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簕枝葉 - 中藥材

白簕枝叶,中药名。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L.)Merr.的嫩枝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除湿敛疮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痢疾,风湿痹痛,跌打,骨折,痈疮疔疖,口疮,湿疹,疥疮,毒虫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除溼斂瘡。

主治

感冒發熱,咳嗽胸痛,痢疾,風溼痺痛,跌打,骨折,癰瘡疔癤,口瘡,溼疹,疥瘡,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鮮用倍量;或開水泡服。外用:搗敷;或煎湯洗。

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

葉中含石吊蘭素,蒲公英賽醇,蒲公英賽醇乙酸酯。

相關論述

1、《分類草藥性》:“葉塗刀傷,生肌。”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感冒高熱骨痛,咳嗽胸痛,坐骨神經痛,尿路結石。”

3、《福建藥物志》:“消腫解毒。”

4、《廣西民族藥簡編》:“水煎服,治眼痛(毛難族);搗爛調米酒,取汁塗患處,治黃蜂螫傷(壯族)。”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感冒:三加皮嫩葉9g,蔥頭3個。衝開水服。(《廣東省惠陽地區中草藥》)

2、治胃痛:(白簕)葉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項癰:鮮(白簕花)嫩葉加些紅糖,食鹽,冷米飯,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

4、治溼疹:白簕花幹葉9-15g,加冰糖燉服。(《福州中草藥臨床手冊》)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五加科五加屬植物白簕。

形態特徵

攀援狀灌木,高1-7m。枝細弱鋪散,老枝灰白色,新枝棕黃色,疏生向下的針刺,刺先端鉤曲,基部扁平。葉互生,有3小葉;葉柄長2-6cm,有刺或無刺;小葉柄長2-8mm;葉片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中央一片最大,長4-10cm,寬3-6.5cm,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上面脈上疏生剛毛,邊緣有細鋸齒或疏鈍齒。傘形花序3-10,組成頂生的圓錐花序;萼筒邊緣有5小齒;花黃綠色,花瓣5,三角狀卵形,開花時反曲;雄蕊5;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核果漿果狀,扁球形,成熟時黑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中南至西南各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200m以下的山坡路旁、林緣或灌叢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