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舌草 - 中藥材

牛舌草,中药名。为蓼科植物齿果酸模RumexdentatusL.的叶。牛舌草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乳痈,疮疡肿毒,疥癣。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主治

用於乳癰,瘡瘍腫毒,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藥理作用

殺原蟲作用,並可作緩瀉劑和解熱劑。

相關論述

《江蘇藥材志》:“搗爛敷乳房紅腫。”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熱性恐懼症、抑鬱症:牛舌草6g,水煎服。

2、治熱性心悸:牛舌草6g,水煎,與赤石脂3g同服。

3、治咳嗽胸痛:牛舌草6g,冰糖10g,水煎服。

4、治各種結石,面色不佳:牛舌草6g,赤石脂3g,砂糖6g,煎成糖漿內服。

5、治小兒口腔潰瘍:取牛舌草幹品適量,炒焦,研成細粉,撒在潰瘍處。(1-5方出自《哈薩克藥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4-5月採葉,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葉枯綠色,皺縮。展平後基生葉具長柄,葉片矩圓形或寬披針形,如牛舌狀,長4-8cm,寬1.5-2.5cm,全緣,頂端鈍圓,基部圓形;莖生葉較小,葉柄短,葉片披針形或長披針形;托葉鞘膜質,筒狀。氣微,味苦、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蓼科植物齒果酸。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m左右,多分支,表面有溝紋。葉互生;基生葉有葉柄,莖生葉則具短柄;托葉鞘膜質,常破裂;葉長圓形,長5-10cm,先端鈍或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略呈波狀。花序圓錐狀頂生,通常具葉,花簇呈輪狀排列於枝的葉腋;花兩性;花被片6,2輪,黃綠色,宿存;花梗基部有關節,雄蕊6,排列成3對,花絲細弱,花葯基部著生;子房具稜,1室,花柱3,柱頭細裂,毛刷狀。花被卵狀,先端尖,具明顯網紋,各生一卵形或長圓形瘤狀突起,內花被片果期增大。瘦果三稜形,長約2mm,褐色,平滑,光亮。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佈區域

西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浙江、臺灣、河南等。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或水邊。分佈於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浙江、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