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的中醫治療原則

  癰是多個相鄰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見於身體虛弱或患糖尿病的成年人。好發於面板韌厚的頸項、背部,有時也見於上唇或腹壁。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早期呈現大片稍微隆起的紫紅色炎症浸潤區,堅韌、水腫,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隨後中央面板壞死,形成粟粒狀膿栓,破潰後呈蜂窩狀,中心部塌陷,形成像“火山口”樣潰瘍,溢位膿血樣分泌物。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食慾不振。臨床血液常規化驗顯示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預防本病要注意面板衛生,增加抵抗力,及時治療癤腫等。

  中醫稱本病為癰、有頭疽。由於發病部位的不同而有許多名稱:腦疽、頸癰、背疽或搭背、腋癰、臍癰等等。臨床可分為初期,成膿期,收口期。

  (1)初期:初起患部色紅灼熱,腫脹疼痛,上有膿頭或無頭,腫塊漸向周圍擴大,伴有畏寒發熱,頭痛,舌苔黃膩,脈數。

  (2)潰膿期:瘡面漸腐爛,腫塊範圍常超過lo釐米,疼痛加劇,高熱口渴,潰膿後全身症狀隨之減輕或消失。初期及潰膿期治宜和營託毒,清熱利溼。

  (3)收口期:膿腐漸盡,新肉開始生長。治宜調補氣血。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