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 - 中藥材

姜黄,中药名。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主治气滞血瘀痛证,风湿痹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主治

1、氣滯血瘀痛證:本品辛散溫通,苦洩,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活血行氣而止痛。

2、風溼痺痛:本品辛散苦燥溫通,外散風寒溼邪,內行氣血,通經止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

血虛無氣滯血瘀及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

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薑黃酮、芳薑黃酮、姜烯、水芹烯、香檜烯、桉油素、莪術酮、莪術醇、丁香烯龍腦、樟腦等;色素物,主要為薑黃素、去甲氧基薑黃素;以及胭脂樹橙和降胭脂樹素和微量元素等。

藥理作用

薑黃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漿黏度和全血黏度;水煎劑、薑黃粉石油醚、乙醇和水提物有抗早孕作用;薑黃素、水提物及有效成分有抗腫瘤作用;薑黃素、醇或醚提取物和揮發油能降血脂;薑黃素又有抗炎作用;薑黃素對細菌有抑制作用,而揮發油則對真菌有強力的抑制作用;薑黃提取物、薑黃素、揮發油、薑黃酮以及姜烯、龍腦和倍半萜烯等都能利膽;薑黃素有短而強烈的降壓作用,對離體豚鼠心臟有抑制作用;薑黃素能保護胃黏膜,保護肝細胞。

毒理作用

大鼠口服薑黃素5g/kg,外觀無明顯嘉性作用。薑黃粉或薑黃素按人用量的1.25-125倍喉飼大鼠,對生長喂飼效率(feeding efficiency ratio)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總血清蛋白、清蛋白、球蛋自、血清轉氨酶和鹼性棒酸酶等均無任何不良反應。如飼料中薑黃素達10%時則飼效率顯著降低,這可能由於飼料味道不好致進食減少所致。大鼠服薑黃素鈉3g/kg,24h內不引起死亡,服550mg/(kg·d),共6星期,不引起明顯副反應。小鼠服薑黃粉(飼料中含0.5%)或薑黃素〔飼料中含0.015%)對骨嗜多染紅細胞徽核率、染色體結構和數量的變率、妊娠率、活胚胎和死胚胎數等均無明顯作用,大鼠喂飼含薑黃0.5%和0.05%的何料對骨髓染色體變發生率也無明顯影響。但新鮮薑黃根莖提取物在體外可引起染色體斷裂及其他畸變。

相關論述

1、《新修本草》:“主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功力烈於鬱金。”

2、《本草綱目》:“治風痺臂痛。”“薑黃、鬱金、速藥(莪術)三物,形狀功用皆相近。但鬱金入心治血,而薑黃兼入脾,兼治氣;速藥則入肝,兼治氣中之血,為不同耳。”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胸陽不振,心脈閉阻之心胸痛,可配當歸、木香、烏藥等藥用,如薑黃散(《聖濟總錄》)。

2、治肝胃氣滯寒凝之胸脅痛,可配枳殼、桂心、炙甘草,如推氣散(《丹溪心法》)。

3、治氣滯血瘀之痛經、經閉、產後腹痛,常與當歸、川芎、紅花同用,如薑黃散(《聖濟總錄》)。

4、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可配蘇木、乳香、沒藥,如薑黃湯(《傷科方書》)。

相關配伍

1、薑黃配桂枝:薑黃善於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桂枝善於溫通經脈,散寒止痛。兩藥伍用,共奏溫經散寒,活血通脈止痛之功。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痛經、經閉、產後腹痛及風寒溼痺證。

2、薑黃配羌活:薑黃能外散風寒,內行氣血,長於行肢臂而除痺痛;羌活能祛風散寒,勝溼止痛。兩藥伍用,祛風散寒,勝溼止痛之功增強。適用於風寒溼邪,客留肌膚,麻木不仁,手足緩弱之證。

3、薑黃配肉桂:薑黃辛散溫通,長於走竄,能活血行氣,通經止痛;肉桂辛甘大熱,長於溫散,能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兩藥伍用,行氣活血,散寒止痛之功增強。適用於寒凝血瘀所致的胃脘疼痛,小腹冷痛,痛經等。

4、薑黃配枳殼:薑黃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為氣滯血瘀疼痛的常用藥物;枳殼行氣開胸,寬中除脹。兩藥伍用,氣血同治,有行氣活血止痛之功。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脅痛,納少腹脹。

鑑別用藥

1、薑黃與鬱金:薑黃與鬱金為同一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均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之功,均可用治氣滯血瘀之胸脅疼痛、閉經、痛經、癥瘕腹痛證。然薑黃藥用根莖,辛溫行散,祛瘀力強,以治寒凝氣滯血瘀之證為好。鬱金藥用塊根,苦寒降洩,行氣力強,且可涼血,以治血瘀氣滯有熱者最佳。

2、薑黃與降香:兩藥皆味辛性溫,均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功,均可用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等。然薑黃外散風寒,長於行肢臂而活血利痺止痛,又可用治風寒溼痺,肩臂疼痛。降香兼能化瘀止血,又可用治瘀滯出血。

相關藥品

利膽止痛片。

相關方劑

五痺湯(《和劑局方》)、薑桂散(《聖濟總錄》)、薑黃散(《聖濟總錄》)。

藥膳食療

薑黃木瓜豆芽湯:

1、功效:破血行氣、清熱化溼、宣痺止痛,主治關節灼熱、面板紅腫區域性腫脹變形、屈伸不利之風溼痛。

2、原材料:薑黃10克,木瓜10克,黃豆芽250克,油適量,鹽5克。

3、做法:將薑黃、木瓜洗淨備用。準備1個砂鍋,將其洗淨後,把準備好的薑黃和木瓜放入砂鍋內,煎汁去渣。在湯中放入黃豆芽、豬肉同煮湯,熟後再加食鹽。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煮或蒸至透心,曬乾,切厚片,生用。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個分開,洗淨,潤透,切厚片,曬乾。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扁平,壁薄。皮層寬廣,有葉跡維管束;外側近表皮處有6-8列木栓細胞,扁平;內皮層細胞凱氏點明顯。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維管束外韌型,雜湊,近中柱鞘處較多,向內漸減少。薄壁細胞含油滴、澱粉粒及紅棕色色素。

2、取本品粉末0.2g,加無水乙醇20ml,振搖,放置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薑黃對照藥材0.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薑黃素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

薑黃根莖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並有圓形分枝痕及鬚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飲片性狀

為類圓形的薄片或厚片,表面棕黃色或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點狀散在。周邊灰黃色或深黃色,粗糙有縱皺紋。質堅硬,氣特異味苦辛。嚼後能染唾液為黃色。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姜科薑黃屬植物薑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莖發達,成叢,分枝呈橢圓形或圓柱狀,橙黃色,極香;根粗壯,末端膨大成塊根。葉基生,5-7片,2列;葉柄長20-45cm;葉片長圓形或窄橢圓形,長20-50cm,寬5-1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上面黃綠色,下面淺綠色,無毛。花葶由葉鞘中抽出,總花梗長12-20cm,穗狀花序圓柱狀,長12-18cm;上部無花的苞片粉紅色或淡紅紫色,長橢圓形,長4-6cm,寬1-1.5cm,中下部有花的苞片嫩綠色或綠白色,卵形至近圓形,長3-4cm;花萼筒綠白色,具3齒;花冠管漏斗形,長約1.5cm,淡黃色,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能育雄蕊1,花絲短而扁平,花葯長圓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柱細長,基部有2個棒狀腺體,柱頭稍膨大,略呈唇形。花期8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臺灣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四川、福建、廣東、浙江、江西等地。以四川、廣東產者質優。

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於向陽、土壤肥厚質松的田園中。偶有野生的。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環境,怕嚴寒霜凍,怕乾旱積水。宜在土層深厚、上層疏鬆、下層較緊密的砂質壤土栽培。忌連作,栽培多與高稈作物套種。

繁殖方式

用根莖繁殖。

栽培技術

1、根莖繁殖:收穫時,選無病蟲害、無損傷的根莖作種。種根莖置室內乾燥通風處堆放貯藏過冬,春季栽部時取出。栽種前將大的根莖縱切成兩半或小塊,每塊具2個芽以上,為了防止種根莖腐爛,待切面稍晾乾後下種,也可邊切邊沾上石灰或草木灰後,立即栽種。畦栽,行距33-40cm穴距27-33cm,每穴栽根莖3-5塊,芽朝上,覆土,稍加鎮壓。每1hm2用種量2250-3000kg。

2、田間管理:齊苗後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常年進行3-4次,並結合追肥,肥料以人糞尿或硫酸銨等氨肥為主。9月間重施磷鉀肥,以促進塊根生長。乾旱時,特別是在塊根形成膨大期,必須注意藻溉,當水分過多、四周積水時,必須及時排除,以免要腐。

病蟲防治

1、病害有黑斑病,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用50%託布津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400-800倍液噴射。

2、蟲害有地老虎和蠐螬,在幼苗期咬食鬚根,使塊根不能形成,可人工捕捉或毒餌誘殺。還有姜弄蝶、玉米螟等為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