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宮診斷子宮內膜癌

診斷性刮宮:刮宮檢查為確診不可缺少的方法。不僅要明確是否為癌,還應明確癌的生長部位。如果為宮頸腺癌誤診為子宮內膜癌,而按一般子宮切除處理,顯然不妥,若為子宮內膜癌而誤作子宮頸腺癌處理,也非所宜。但鏡檢並不能區別子宮頸腺癌或子宮內膜癌。因此需要作分段診刮。先用小刮匙刮取宮頸管內組織,再進入喧囂腔刮取子宮兩側角及宮體前後壁組織,分別瓶裝標明,送作病理檢查。如內口遇害有阻力時可稍事擴張宮頸至5號。分段刮宮常在刮頸管時稍過深,將宮腔內容物誤認為是宮頸管癌者,或子宮內膜癌垂入頸管,誤認為是頸管癌或子宮體癌累及頸管,或原為宮頸管癌,癌組織過多,當小刮匙進入宮腔時,帶入一點宮頸癌組織而誤認宮頸癌變已達宮腔。各種情況皆表示病變已較晚,皆應按宮頸癌手術範圍處理為妥。

刮宮時,力量應得當,如刮一下兩下就明確見到癌組織,則不必再進行搔刮,避免將子宮刮穿或人為的造成癌或炎症擴用,如刮宮得不到明顯的癌組織則必須進行宮腔全面搔刮,並注意宮底和子宮兩則角。將刮出的組織全部送作病理檢驗,這樣可確診或排除早期子宮內膜癌。若生殖器有炎症則應在炎症控制後進行,也可改用特製細的金屬管吸刮,以減少宮壁觸碰,但不宜用目前作人工流產的吸管,負壓亦不可過大。一般安上注射用針管抽吸即可,以避免吸的面積過大,過多損傷子宮腔組織。如吸刮所得組織很少,則仍可用刮宮術。如一次不能確診,而臨床可疑者,應定期複查。

子宮內膜活檢的準確率為87至100%,優點在於是組織學診斷,是確診。但缺點是盲目取材或取材不足。特別在絕經後患者往往取材不足。故,目前逐漸傾向於宮腔鏡觀察下直接取活檢。

值得提出的是按新的figo臨床分期,分段診斷性刮宮已不適用。且有文獻報道,分段刮宮困頸管與宮腔組織混淆,造成錯誤判斷,或早期頸管受累漏刮等,再者子宮下段已受累者其淋巴轉移等與子宮頸受累者相似。從而對它的價值提出疑意。但在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分段診斷性刮宮仍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確診方法。它的確診率高達94至97.5%,操作簡便、安全。當然,由於非直視下操作,偶爾也有遺漏病的可能。所以刮宮陰性時不能完全排除癌的存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