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種不同種類的病毒侵犯肺實質而引起的肺部炎症,通常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多發生於冬春季節,可散發流行,也可暴發,需住院的社羣獲得性肺炎約8%為病毒性肺炎。嬰幼兒、老年人、妊娠婦女、免疫力差者易發病,病情較重。

病因和發病機制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佔90%,而病毒感染則以上呼吸道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氣管-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嬰兒皰疹性咽峽炎以及流行性胸痛等。成人引起肺炎的病毒主要以以流行性感冒病毒為常見,其他為副流感病毒、鉅細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和某些腸道病毒,如柯薩奇、埃可病毒等,以及單純皰疹、水痘-帶狀皰疹、風疹、麻疹等病毒。嬰幼兒還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產生肺炎。近年來由於免疫抑制藥物廣泛應用於腫瘤、器官移植,以及愛滋病的發病人數逐年增多等,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鉅細胞病毒等,都可引起嚴重的肺炎。病毒性肺炎為吸入性感染,透過人與人的飛沫傳染,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氣管-支氣管炎,家畜如馬、豬等有時帶有某種流行性感冒病毒,偶見接觸傳染。糞經口傳染見於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透過塵埃傳染。血行播散的病毒性肺炎並不伴氣管-支氣管炎。患者可同時受一種以上的病毒感染,並常繼發細菌感染,免疫抑制宿主還常繼發真菌和原蟲感染。

病理改變

因病原體不同,病理改變也有一定差異,但其大致的病理改變為細支氣管及其周圍炎和間質性肺炎。感染從上呼吸道開始,氣道上皮有廣泛的破壞,粘膜發生潰瘍,被覆纖維蛋白性膜。氣道的防禦功能降低,容易招致細菌感染,免疫狀態低下者,尚可合併真菌、原蟲特別是卡氏肺孢子蟲感染。單純性病毒性肺炎引起間質性肺炎,肺泡間隔有大單核細胞浸潤。肺泡水腫,被覆含血漿蛋白和纖維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彌膜距離增厚。肺炎可為局灶性或廣泛瀰漫性,甚至實變。肺泡細胞和巨噬細胞內可見病毒包涵體。細支氣管內有炎性介質釋出,直接作用於支氣管平滑肌,引起支氣管痙攣,臨床表現為氣道反應性增高。病變吸收後可留有肺纖維化,甚至結節性鈣化。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