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感染性胃腸炎知識詳解

急性感染性胃腸炎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一種可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吐和瀉綜合徵。常見體徵是前囪凹陷,眼窩凹陷缺乏眼淚,口腔粘膜乾燥,吸吮力差或無吸吮,嗜睡。其治療主要宗旨為補充恰當的液體和電解質。全世界每年約有10億人患急性胃腸炎,大多數發生於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的兒童。在這些病人中,估計有500萬死於脫水。多數死亡者如及時給予補液均能得到挽救。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內,2歲以下小兒每年均有6至10次的腹瀉發生,如果未得到治療,就會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

許多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均能引起急性感染性胃腸炎。對60%至80%的腹瀉病例已可用恰當的實驗室方法來明確病原。

症狀,體徵和診斷。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與小兒年齡有關的嘔吐和腹瀉的持續時間,特點及次數可能表明本病的病原和嚴重程度。病兒家庭中多半有一個以上的家庭成員或密切接觸者近日患有胃腸炎或呼吸道感染。6個月以下嬰兒可早在發病後24小時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但是若嘔吐頻繁,腹瀉嚴重,液體攝入量極少,則不論年齡大小均可於發病24小時內出現嚴重的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體格檢查應除外任何腸道外的原因,並確定有無脫水。嗜睡,厭食,發熱,少尿和體重下降都是脫水的表現。

在年長嬰兒和超重年幼兒童以及有高鈉血癥時,某些體徵在脫水發展到非常嚴重時才會出現。高鈉血癥的脫水病兒,可出現發熱,煩躁其面板呈現麵糰似的感覺,頗具特徵性,等張性脫水可無面板乾燥及組織豐滿度減低。脫水的常見體徵是前囪凹陷,眼窩凹陷缺乏眼淚,口腔粘膜乾燥,吸吮力差或無吸吮,嗜睡。

紅細胞壓積和血清電解質可以反映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的程度。尿比重有助於估計脫水程度,顯微鏡檢查尿中有無細菌可確定有無泌尿道感染。

大便細菌培養可以鑑別細菌性和病毒性胃腸炎,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可指導嚴重病例的抗生素治療。若為細菌性感染,取水樣大便標本塗片作賴特,革蘭氏或亞甲藍染色通常示有大量的多形核白細胞。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