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熱病的流行病學

黃熱病主要流行於南美洲、中美洲和非洲等熱帶地區,3~4月份的病例較多。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地區,雖在地理、氣候、蚊、猴等條件與上述地區相似,但至今尚無本病流行或確診病例的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中、南美洲各國由於廣泛進行疫苗接種和採取防蚊、滅蚊措施,本病在城市中已基本絕跡;但近年來因人群移居森林地區、埃及伊蚊重行出現、蚊蟲對殺蟲劑產生耐藥性、預防措施有所鬆懈等因素,本病發病率在近5~6年內有回升的趨勢。在1987~1991年間,黃熱病在奈及利亞流行,幾十萬人受到感染。黃熱病在農村,特別是非洲各地農村的流行則始終未見終止。黃熱病可分為城市型和叢林型兩種。

  (一)傳染源 城市型的主要傳染源為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特別是發病4日以內的患者。叢林型的主要傳染源為猴及其他靈長類,在受染動物血中可分離到病毒。

  (二)傳播途徑 傳播群英會為蚊蟲,城市型以埃及伊蚊為唯一傳播媒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叢林型的媒介蚊種比較複雜,在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趨血蚊屬(hemagogus)、煞蚊屬(sabethes)等,以猴-非洲伊蚊或趨血蚊屬等-猴的方式迴圈。人因進入叢林中工作而受染。蚊吮吸病人或病猴血後經9~12天即具傳染性,並可終生攜帶病毒。

  (三)易感者 在城市型中無論男女老少均屬易感,但成年人大多已獲得免疫,故患者以兒童為多。在叢林型中則患者多數為成年男性。感染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未發現有再感染者。

黃熱病的輕型和隱性感染病例遠較重病患者為多,可由前兩者體記憶體在特異中和抗體而證實,這些病例對本病的傳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無免疫的人群大批進入會造成本病的暴發。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