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白皮 - 中藥材

椿白皮,中药名。为楝科香椿属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Roem.的树皮或根皮。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杀虫的功效。主治泄泻,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蝈虫病,丝虫病,疮疥癣癞。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溼,止血,殺蟲。

主治

主要用於洩瀉,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風便血,崩漏,帶下,蟈蟲病,絲蟲病,瘡疥癬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塗;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瀉痢初起及脾胃虛寒者慎服。

化學成分

根含川楝素、甾醇、鞣質。

藥理作用

對離體腸管的雙向調節作用:椿白皮對家兔離體腸管收縮作用的影響與椿白皮的劑量有關。含鈣狀態下,當椿白皮的濃度≤0.29g/L時,腸管的收縮隨劑量增加而減弱;當椿白皮的濃度>0.29g/L時,腸管的收縮又逐漸增強至原來水平。無鈣狀態下,家兔離體腸管的收縮隨樁白皮劑量增加而減弱直至完全消失,此時,往椿白皮溶液中加入氯化鈣,腸管的收縮又逐漸恢復到原來水平。

相關論述

1、朱丹溪:椿根白皮,性涼而能澀血。凡溼熱為病,瀉痢濁帶精滑夢遺諸證,無不用之,有燥下溼及去肺胃陳療之功,治洩瀉,有除溼實腸之力。但痢疾滯氣未盡者,不可遽用。宜入丸散,亦可煎服,不見有害。(引自《綱目》)

2、《本草綱目》:椿皮色赤而香,樗皮色白而臭,多服微利人。蓋棒皮人血分而性澀,樗皮入氣分而性利,不可不辨。其主治之功雖同,而澀利之效則異,正如茯苓、芍藥,赤、白頗殊也。凡血分受病不足者,宜用棒皮;氣分受病有鬱者,宜用樗皮,此心得之微也。

3、《本草匯言》:香椿,殺蛔蟲、解蠱毒、止疳痢之藥也。陳氏方雲,此藥甘香,溫澀而燥。甘香能驟發新邪(謂發瘡疥、風痍及疝氣、腳氣之類),澀燥能收斂陳氣(謂除蛔蟲、蠱毒、疳痢、胃噎、奔豚之類)。故孟氏方治婦人血崩或產後血行不止,並平常月信來多,及赤白帶下,取椿根煎汁服即止,則其性之止澀可知矣。

14、《本草求原》:椿根氣平,色赤而香,樗根氣寒,色白而臭,二者皆苦能燥溼瀉熱,澀能收陰實腸,治溼熱為病,瀉利濁帶、精滑夢遺、便數諸證,燥痰溼,去疳蟲。但椿澀勝,久痢血傷者宜之;樗苦勝,暴痢氣滯者宜之,按古方治帶濁、下痢血痢都是用椿皮者多,而樗皮少用。其功專在於燥以達陽,澀以收陰,使陽不陷於陰中,而諸證自除。凡患溼熱,必病於血,正不以入氣入血區分也。故腸風下血,有用臭椿皮同蒼朮、枳殼治者,此可見矣。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休息痢,晝夜無度,腥臭不可近,臍腹撮痛,諸藥不效:訶子(去核梢)五錢,椿根白皮一兩,母丁香三十個。上為細末,醋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飯湯人醋少許送下,五更,三日三服。(《脾胃論》訶黎勒丸)

2、治溼氣下利,大便血,白帶,去脾胃陳積之疾:椿根皮四兩,滑石二兩。上為末,粥丸桐子大。空心,白湯下一百丸。(《丹溪心法》

3、治血痢及腸風下血:椿白皮三兩,槐角子四兩,明白礬二兩。上為末。每服三錢,熱米飲調下。(《衛生寶鑑》椿皮散)

4、治痔漏下血疼痛:東行椿根白皮。上為細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湯送下。(《證治準繩》棒皮丸)

5、治女子血崩及產後血出不止,月事來多:取細棒木棍大握,東引者,洗之。以水一大升煮分再服,便斷。亦治帶下。(《普濟方》)

6、治婦人白帶,男子白濁:椿根白皮、滑石等分。為末,粥丸梧子大。每空腹白湯下百丸。(《丹溪心法》

7、治小兒疳疾:椿根白皮(日干)二兩。為末,以粟米淘淨研濃汁,和丸梧子大。十歲兒三四丸,米飲下,量大小加減。(《子母秘錄》

8、治腹中痞塊:香椿白皮二斤(切碎)。入鍋內煎水,去渣,熬成膏,攤布上。先以姜擦去腹皮垢膩,以火烘熱藥,貼痞塊上,其初微痛,半日後即不痛,俟其自落。或加麝香少許,貼後,周圍破爛出水。(《嶺南採藥錄》)

9、治麻疹:香椿樹皮30g,芫荽15g。加水200ml,煎至100ml,分2次服,每目1劑。【《赤腳醫生雜誌》1978(3):14】

10、治失音:新鮮椿樹皮(颳去粗皮)45-50g,糖(有熱象者用白糖,有寒象者用紅糖)1湯匙。煎湯分2次服。一般服2-3劑可愈。對肺熱津傷、肺氣耗散及聲帶充血所致的失音尤宜。【《新中醫》1984,(1):24】

11、治尿路感染,膀胱炎:椿根皮、車前草各30g,川柏9g。水煎服。

12、治滴蟲性陰道炎:椿根皮、千里光蛇床子各30g。水煎作陰道沖洗劑。(11、12方出自《食物中藥與便方》

13、治諸惡瘡,發背,疔腫等症:明乳香三錢,椿根白皮五錢,芝麻一錢。上為末。水二盅,煎三五滾,熱服,被擁汗出即解。(《遵生八箋》化毒消腫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幹皮可從樹上剝下,鮮用或曬千;根皮須先將樹根挖出,颳去外面黑皮,以木棰輕捶之,使皮部與木質部分離,再行剝取,並宜仰面曬乾,以免發黴發黑,亦可鮮用。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陰涼乾燥處。

藥材鑑別

鑑別

1、樹皮橫切面:木栓層細胞10餘列,呈紅棕色。皮層較薄,由數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組成,內側散有成束的纖維,纖維壁增厚呈層紋狀,微木化。韌皮部較寬,韌皮纖維數個成束,斷續排列成環狀,壁略呈層紋狀增厚,木化;射線寬2-5列細胞。皮層和韌皮部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簇晶。

2、粉末特徵:淡紅棕色。纖維甚多,直徑10-40μm,璧壁厚,有的呈波浪形,木化;孔溝明顯,層紋有的明顯,有的與草酸鈣方晶簇晶形成晶纖維。草酸鈣方晶,直徑5-35μm。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5-37μm,存在於薄壁細胞內或散在。有的薄壁細胞內含點狀紅棕色物質。

藥材性狀

本品呈半捲筒狀或片狀,厚0.2-0.6cm。外表面紅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紋及裂隙,有的可見圓形細小皮孔。內表面棕色,有細縱紋。質堅硬,斷面纖維性,呈層狀。有香氣,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楝科香椿屬植物香椿。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16m。樹皮暗褐色,成片狀剝落,小枝有時具柔毛。偶數羽狀複葉互生,長25-50cm,有特殊氣味;葉柄紅色,基部肥大;小葉8-10對,小葉柄長5-10mm;葉片長圓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長8-15cm,寬2-4cm,先端尖,基部偏斜,圓或闊楔形,全緣或有疏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色淡,葉脈或脈間有長束毛。花小,兩性,圓錐花序頂生;花芳香;花萼短小,5裂;花瓣5,白色,卵狀橢圓形;退化雄蕊5,與5枚發育雄蕊互生;子房上位,5室,花盤遠較子房為短。蒴果橢圓形或卵圓形,長約2.5cm,先端開裂為5瓣。種子橢圓形,一端有翅。花期5-6月,果期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臺灣等地。

道地產區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生長環境

常栽培於海拔2700m以下的房前屋後、村邊、路旁。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