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老人尿頻的2個方法

第一招,艾灸腹部穴位。中醫認為,腎主水與二陰的開闔,膀胱為洲都之官,主氣化利水溼。若老人尿意頻頻,夜尿增多,漏尿甚至遺尿,則多為肺脾腎陽虛,肺氣虛則氣不歸根,脾虛則中氣下陷,腎陽虛則命門火衰,下元不固,膀胱氣化功能不足,故小便不爽,尿有餘瀝。尤其是冬季臥床老人,夜尿頻頻影響休息和睡眠,還容易導致老人著涼感冒。以艾條懸灸,或以艾柱隔姜、隔鹽、隔餅灸腹部穴位,如神闕、肚臍眼,關元、氣海等。神闕是補腎助陽,調理脾胃的強壯穴,關元、氣海也是護腎要穴。透過懸灸或隔物灸,可使艾灸的熱力透過臍腹穴位達到腎臟,溫腎助陽,固元止澀。

因此,多喝水可以稀釋尿液,從而預防尿結石的發生,並且能延緩結石變大的速度,對於預防腎結石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在小結石的下移排出過程中,大量飲水也可以幫助小結石的順利排出。

第二招,攝穀道鍛鍊盆底肌肉。無論尿急難以自控,還是咳嗽、大笑等引起壓力性尿失禁,都與盆底的肌肉鬆弛,尿道口的控制能力減弱有關。因此,醫護人員可指導老人練習古老的攝穀道,以鍛鍊盆底肌肉。攝穀道是唐代藥王孫思邈提出的一種養生大法,實際上是一種提肛練習法,相傳這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喜歡練習的養生功。攝穀道動作簡單,吸氣時,將從肛門至尿道口的肌肉逐步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老人常練攝穀道可防治尿頻尿急尿失禁,無論是平時看電視或坐車等都可一天多次地練習。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