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煎散《普濟方》卷三一九 - 方劑

麦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三一九引《圣惠》。具有破血积痰之功效。主治少男室。女骨蒸,妇人血风攻注四肢,心胸烦壅;骨热。黄瘦口臭,肌热盗汗。

  • 名称:麦煎散《普济方》卷三一九
  • 别名:麦煎汤(《鸡峰》卷十五)
  • 出处:《普济方》卷三一九引《圣惠》
  • 功用:破血积痰
  • 主治:少男室。女骨蒸,妇人血风攻注四肢,心胸烦壅;骨热。黄瘦口臭,肌热盗汗

組成

赤茯苓、當歸、於漆(炒令煙盡)、鱉甲(醋炙)、常山、大黃(煨)、北柴胡、白朮、生乾地黃、石膏各一兩,甘草五錢。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加小麥五十粒,煎至八分,食後、臨臥時溫服。

功用

《準繩·女科》:破血積痰。

主治

1.《普濟方》引《聖惠》: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注四肢,心胸煩壅。2.《蘇沈良方》:骨熱。黃瘦口臭,肌熱盜汗。

方義

血,陰也,阻而塞之,則積陰為疰,故令四肢攻注,曰風血攻注四肢者,風血內搏,四肢無力,而倦怠浮腫也。鱉甲、乾漆,攻堅削積之品也,所以治精血之留結,柴胡、石膏,解肌清熱之藥也,所以去骨蒸之內熱;思則火結於心包,故用常山以開其結;鬱則氣留於六府,故用大黃以推其陳;當歸、生地,生新血也,白朮、甘草,致新氣也,赤茯苓所以導丙丁之邪;浮小麥所以止骨蒸之汗;而麻黃根之加,乃以其形中閉,為止汗之最。

加減化裁

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醫門法律》:“此方治肝、肺、脾、胃火盛,灼幹榮血,乃致口臭肌熱可驗。故用潤血行瘀之法,以小麥煎之,引入胃中,蓋胃之血幹,熱熾大腸必然枯燥,服此固可無疑,然更加人參助胃真氣,庶可多服取效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