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腦出血是什麼原因

顱內出血(ICH)又稱為出血性腦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系因腦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顱腔所致。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ICH可分為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小兒顱內出血,其臨床表現有頗多相似之處,但預後則視不同病因而有很大差異,且診斷與治療是否及時也是直接影響預後的關鍵因素。

許多血液病、腦血管發育異常及顱內外其他病變均與小兒ICH的發生有關,其病因可以是單一的,亦可由多種病因聯合所致。常見於顱腦外傷、新生兒產傷、缺氧常致顱內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白血病、腦腫瘤、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等,也常致顱內出血。

常見於大腦半球,幕下腦出血(小腦或腦幹)較少見。發病前可有外傷、過度興奮等誘因。起病較急,常見表現有突發頭痛、嘔吐、偏癱、失語,驚厥發作、視物模糊或偏盲、感覺障礙,血壓、心率、呼吸改變,意識障礙等。重症患兒一般均有明顯的生命體徵的改變,並易伴發消化道出血,心肺功能異常,水、電解質紊亂,特別嚴重者可伴發腦疝死亡。血腫破入蛛網膜下腔者常有明顯的腦膜刺激徵。腦室出血常表現為深昏迷、四肢軟癱、早期高熱、雙側瞳孔縮小、去腦強直樣發作。

缺氧型是毛細血管因缺氧後滲透性增加而血液滲出,可發生在出生前,出生時和出生後。損傷型則都發生在出生時,如在分娩時產道對頭顱的擠壓,板障靜脈,顱內細小的動靜脈的斷裂,都可導致出血的發生。出血量較小時可有嗜睡、噁心嘔吐、拒奶等症狀。

治療措施主要有對症處理,防止繼續出血、保護腦組織及預防感染等。輕型預後較好,重型預後較差,後遺症較多,常見的後遺症有腦積水,腦穿通性囊變,運動和智力障礙、四肢癱瘓、癲癇、肌張力低下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