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嬰幼兒大便常規結果

關於大便常規,許多家長,包括某些臨床醫生存在照認識誤區或偏移。這種誤區是嬰幼兒腹瀉濫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當前門診工作中只講所謂的血常規、大便常規中白細胞或胸片中片影即診斷痢疾、腸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現象較為普遍,這種現象需要醫患加強溝通、共同努力才能逐步糾正,一下先就如何分析嬰幼兒大便常規談談自己看法:

1、首先大便常規是一種半定量的化驗,加之取材部分影響,因此大便中細胞種類和數值只能作一般參考、而且主要是多次動態觀察分析。

2、大便中白細胞是炎症指標,而不是感染的直接反應。感染性炎症、食物過敏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炎症均看引起白細胞增加。如伴有紅細胞提示腸道滲出、炎症較重,可以在感染性腹瀉如痢疾,但也可以在小嬰兒的過敏性腸炎中出現,如牛奶雞蛋所致的ige介導的過敏性腸病或腸炎常引起典型的血絲痢疾樣便,有經驗的醫師根據血絲大便形態和15~30分鐘內這種血絲便的變化,幾乎可以一錘定音作出診斷。當然大量肉眼血便或大量紅細胞提示腸道粘膜破壞出血。關於膿細胞的意義:事實上膿細胞是一種炎症的白細胞,表現為細胞膜或細胞核不同程度不完整,或成堆或單個出現,既然炎症可以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可見“膿細胞”的名稱並不妥當,容易引起誤解。應該成為炎症細胞或具體描述為××破損的白細胞。

3、標準的大便常規能提供什麼樣的資訊:國外正規的兒科教科書對大便常規提供ph、總膽酸、總鈣、脂肪、糞卟啉等化學成分和潛血的標準值,而沒有細胞型別和細胞數的正常值。

而國內兒科醫學教科書或大便常規正常值,則各有不同,但多表示為白細胞偶見或小於5/每高倍視野。這與我國在上世紀曾廣泛流行中毒性痢疾有關,而目前則未及時進行討論和修改有關。我以為這需要醫學界相關的專業作出認真討論,將來即使作出大便中細胞數的標準值也需要考慮不同年齡或餵養等因素。但不管如何,必須從病史、餵養史,症狀體徵,從大便外觀氣味等整體出發去診斷和判斷孩子的病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