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導法治療糖尿病患者

當人處於緊張、焦慮、恐懼或受驚嚇等應激狀態時,交感神經興奮,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將作用於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和釋放而導致糖尿病。

不良情緒可能導致糖尿病。人的情緒主要受大腦邊緣系統的調節,大腦邊緣系統同時又調節內分泌和植物神經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透過大腦邊緣系統和植物神經影響胰島素的分泌。

糖尿病屬於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對其發生、發展、療效、預後均起重要作用,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心理疏導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這些心理特點進行疏導可促進疾病的康復。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如何進行心理疏導:

1、憤怒和失望患者一旦被確診,將終身依賴外源胰腺素治療,否則可能會導致危及生命的代謝紊亂。青少年處於求學、創業、戀愛的大好時光,他們得知沒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種憤怒的情感,加之必須終身控制飲食,更加重了憤怒的心理。感到被剝奪了生活的權利與自由,對生活失去信心,情緒低落,整日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情感脆弱,對治療採取消極的態度。有些青少年還認為患病是父母遺傳的結果,將憤怒的情緒針對父母。

對此類患者要用親切、誠懇的語言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用宣洩法使積聚在患者內心的憂傷、委屈及怒氣發洩掉,以昇華法轉移其矛盾心理,並且反覆講述糖尿病的治療前景,讓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2、否認和懷疑患病早期,患者往往不能接受這一事實,持否認或懷疑的態度,或自認為得了糖尿病無非就是血糖高點,對身體無大影響,對疾病採取滿不在乎的態度,甚至懷疑醫生診斷有誤,拒絕改變飲食習慣,不接受治療,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

這一階段應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希望,耐心細緻地介紹有關糖尿病的知識、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時治療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幫助他們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加強他們對飲食、運動及科學用藥的重視程度,使其克服對疾病懷疑、拒絕及滿不在乎的心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