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的治療原則

  對腸梗阻的治療包括用外科手段解除梗阻。由於梗阻可以伴隨嚴重的代謝紊亂,所以手術的時機需要仔細判斷。在處理小腸梗阻中順序相互重疊的事情應當是調查研究、復甦和手術。手術的時機依據三個因素而定:一是梗阻持續的時間,即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衡的嚴重度;二是改善生命器官功能的機會;三是對絞窄危險的考慮。絞窄性腸梗阻的死亡率為4.5% -31 %,而在24小時內得以解除的單純性機械性腸梗阻,死亡率約1%。由於手術前沒有檢測絞窄的可靠的方法,所以手術應當在具備條件後儘早施行。沒有發熱、心動過速、侷限性壓痛和白細胞升高的表現病人,用非手術的處理有可能是安全的。然而,任何一種或幾種上述這些現象的存在都必須手術。

  一旦診斷確定,症狀持續時間短至24-30小時,代謝紊亂極輕而無預先存在的肺、心或腎臟疾病的病人可以進行手術。腸梗阻已幾天因而又出現了水電解質紊亂的病人,最好先進行18-24小時的術前準備。

  小腸梗阻的病人可能有水、鈉、氯和鉀的丟失,所以,靜脈補液通常先給靜點等滲氯化鈉溶液。待病人有足夠的尿後,再靜脈補鉀。足量的液體補充可升高和維持中心靜脈壓在5-locm水柱之間。如果病人處於休克狀態,或疑有絞窄,應考慮補充血、血漿或兩者都給。病人的脈搏、血壓、中心靜脈壓和尿量正常以後,應考慮作手術。如果一開始就存在明顯的血液濃縮和嚴重的電解質紊亂,應當重複作實驗室的檢查。如果這些值恢復正常,病人可以進行手術。在復甦階段,應當給予抗生素,特別是疑有紋窄時。

  除補液治療外,對腸梗阻支援治療的另一個重要手段是鼻胃或鼻腸減壓。用levin管行鼻胃減壓可排空胃內容物,減少嘔吐物誤吸人肺的危險,並在術前把由口嚥下的空氣加重的腸膨脹的情況減小到最低限度。鼻胃管對膨脹的腸管無減壓作用。

  疑由粘連引起的不完全性小腸梗阻的病人,對早期手術的急迫性不盡相同。有研究表明:具有粘連性小腸不全梗阻的多數病人用鼻胃減壓就可以得到完全緩解,且這樣治療的多數病人在24小時之內見效。由腹腔內的腫瘤引起的腸梗阻的病人通常對保守治療的反應不佳,而惡性腫瘤引起的梗阻用外科手術常常可以解除。然而,對極其衰竭的病人來說,在處理惡性腸梗阻方面,判斷是需要的。某些具有小腸梗阻的病人必須在入院幾小時內就進行手術,包括:既往沒有腹部手術史的病人、嵌頓疝、有腹膜炎體徵者和懷疑有腸管絞窄者。

  在有些情況卜,可以推遲手術。如在幽門梗阻的病人,手術可以安全地推遲以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腹部手術後立即出現腸梗阻的病人,應先行非手術治療。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漏診了絞窄是危險的。在一篇報告中,41例術後早期腸梗阻的病人中,有30例未行手術治療,梗阻得以解除,然而,在這30例中,有2例以後義因腸梗阻進行了手術治療。回-結型腸套疊的小兒,用靜水壓力使腸套疊得以復位兒完全避免了手術。成人腸套疊應進行手術治療,因為引起腸套疊的原因多是小腸有病變。在乙狀結腸扭轉的病人,乙狀結腸鏡檢查或結腸鏡檢查可以達到減壓的目的。

  由克隆病急性加劇引起的腸梗阻的病人,保守治療一個時期可以緩解梗阻。具有慢性不全梗阻的病人,其手術治療不必象急性完全性梗阻者那樣急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