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蝨草 - 中藥材

水虱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水虱草Fimbristylismiliacea(L.)Vahl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具有清热利尿,活血解毒之功效。用于风热咳嗽,小便短赤,胃肠炎,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尿,活血解毒。

主治

用於風熱咳嗽,小便短赤,胃腸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痰定喘,活血消腫。主治支氣管炎,跌打損傷,小便不利。”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暑熱,少尿,尿赤:鮮日照飄拂草30-60g。水煎服。

2、治胃腸炎:日照飄拂草全草60g。水煎服。

3、治小腿勞傷腫痛:日照飄拂草全草、樟樹皮、桃樹嫩梢加酒槽搗爛外敷。(1-3方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具多數鬚根,莖柔弱,叢生,長5-40cm,扁四稜形,有縱槽紋,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基部具1-3枚無葉片的葉鞘。葉線狀劍形,約與杆等長,寬1-2mm,鞘部側扁,套折而成2列,背面有龍骨狀突起,腹面不合生而具膜質鏽色的邊,鞘口斜裂,無葉舌。苞片粗剛毛狀,花序頂生,為復出或多次復出的長側枝聚傘花序,輻射枝3至數個,長短不一;小穗卵球形,單生於輻枝頂端;鱗片螺旋式覆瓦狀排列,膜質,黑褐色,有白邊,氣微,味淡。以莖灰綠粗壯,葉多、具鬚根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莎草科植物水蝨草。

形態特徵

水蝨草又名:日照飄拂草。無根狀莖。稈叢生,高(1.5-)10-60釐米,扁四稜形,具縱槽,基部包著1-3個無葉片的鞘;鞘側扁,鞘口斜裂,向上漸狹窄,有時成剛毛狀,長(1.5-)3.5-9釐米。葉長於或短於稈或與稈等長,側扁,套褶,劍狀,邊上有稀疏細齒,向頂端漸狹成剛毛狀,寬(1-)1.5-2毫米;鞘側扁,背面呈銳龍骨狀,前面具膜質、鏽色的邊,鞘口斜裂,無葉舌。苞片2-4枚,剛毛狀,基部寬,具鏽色、膜質的邊,較花序短;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或多次復出,很少簡單,有許多小穗;輻射枝3-6個,細而粗糙,長0.8-5釐米;小穗單生於輻射枝頂端,球形或近球形,頂端極鈍,長1.5-5毫米,寬1.5-2毫米;鱗片膜質,卵形,頂端極鈍,長1毫米強,栗色,具白色狹邊,背面具龍骨狀突起,具有3條脈,沿側脈處深褐色,中脈綠色;雄蕊2,花葯長圓形,頂端鈍,長0.75毫米,為花絲長的1/2;花柱三稜形,基部稍膨大,無緣毛,柱頭3,為花柱長的1/2。小堅果倒卵形或寬倒卵形,鈍三稜形,長1毫米,麥稈黃色,具疣狀突起和橫長圓形網紋。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華南、西南及河北、陝西、河南、湖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溪邊、沼澤地、水田及潮溼的山坡、路旁和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