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 - 中藥材

茶叶,中药名。为山茶科茶属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的嫩叶或嫩芽。具有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的功效。主治头痛,目昏,目赤,多睡善寐,感冒,心烦口渴,食积,口臭,痰喘,癫痫,小便不利,泻痢,喉肿,疮疡疖肿,水火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頭目,除煩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

主治

頭痛,目昏,目赤,多睡善寐,感冒,心煩口渴,食積,口臭,痰喘,癲癇,小便不利,瀉痢,喉腫,瘡瘍癤腫,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沸水泡。外用: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禁忌

1、失眠及習慣性便秘者禁服。

2、服人參、土茯苓及含鐵藥物者禁服。

注意事項

1、脾胃虛寒者慎服。

2、服使君子飲茶易致呃。

3、過量易致嘔吐、失眠等。

化學成分

茶葉主要含黃酮類成分茶多酚,以黃烷醇類化合物為主;嘌呤類生物鹼以咖啡鹼為主,含量1-5%;還含有多種三萜皂苷,精油等。

藥理作用

1、中樞興奮作用:茶葉中所含茶鹼和咖啡鹼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強大興奮作用。小劑量咖啡鹼(85-250mg)興奮大腦皮質,劑量增大時能產生緊張,焦慮煩躁,失眠,震顫,感覺高度敏感等中樞興奮症狀。再大劑量時引起驚厥。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茶葉水浸劑對蛙和蟾蜍離體心臟可使心室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作用強度綠茶>青茶>紅茶。茶鞣質具有高度維生素P樣活性,能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防止其破壞。

3、降血壓作用:綠茶的熱水提取物有明顯降壓作用。

4、對平滑肌和骨骼肌的作用:茶鹼或茶黃素能對抗前列腺素F2。(PGF2)所致麻醉豚鼠的支氣管收縮,紅茶多酚和茶黃素等,在豚鼠迴腸標本有對抗緩激肽和前列腺素的作用,10%茶熱水提取物或茶鞣質能降低大鼠和兔離體腸張力和收縮,對毛果芸香鹼和氯化鋇所致痙攣性收縮有解痙作用。

5、利尿作用:茶葉的利尿作用是咖啡鹼和茶鹼共同作用的結果,咖啡鹼特別是茶鹼能抑制腎小管再吸收而有利尿作用。茶鹼透過強心增加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水和電解質排洩,鉀排洩增加不明顯。茶鹼可增加強效利尿藥的作用,與碳酸酐酶抑制劑合用,則利尿作用加強。

6、降血脂和抗動脈硬化作用:茶葉確有明顯降血脂作用。以飲茶代替飲水,對高膽固醇餵養大鼠,能使血漿膽固醇、三醯甘油及器官組織中脂肪含量均顯著低於對照組。

7、降血糖作用:茶色素可抑制由鏈脲黴素誘致的大鼠糖尿病,降低血糖。這可能與茶色素具有保護β-細胞免受鏈脲黴素毒性的作用有關。

8、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各種茶的熱水提取物對膠原和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由茶葉中提取的茚三酮陽性化合物劑量依賴性抑制兔血凝血酶誘導的TXB2形成,作用強度為咖啡鹼的40倍。

9、抑制亞硝基化合物合成:茶葉多酚和兒茶素均為茶葉中N-亞硝化的抑制劑,能抑制脯氨酸的N-亞硝化。綠茶和紅茶對人體內源性N-亞硝化也有抑制作用,飯後飲用比飯前飲用更有效。

10、抗誘變作用:綠茶、烏龍茶和紅茶等均有一定的抗誘變作用,其中綠茶及其有效成分效果較好。

11、抗癌作用:茶葉及其提取物在體外和體內對多種腫瘤均有顯著抗癌作用。

12、茶葉對紅系細胞造血功能的影響:1%,3%和5%白茶(白牡丹,特級)能顯著提升血清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且作用強度與茶濃度與給茶時間長短有關。

13、其他作用:升高白細胞,延緩衰老,殺精子,干擾胃腸道內鐵的吸收。

相關論述

1、《神農食經》:“令人有力,悅志。”“主瘻瘡,利小便,少睡,去痰渴,消宿食。”(引自《太平御覽》)

2、華佗《食論》:“久食益意思。”(引自《太平御覽》)

3、《新修本草》:“主下氣。”

4、《食療本草》:“利大腸,去熱,解痰。”

5、《本草拾遺》:“除瘴氣。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6、《本草別說》:“治傷暑。合醋治洩瀉甚效。”

7、張潔古:“清頭目。”(引自《本草發揮》)

8、《湯液本草》:“治中風昏憤。”

9、《日用本草》:“除煩止渴,解膩清神。炒煎飲,治熱毒赤痢。”

10、《綱目》:“濃煎,吐風熱痰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茶葉粥:

功效:化痰消食、利尿消腫、益氣提神。適用於急、慢性痢疾和腸炎。

原材科:茶葉15克,粳米10克,白糖適量。

做法:取茶葉先煮15分鐘,取濃汁約500克。去茶葉,在茶葉濃汁中加入粳米、白糖,再加入水400克左右,同煮為粥。

用法:分2次,溫熱服食。

相關配伍

1、治霍亂後煩躁,臥不安:乾薑(炮為末)二錢匕,好茶末一錢匕。上二味,以水一盞,先煎茶末令熟,即調幹薑末服之。(《聖濟總錄》薑茶散)

2、治食積:幹嫩茶葉9g,泡水服。(《福建中草藥》)

3、治咳嗽,喉中如鋸,不能睡臥:好茶末一兩,白殭蠶一兩。上為細末,放碗內,用盞蓋定,傾沸湯一小盞。臨臥,再添湯點服。(《重訂瑞竹堂方》殭蠶湯)

4、治羊癇風:經霜老茶葉一兩,生明礬五錢。上二味為細末,水泛為丸,硃砂作衣。每服三錢,白滾湯下。(《綱目拾遺》引《周益生家寶方》)

5、治風痰癲疾:茶芽、梔子各一兩。煎濃汁一碗服。良久探吐。(《摘玄方》)

6、治痰火發狂:鮮嫩茶葉120-24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虛冷下痢白膿:臘茶一錢,入熱醋少許,調服。乳食前,大小以意加減。(《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8、治痢疾發熱發渴:細茶、烏梅(水洗,剝去核,曬乾)各一兩。共為末,生蜜搗作丸,彈子大。每一丸,冷水送下。(《醫鑑》仙梅丸)

9、治腰痛難轉:煎茶五合,投醋二合。頓服。(《食療本草》)

10、治腫毒:鮮茶葉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11、治陰瘡癢痛出黃水,久不瘥者:臘茶、五倍子各等分,膩粉少許。同為細末,先以漿水、蔥椒湯洗之,頻敷。

12、治軟癤:建茶一盞。搗羅為細末,油調敷之。(11、12方出自《百一選方》)

13、治腳趾縫爛瘡,及因暑手抓兩腳爛瘡:細茶研末調爛敷之。(《攝生眾妙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培育3年即可採葉。4-6月採春茶及夏茶。各種茶類對鮮葉原料採收標準要求不同,一般紅、綠茶採摘標準是1芽1-2葉;粗老茶可為1芽4-5葉。加工方法因茶葉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可分全發酵、半發酵、不發酵三大類。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乾燥製成綠茶。綠茶加工後用香花熏製成花茶。鮮葉經凋萎、揉捻、發酵、乾燥成紅茶。還可以加工成茶磚。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葉常捲縮成條狀或成薄片狀或皺褶。完整葉片展平後,葉片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1.5-4cm,寬0.5-1.5cm,先端急尖或鈍尖,葉基楔形下延,邊緣具鋸齒,齒端呈棕紅色爪狀,有時脫落;上下表面均有柔毛;羽狀網脈,側脈4-10對,主脈在下表面較凸出,紙質較厚,葉柄短,被白色柔毛;老葉革質,較大,近光滑;氣微弱而清香,味苦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山茶科茶屬植物茶。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3m;嫩枝、嫩葉具細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3-7mm;葉片薄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5-12cm,寬1.8-4.5cm,先端短尖或鈍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下面無毛或微有毛,側脈約8對,明顯。花兩性,白色,芳香,通常單生或2朵生於葉腋;花梗長6-10mm,向下彎曲;萼片5-6,圓形,被微毛,邊緣膜質,具睫毛,宿存;花瓣5-8,寬倒卵形;雄蕊多數,外輪花絲合生成短管;子房上位,被絨毛,3室,花柱1,頂端3裂。蒴果近球形或扁三角形,果皮革質,較薄。種子通常1顆或2-3顆,近球形或微有稜角。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11月。

分佈區域

原產我國南部,現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廣為栽培。

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耐防、怕旱、怕寒、怕澇、怕鹽鹼。適宜栽培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5-25℃之間,有效積溫(10℃以上)在3500℃以上;年降雨量在1000-2000mm。茶樹能耐-6--8℃,短時間氣溫達-30℃尚能過冬,在35℃左右生長受到抑制。絕對最高溫度為45℃。茶樹雖能耐陰,但優質產品須在全光照下培育。以高山、丘陵、平地的黃壤、紅黃壤、紅壤pH4.5-5為適宜栽培;不宜在近中性或鹼性土壤栽種。

繁殖方式

用種子、扦插、壓條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品種繁多,選優良樹種,10月待果實呈綠褐色,微現裂縫,種殼硬脆,剝開種殼時,見子葉飽滿,呈乳白色時即可採集,放乾燥陰涼通風處,陰乾,脫粒。要避免日光暴曬和雨淋。10月至翌年3月播種,尤以秋播為好。如要春播,將種子用溼沙貯藏。條播,按行距20cm開溝,株距3-4cm;穴播,按行距20cm,穴距15cm開穴,每穴播3-5粒。培育1年即可出圃。2、扦插繁殖:3-10月扦插,以復插為好,插穗長3cm,具有1芽1葉,按行距10cm開溝,株距以葉不重疊為宜,斜插於苗床,覆土輕壓,澆水,遮蔭。一般扦插1個月左右髮根。3、壓條繁殖:可用傘狀、堆土、臥式壓條等方法。每穴栽種2-3株,填土壓實,澆水,剪去部分枝葉。

病蟲防治

1、病害有茶雲紋葉枯病,可用代森鋅65%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射或用滅菌丹400倍液噴射。還有茶根結線蟲病為害。2、蟲害有茶尺蠖、茶毛蟲、長白蚧、卷葉蛾、綠小葉蟬、茶葉蟎類等為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