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瘻手術新方法

得過肛瘻的患者都有這樣的經歷:起初認為那隻不過是痔瘡,只要打打針、吃點消炎藥或塗些藥膏即會痊癒了;沒想到年復一年,只要身體稍微勞累或排便異常肛瘻就會再度發作,非常痛苦,到頭來還是需要醫生手術解決問題。中日友好醫院肛腸科範學順

正因為這種僥倖心理,有些病人延誤了治療時間,使病情逐漸加重甚或經年未愈,最後可能出現惡變情況。因此,我們要奉勸得了肛瘻的朋友,有病應儘早手術,只有手術才是唯一的治癒辦法。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們從頭講起。

肛瘻又稱為肛門直腸瘻,是指直腸、肛管與肛門周圍面板相通的瘻管,也就是說自肛管直腸內有一管道通向肛門周圍面板。我國是認識該病最早的國家之一。在成書於戰國以前的《山海經》中已明確提出了瘻的病名,並記載了治療瘻疾的方法。我國明代醫學家最早提出用“掛線術”治療肛瘻並沿用至今。西醫對肛瘻的認識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但那時無論國內、國外基於對肛瘻的解剖認識還不詳細,因而手術或掛線方法都很原始。近百年來人們對肛瘻病因、病理的認識才有了突破性進展,因而治療方法也有了很大改進。

一般來說肛瘻是肛門周圍膿腫的後遺症。肛周膿腫被醫生切開引流或自行潰破後,膿腔逐漸萎縮變細而形成了一個管道,就是肛瘻。暴露在肛門外的瘻口叫外口,那麼在肛管直腸內的裡口則稱為內口。內口實際上是最初感染的禍根,它常常位於直腸肛管交界處。正是由於內外口的相互貫通,所以常有分泌物或稀便自肛內溢位,這樣一來,瘻管自然就不能自愈了。用藥也只不過是一時的保守方法,不能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

在症狀表現上,肛瘻除了有分泌物外,病人還經常出現肛門搔癢、潮溼,一旦感染,區域性疼痛加重並伴有體溫升高,長久的病人在瘻管外口可出現肉芽增生並有明顯的索條狀物通向肛管內。

目前,國內治療簡單低位瘻的手術方法大同小異,即將瘻管內外口全部切開,使創面完全開放,然後經過換藥使創面達到癒合。治療低位複雜瘻、高位肛瘻(包括簡單和複雜)則因手術水平的差異而存在著很大區別。有的治療低位複雜瘻的方法是將所有外口及管道全部切開。這樣一來,創口雖然癒合了,但手術後的痛苦和癱痕卻是巨大的。而治療各種高位肛瘻則採用傳統的掛線術方法,如圖所示:

雖然安全可靠,但掛線術同樣存在著與傳統手術方法類似的問題。掛線術相當於慢性勒割,是透過皮筋的持續張力將括約肌慢性切斷,創面交替癒合,透過瘢痕粘連避免肛門失禁,但由於皮筋的持續勒割7-10天內)刺激引起括約肌痙攣,同時皮筋持續刺激創面神經末梢,所以病人痛苦巨大,古人講“肛門如墜五千錢”,比較形象地描述了術後的痛苦。此外,掛線術還有易復發和引起肛門變形的問題,如圖所示:

因此,在治療低位複雜瘻和高位肛瘻時本人主張採用主灶切開加膠管引流術(即非掛線療法)的方法治療各種高位肛瘻,如圖所示:

透過直接將感染灶內口)敞開,保留大部分括約肌,使創口既徹底開放,引流通暢,又不損傷肛門括約肌功能,由於一次切開,避免了對括約肌長期刺激引起的痙攣劇痛,術後僅有輕度創面痛,而不是持續的“勒割”痛,使患者術後痛苦大幅度減輕,同時因為保留了括約肌能減少各種併發症的發生,透過上千例患者的觀察和隨訪,手術療效肯定,安全可靠,無肛門失禁的風險,病人滿意度極高,具有很大的醫療推廣價值。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