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樹皮 - 中藥材

枫香树皮,中药名。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树皮。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具有除湿止泻,祛风止痒之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大风癞疾,痒疹。

功效作用

功能

除溼止瀉,祛風止癢。

主治

用於痢疾,洩瀉,大風癩疾,癢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

論楓香樹皮治水腫及其毒性,陳藏器:“楓皮,本功外,性澀,止水痢。蘇雲下水腫,水腫非澀藥所療,蘇為誤爾。又云有毒,轉明其謬。水煎,止下痢為最。”(《本草拾遺》)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水瀉水痢:楓香木皮煎飲。

2、治大風癩瘡:楓香木皮,燒存性,和輕粉各等分。為細末,麻油調搽。(1-2方出自《世醫得效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四季均可剝去樹皮,洗淨,曬乾或烘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幹皮呈板片狀,長20-40cm,厚0.3-1cm。外表麵灰黑色,栓皮易呈長方塊狀剝落,有縱槽及橫裂紋;內表面淺黃棕色,較平滑。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清香,味辛、微苦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

形態特徵

楓香樹又名:楓木、楓香樹、香楓、楓人、楓仔樹、三角楓、三角尖。落葉喬木,高20-40m。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葉互生;葉柄長3-7cm;托葉線形,早落;葉片心形,常3裂,幼時及萌發枝上的葉多為掌狀5裂,長6-12cm,寬8-15cm,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花單性,雌雄同株,無花被;雄花淡黃綠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總狀,生於枝頂;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雌花排成圓球形的頭狀花序;萼齒5,鑽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頭彎曲。頭狀果序圓球形,直徑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兩瓣裂開,每瓣2淺裂。種子多數,細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秦嶺及淮河以南各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