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菜子 - 中藥材

白花菜子,中药名。为白花菜科白花菜属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的种子。具有散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关节肿痛,筋骨麻木酸痛,外伤瘀肿疼痛,骨结核,痔漏。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溼,活血止痛。

主治

風溼關節腫痛,筋骨麻木痠痛,外傷瘀腫疼痛,骨結核,痔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煎水燻洗,或研末調敷。

化學成分

白花菜種子含葡萄糖屈曲花素,白花菜、新葡萄糖蕓薹素、葡萄糖蕓薹素、醉蝶花素、尚含脂肪油,主要脂肪酸是亞麻酸、棕櫚酸、油酸、硬脂酸、花生酸。

相關論述

1、《天津中草藥》:“通血脈,消胂止疼。治風溼疼痛,損傷作痛,痔漏。”

2、《河北中草藥》:“除風散寒,活血通痺。用於風寒溼痺,筋骨麻木,腰腿痠痛,關節腫痛。並對外傷瘀血,痔漏等疾,亦有行瘀止痛的作用。”

3、《廣西本草選編》:“治骨結核。”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骨結核:用白花菜種子研粉,與麵粉加冷開水調成糊狀,煮熟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2、治跌打損傷:白花菜子15g,透骨草30g。煎水燻洗患處。

3、治瘧疾:白花菜子0.9-1.5g,研細末,於發作前23h用黃酒沖服。(2~3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4、治消化不良:臭花菜籽15g,野薔薇果15g。共研細面,炒雞蛋吃。(《河南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9月當角果黃白色略幹,種子呈黑褐色時,分批採收,以防脫落。也可待角果全部熟後,割取全株,曬乾脫粒。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種子扁圓形,直徑1-1.5mm,厚約1mm,邊緣有深溝。表面棕色或棕黑色,粗糙不平,於放大鏡下觀察表面有突起的細密網紋,網孔方形或多角形,排列較規則或呈同心環狀。縱切面可見“U”字形彎曲的胚,胚根深棕色,子葉與胚根等長,淡棕色,胚乳包於胚外,淡黃色,油質。氣無,味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白花菜科白花菜屬植物白花菜。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約1m。常被腺毛。葉為3-7小葉的掌狀複葉,葉柄長2-7cm,小葉柄長2-4mm;小葉倒卵狀橢圓形、倒披針形或菱形,基部楔形至漸狹延成小葉柄;總狀花序長15-30cm;苞片由3枚小葉組成;花梗長約1.5cm;萼片分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被腺毛;花瓣白色,少有淡黃或淡紫色;雄蕊6,伸出花冠外;子房線柱形,花柱很短,柱頭頭狀。果圓柱形,斜舉。種子扁球形,黑褐色,表面有橫向皺紋或具瘤狀小凸起。花、果期在7-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華北及其以南至廣東、海南、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地區田野、荒地。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喜肥水,幼苗期缺水影響生長髮育。一般土壤都能栽種,以疏鬆、肥沃或微鹼性、微酸性土壤生長較好。種子不耐貯藏,隔年種子發芽率顯著降低。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4月上旬至6月上旬播種,施足底肥,翻耕耙平,按行距30-60cm,順畦開3-4cm淺溝,將與沙混合的種子均勻撒於溝內,覆土,鎮壓,播後澆水。播後2星期出苗。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