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渣樹 - 中藥材

豆渣树,中药名。为安息香科植物赤杨叶Alniphyllumfortunei(Hemsl.)Makino的根和叶。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溼,利水消腫。

主治

風溼痺痛,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水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安息香科植物赤楊葉。

形態特徵

赤楊葉,又名擬赤楊。喬木,高15-20米,胸徑達60釐米,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縱皺紋。不開裂;小枝初時被褐色短柔毛,成長後無毛,暗褐色。葉嫩時膜質,幹後紙質,橢圓形、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8-15(-20)釐米,寬4-7(-11)釐米,頂端急尖至漸尖,少尾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具疏離硬質鋸齒,兩面疏生至密被褐色星狀短柔毛或星狀絨毛,有時脫落變為無毛,下面褐色或灰白色,有時具白粉,側脈每邊7-12條;葉柄長1-2釐米,被褐色星狀短柔毛至無毛。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8-15(-20)釐米,有花10-20多朵;花序梗和花梗均密被褐色或灰色星狀短柔毛;花白色或粉紅色,長1.5-2釐米;花梗長4-8毫米;小苞片鑽形,長約3釐米,早落;花萼杯狀,連齒高4-5毫米,外面密被灰黃色星狀短柔毛,萼齒卵狀披針形,較萼筒長;花冠裂片長橢圓形,長1-1.5釐米,寬5-7毫米,頂端鈍圓,兩面均密被灰黃色星狀細絨毛;雄蕊10枚,其中5枚較花冠稍長,花絲膜質,扁平,上部分離,下部聯合成長約8毫米的管,花葯長卵形,長約3毫米;子房密被黃色長絨毛;花柱較雄蕊長,初被稀疏星狀長柔毛,以後被毛脫落。果實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8)10-18(-25)毫米,直徑6-10毫米,疏被白色星狀柔毛或無毛,外果皮肉質,干時黑色,常脫落,內果皮淺褐色,成熟時5瓣開裂;種子多數,長4-7毫米,兩端有不等大的膜質翅。花期4-7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2200m的常綠闊葉林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