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將慢性胃炎分為食滯傷胃型、脾胃虛寒型、胃陰虧虛型等。不同型別治療方法不同。食滯傷胃型主要從飲食入手。脾胃虛寒型補中益氣,健脾溫胃。胃陰虧虛型疏肝健脾、益陰養胃,透過正確的方法,讓疾病得到控制。

得了慢性胃炎疾病以後,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會增加病情的惡化程度,又或者是引發別的病種出現。所以,對於這類威脅健康的疾病,是一定要重視的,要配合醫生做治療。雖然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疾病,但是真正對於慢性胃炎中醫治療方法很多人不瞭解。
慢性胃炎是最常見的胃病,屬中醫學“胃脘痛”、“痞滿”、“吞酸”、“嘈雜”、“納呆”等病範疇。中醫認為,慢性胃炎多因長期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逸失常,導致肝氣鬱結,脾失健運,胃脘失和,日久中氣虧虛,從而引發種種症狀。在臨床上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辨證論治。
1、食物鬱結致胃損傷的型別:飲食不當致脾胃受損;胃部充滿胃膿腫、脹痛、噁心嘔吐、噯氣、吞酸;大便秘結爛臭,舌紅,毛厚黃膩,脈順。本證屬食滯證,可傷胃,阻滯臟腑氣血。宜健脾健胃。
2、脾胃虛寒型:患者胃脹,食慾不振,吐酸水,感覺隱痛。當暖和時,會感到輕鬆。當餓的時候,會感到很痛。餓了,就會少吃一點,大便又松,感覺又累又弱,舌頭又輕又胖又大,邊緣有牙印,皮毛又薄又白,脈搏也會變弱或浮動。本證屬中氣虛證、脾胃虛證。宜補中氣,健脾暖胃。
3、胃陰虧虛型:患者胃部灼痛、嘈雜、不適。飢寒交迫,又渴,大便又硬又澀,舌頭又紅又裂,舌苔剝落不多,脈搏稀薄。本證屬肝脾不和、胃陰虛證。宜疏肝健脾,益陰養胃。
除了上述三種中醫治療方法外,還有很多中醫治療方法。可以更多地瞭解以後,根據病因進行治療。對於慢性胃炎,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預防慢性胃炎的發生,這樣對生活質量提升有幫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