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阿絲蟲病的症狀病因

症狀體徵:本病潛伏期約1年,以後可單獨出現或同時出現面板及眼部症狀與體徵。

1、面板症狀成蟲移行於皮下結締組織,由於其代謝產物的作用,引起變態反應,在區域性形成發展迅速的卡拉巴腫即絲蟲性腫塊,可伴全身發熱、區域性劇痛、面板瘙癢。腫塊直徑5~10釐米,或呈馬蜂螫型遊走性水腫,較一般水腫為硬,且有彈性,有時紅腫狀似丹毒,可發生於原發部位,也可遷延至其他部位,腫塊持續2~3天,多見於前臂、手指間、大魚際肌部及大腿、腓腸肌部、腰部等處,腹股溝部、陰囊部也可出現。成蟲可從皮下爬出體外,也能侵入各臟器,如胃、膀胱等。偶有侵入聲門裂或尿道內引起嚴重症狀者。檢查患部,皮下可摸到蠕動的條索狀成蟲,約1min移動1釐米。

2、眼部症狀多見。成蟲常侵犯眼球前房,並在結膜下移行,引起不同程度的絲蟲性結膜炎。患者眼結膜充血水腫,畏光及流淚,並有癢感及異物感,分泌物少,無嚴重危害,但有些患者由此而引起焦慮性精神症。眼瞼部面板可見轉移性腫塊,呈條索狀。絲蟲也可由一眼沿鼻根皮下到另一眼。絲蟲在結膜下有時可停留2~3h,用手術方法較易取出。

3、其他部分患者可表現四肢近端關節痛,有的區域性腫脹,活動障礙。

疾病病因:蟲體微白色,呈半透明絲狀,雄蟲長30~34毫米,寬0.35~0.43毫米雌蟲長50~70毫米,寬0.5毫米,常寄居於皮下與眼結膜下,可存活15年之久。微絲蚴長250~300μm,寬6~8.5μm,多在白天10~15時於患者外周血中出現,亦曾發現於尿、痰、腦脊液中,呈晝現週期性。當中間宿主斑虻叮咬人體吸血時,微絲蚴可被吸入,約經7天在斑虻體內發育為感染期幼蟲,當虻再次吸血時,感染期幼蟲即自喙逸出至人體面板上,經吸血創口而侵入人體,在人體內約經1年發育成熟。

病理生理

虻叮咬人體吸血時,微絲蚴可被吸入,約經7天在斑虻體內發育為感染期幼蟲,當虻再次吸血時,感染期幼蟲即自喙逸出至人體面板上,經吸血創口而侵入人體,在人體內約經1年發育成熟。成蟲移行於皮下結締組織而發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