6cm,寬0.4-0.6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短柄,全緣,被短柔毛,邊緣有長柔毛,通常具3條縱脈。花多1-2,腋生;花被片5,黃綠色;雄蕊5,伸出於花被外。質柔軟。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藜科植物地膚。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約50-150cm。莖直立,多分枝,淡綠色或淺紅色,生短柔毛。葉互生;無柄;葉片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7cm,寬3-7m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有短柔毛;通常有3條主脈;莖上部葉較小,有一中脈。花單個或2個生於葉腋,整合稀疏的穗狀花序;花下有時有鏽色長柔毛;花小,兩性或雌性;黃綠色,花被片5,近球形,基部合生,果期背部生三角狀橫突起或翅,有時近扇形;雄蕊5,花絲絲狀;花柱極短,柱頭2,絲狀。胞果扁球形,果皮與種子離生,包於花被內。種子1顆,扁球形,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荒野、田邊、路旁,栽培於庭園。幾遍佈全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