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多種臨床表現

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於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即隨月經週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

1、不孕:約有50%左右內異症患者伴有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約30-40%患內異症。內異症患有不孕,常因病變造成盆腔腫塊、粘連、輸卵管堵塞卵泡發育不好或排卵障礙等因素引起;而一旦懷孕則異位內膜受到抑制而萎縮,對內異症起到很好的治療,習慣性流產病例中有部分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致。

2、痛經:內異症的臨床特徵為漸進性痛經,是常見而突出的特徵,多為繼發性,即自發生內膜異位開始,患者訴說以往月經來潮時並無疼痛,而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出現痛經,可發生在月經前、月經時及月經後。有的痛經較重難忍,需要臥床休息或用藥止痛,甚至痛得“滾炕”或撞頭,疼痛常隨著月經週期而加重,月經結束而消失,但國內報道有21%約無痛經。

3、週期性直腸刺激症狀:進行性加劇的週期性直腸刺激症狀罕見於其他婦科疾病,是診斷本症最有價值的症侯。直腸、肛門、外陰部墜脹、墜痛、裡急後重感和大便次數增多。當病變逐漸加重時,症狀日趨明顯,而經後症狀消失。

4、月經不調:內異症患者常有月經週期縮短、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等現象,說明患者有卵巢功能障礙表現。月經不調可作診斷參考,但在鑑別診斷中並無價值。

5、性交痛:當存在於陰道穹窿部異位子宮內膜結節、直腸凹陷結節或粘連,或卵巢粘連在盆底時,均可產生性交痛。闊韌帶後葉病灶纖維化增生及收縮明顯時,可以外源性壓迫輸尿管,使其狹窄阻塞,亦可能出現泌尿系統症狀,嚴重的可發生輸尿管積水或腎盂積水。

6、週期性膀胱刺激症狀:當內異症病變累及膀胱腹膜反褶或侵犯膀胱肌層時,會同時出現經期尿急、尿頻等症狀。若病變侵犯膀胱粘膜(膀胱子宮內膜異位症)則有周期性血尿和疼痛。

7、經期或行經前後的急腹症:一般為卵巢子宮內膜囊腫,有穿破的特點,多數患者因卵巢囊腫扭轉或宮外孕而急診手術。若不手術而好轉時,盆腔粘連加重,今後還會反覆破裂發生急腹症。

8、週期性下腹不適:本症狀的出現率高於痛經,無痛經的內異症患者常存在於本症狀。出現於輕症患者,或某些病變雖較重但由於痛閾的個性差異或其他原因,不產生痛經症狀而僅有經期腰痠、下腹墜脹不適感。

9、腹壁疤痕及臍部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則出現週期性區域性腫塊及疼痛。

10、內在型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往往子宮脹大,但很少超過3個月妊娠。如為後位子宮,往往粘連固定。

11、在子宮直腸窩、子宮骶韌帶或宮頸後壁常可觸及1-2個或更多硬性小結節,如綠豆或黃豆大小,多有明顯的觸痛,肛診更為明顯,這點很重要。卵巢囊腫可長至拳大,由於常有囊腫內容物外溢和異位內膜出血,盆腔臟器粘連加重成冰凍盆腔狀,即是所謂廣泛內異症。病變程度輕重不同時體徵差別很大。

12、B超聲象圖:B超顯象是目前輔助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以觀察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其聲象圖的特徵為:

(1)囊性腫塊,邊界清晰或不清。如囊腫周圍粘連重,則邊界不清;如囊腫與子宮或周圍組織粘連少,則邊界清晰。囊腫多為中等大小,囊腫內可見顆粒狀細小回聲,是囊液粘稠表現。有時因陳舊性血塊濃縮機化而出現較密集的粗光點圖象,呈混合性腫塊狀。

(2)腫塊常位於子宮後側,可見囊腫子宮伴隨症。

(3)囊腫自發破裂時,聲象圖示後凹陷,囊腫較前縮小。

(4)腹腔鏡檢查:腹腔鏡檢查是目前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新標準,透過腹腔鏡可直接窺視盆腔,見到異位病灶即可明確診斷,且可進行臨床分期,以決定治療方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