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貝母 - 中藥材

浙贝母,中药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鳞茎。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的功效。主治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化痰,散結消癰。

主治

1、風熱、痰熱咳嗽:本品功似川貝母而偏苦洩,長於清化熱痰,降洩肺氣。

2、瘰癧,癭瘤,乳癰瘡毒,肺癰:本品苦洩清解熱毒,化痰散結消癰。

3、西醫診為急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大葉性肺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急慢性咽炎等屬於熱痰壅肺者,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急性乳腺炎、乳腺小葉增生等屬於痰火鬱結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忌與烏頭配伍。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與降血壓藥、抗心律失常藥、鎮靜藥聯用應減小用量。

(2)不宜與碘離子製劑、酶製劑、重金屬製劑(如硫酸亞鐵、硫酸鎂、氫氧化鋁等)聯用,容易產生沉澱。

(3)不宜與碳酸氫鈉等鹼性較強的西藥聯用,影響溶解度,妨礙吸收。

(4)不宜與阿托品、氨茶鹼、地高辛聯用,可以增加毒性;不宜與咖啡因、苯丙胺聯用,可以產生拮抗作用。

注意事項

寒痰、溼痰及脾胃虛寒者慎服。反烏頭。

化學成分

本品含浙貝母鹼,去氫浙貝母鹼,浙貝南、浙貝酮,貝母醇,浙貝南苷等。

藥理作用

浙貝母鹼在低濃度下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明顯擴張作用。浙貝母鹼及去氫浙貝母鹼有明顯鎮咳作用,還有中樞抑制作用,能鎮靜、鎮痛。此外,大劑量可使血壓中等程度降低,呼吸抑制,小量可使血壓微升。

毒理作用

豚鼠皮下注射浙貝母鹼和去氫浙貝母鹼4mg/kg,可使少數豚鼠出現四肢顫動,6mg/kg出現驚厥死亡。兔靜注浙貝母鹼最小致死量為10mg/kg,貓為8-10mg/kg,靜注後15min出現臆孔中等程度擴大、四肢無力,60min後出現震顫、驚厥、呼吸困難、死亡。小鼠靜注浙貝母鹼和去氫浙貝母鹼最小致死量為9mg/kg。

相關論述

1、《本草正》:“大治肺癰、肺痿、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痺,瘰癧,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2、《本經逢原》:“同青黛治人面惡瘡,同連翹治項上結核。皆取其開鬱散結,化痰解毒之功也。”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風熱咳嗽及痰熱鬱肺之咳嗽,前者常配桑葉、牛蒡子同用,後者多配瓜蔞、知母等。

2、治痰火瘰癧結核,配玄參、牡蠣等,如消瘰丸(《醫學心悟》)。

3、治癭瘤,配海藻、昆布;治瘡毒乳癰,配連翹、蒲公英等,內服外用均可。

4、治肺癰咳吐膿血,配魚腥草、蘆根、桃仁等。

相關配伍

1、浙貝母配桑葉:桑葉甘苦寒,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清肺潤燥。兩藥伍用,一表裡,清潤並舉,共奏清肺化痰、宣降肺氣之功。適用於外感風熱,咳嗽痰黃之證。

2、浙貝母配瓜蔞:浙貝母苦寒,長於清化熱痰,降洩肺氣;瓜蔞甘微苦寒,善清肺熱、潤肺燥而化熱痰、燥痰。兩藥伍用,相得益彰,可增強清肺化痰之功。適用於肺熱壅盛,咳喘痰黃者。

3、浙貝母配玄參:浙貝母苦洩清熱解毒,化痰開鬱散結;玄參鹹寒,有瀉火解毒、軟堅散結之功。兩藥伍用,清痰火,解毒熱,散鬱結,能增強消瘰癧之力。適用於痰火鬱結之瘰癧、癭瘤、痰核。

4、浙貝母配海藻:浙貝母苦寒,長於清熱化痰,散結消癰;海藻鹹寒,功專消痰軟堅散結。兩藥伍用,可增強化痰軟堅散結之力。適用於痰火鬱結之瘰癧、癭瘤、痰核。

鑑別用藥

1、川貝母與浙貝母:二者功用基本相同,均能清熱化痰,散結消腫。然浙貝母苦寒,長於清肺化痰,宜治風熱犯肺或痰熱鬱肺之咳嗽痰黃;川貝母性偏甘寒,長於潤肺止咳,宜治肺熱燥咳、虛勞咳嗽。至於清熱散結之功,雖然二者均有,但以浙貝為勝。

2、浙貝母與瓜蔞:二者均能清熱化痰、散結,可用治痰熱咳喘,癰瘡腫毒。然瓜蔞長於清肺化痰,主要用於肺熱咳喘,又能寬胸散結,滑腸通便,可治胸痺結胸,腸燥便秘等。浙貝母功專清熱化痰,應用範圍較廣,風熱咳嗽、痰熱咳喘、燥熱咳嗽及虛勞咳嗽均可。

相關藥品

參貝北瓜膏、清肺抑火丸、橘紅丸(片、顆粒、膠囊)、金貝痰咳清顆粒、羊膽丸。

相關方劑

久咳神膏(《不局集》)、和乳湯(《辨證錄》)、消瘰丸(《醫學心悟》)。

藥膳食療

貝母五味子燉豬肺:

1、功效:化痰平喘、斂肺止咳。

2、原材料:豬肺200克,五味子15克,浙貝母5克,鹽、味精、麻油適量。

3、做法:將豬肺挑除血泡,洗淨切塊。浙貝母、五味子分別洗淨搗碎用紗布包住,與豬肺同放入砂鍋中。鍋中注入600毫升清水,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精鹽,小火燉至熟爛,揀岀藥包,下味精。淋麻油,調勻即可。

4、用法:趁熱食豬肺、喝湯,分2次服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初夏植株枯萎時採挖,洗淨,擦去外皮,拌以煅過的貝殼粉,吸去漿汁,切厚片或打成碎塊。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或去心;或大小個分開,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或打成碎塊。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粉末淡黃白色。澱粉粒甚多,單粒卵形、廣卵形或橢圓形,直徑6-56μm,層紋不明顯。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氣孔少見,副衛細胞4-5個,草酸鈣結晶少見,細小,多呈顆粒狀,有的呈稜形、方形或細桿狀。導管多為螺紋,直徑至1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濃氨試液2ml與三氯甲烷20ml,放置過夜,濾過,取濾液8ml,蒸乾,殘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貝母素甲對照品、貝母素乙對照品,加三氯甲烷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10-20μl、對照品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17: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1、珠貝:為完整的鱗莖,呈扁球形,直徑1-2.5cm,高1-1.5cm。表面類白色,外層兩枚鱗葉肥厚,對合,內有小鱗葉2-3枚及殘莖。質結實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苦。

2、元寶貝(大貝):為單瓣肥厚鱗葉,呈元寶形或菱肉形,長2-4cm,高1-2.5cm,厚0.6-1.5cm;外表面類白色至淡黃白色,有淡棕色斑痕,內表面淡白色至淡黃白色。以鱗葉肥厚、質堅實、粉性足、斷面色白者為佳。

飲片性狀

浙貝母為腎形厚片或不規則小碎塊,表面白色,畜粉性。質地脆而結實。氣微,味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百合科貝母屬植物浙貝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鱗莖扁球形,直徑1.5-4cm,由2枚白色肥厚的鱗葉對合組成。葉在莖最下面的對生或散生,漸向上常兼有散生、對生和輪生的;葉片近條形至披針形,長7-11cm,寬1-2.5cm,先端不捲曲或稍彎曲。花1-6朵,淡黃色,有時稍帶淡紫色,頂端的花具3-4枚葉狀苞片,其餘具3枚苞片;苞片先端捲曲;花鐘狀,俯垂,花被片6,場橢圓形,長2-4cm,寬1-1.5cm,內外輪相似,內面具紫色方格斑紋,基部上方具蜜腺;雄蕊6,長約為花被片的2/5;花葯近基著生,花絲無小乳突;柱頭裂片長1.5-2mm。蒴果卵圓形,6稜,長2-2.2cm,寬約2.5cm,稜上有寬約6-8mm的翅。花期3-4月,果期5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浙江、安徽和湖南。浙江寧波地區有大量栽培。

道地產區

原產於浙江象山,現主產於浙江鄞縣。此外,江蘇、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產。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較低的山丘陰蔽處或竹林下。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氣候,較耐寒、怕水浸。平均氣溫在17℃左右時,地上部莖葉生長迅速,超過20℃,生長緩慢並隨氣溫繼續增加而枯萎,地下鱗莖進入休眠。生長期3個半月左右,故稱短命植物。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繁殖方式

用鱗莖繁殖和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1、鱗莖繁殖:栽種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栽種前挖出留種用鱗莖二號貝,直徑1-1.5cm,三號貝更小些,種子田隨挖隨栽,商品田在種子田栽完後,再行栽入。先在畦上開溝,溝距20cm,種子田溝深10-15cm,商品田溝深5-7cm,栽種時,株距按15cm播入,鱗莖芽頭朝上,畦邊覆土要深些。

2、種子繁殖:種子有胚後熟特性,採收後宜當年秋播(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如延遲到11月中旬以後播種,則出苗率顯著下降。種子繁殖需5年成齡,年限長,不易保苗及越夏,生產上未能廣泛採用。但在種鱗莖來源困難地區採用種子繁殖。

病蟲防治

1、灰黴病、黑斑病,為害地上部,一般在溼度大時發生,噴1:1:1000波爾多液。

2、幹腐病,為害鱗莖,下種前用20%三氯殺蟎碸1000-1500倍液浸種10-15min。還有炭疽病,病毒病等為害。

3、蟲害有鋸角豆芫菁,可用90%敵百蟲1500倍液噴射。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