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肛瘻的新方法有哪些

1、藥捻脫管法是祖國醫學的傳統治療之一,結合現代醫學技術而設計“內口閉鎖藥捻脫管法”治療肛瘻,是中西醫結合的新方法。將紅升丹用桑皮紙做成大小長短不一的藥捻。麻醉下先用刮匙從外口適當搔刮瘻管,以內口為中心作1×1.5釐米橢圓形切口,向下清除感染肛竇、肛腺及其導管,用腸線縫合肌層,再將切口上緣粘膜適當遊離下拉,覆蓋創面,並用細絲線縫合肛管面板,以加強閉合內口,再視瘻管大小、深淺、長短、選擇適當的紅升丹藥捻插入管道,外塗金黃膏。術後全身應用抗生素5—7天,區域性便後坐浴,每日換紅升丹藥捻一次,當瘻管膿腐脫淨流血水時,停用藥捻,讓傷口自然癒合。本方法簡單、療程短、治癒率高,對肛門功能保護好等優點。

2、鐳射治療適用於低值單純性肛瘻,麻醉下用球頭探針從瘻道外口插入,沿瘻管走行緩緩探至內口引出肛門外,將鐳射輸出功率調至25—30w,從外門沿探針向內門方向逐步完全切開,再降低功率約15w左右,將切開的“v”形創面的感染瘻管壁、腐肉等汽化掉,特別是內口周圍的肉芽組織切勿遺漏。並向直腸方向延長汽化約0.2釐米,汽化過程中注意將過厚的炭化層用千分之一新潔爾滅棉球擦去,以將病灶汽化乾淨為度。對高位瘻可鐳射結合掛線治療。

本方法具有不出血、視野好、能直接滅菌、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癒合快等優點。

肛瘻的內口是初起感染生成肛瘻的入口,是發病的起源,因此,肛瘻都有其內口,同時,瘻管長期不能癒合,充分證明有病灶內口的存在。手術中的觀察也證實了這點。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內口在肛竇內及其附近,集中在肛管後正中部兩側發病。內口可在直腸下部或肛管的任何部位,但多在內外括約肌連線處的平面上。有的有二處內口,一在肛管,一在直腸。臨床中,若內口在直腸下部,表示瘻管複雜,手術操作較困難。若同一平面上有兩個內口時,表示有兩個瘻管,各有內口通入肛管。一般內口較小、圓形,在齒線附近可摸到變硬的凹陷。有的內口較大,形狀不規則。內口較大的多為結核性肛瘻。

肛瘻的內口處理是治療的關鍵所在。手術時如找不到內口,或內口處理失當,瘻管則不能完全治癒。即便有時傷口暫時癒合,因入口仍然存在,感染時仍易復發,形成肛瘻。因此,在手術之前,一定要仔細檢查肛瘻的內口,完全切除或切開它,才能徹底治癒肛瘻。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