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的症狀 4條夏季飲食建議

  過敏性鼻炎有哪些症狀?夏季氣溫變化較大,鼻炎患者更加痛苦,在治療鼻炎的同時,鼻炎患者更需補充營養,加快身體的恢復,早日擺脫鼻炎。過敏性鼻炎有哪些症狀,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過敏性鼻炎呢?

  過敏性鼻炎有哪些症狀?

  鼻塞、鼻涕水

  過敏性鼻炎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鼻塞、鼻涕水,特別是在有致敏原的接觸的情況下。前生活中常見的致敏原乃是灰塵或塵蟎、花粉等,因此有些人或許會在翻開塵封已久的書籍,大掃除、掃地後,或最常見的在清晨起床,翻開棉被後,無法適應突來的冷空氣,開始連續打數個或甚至數十個噴嚏,由於鼻淚腺反射,同時也造成流淚以及大量如清水般的鼻涕水。黏膜充血腫脹而產生嚴重的鼻塞,若開口說話,也會發現患者有如感冒般的閉塞性鼻音出現。

  瘙癢

  瘙癢也是過敏性鼻炎出現的症狀之一,有些病人還會同時伴有過敏性結膜炎這種情況下會造成眼睛發癢的症狀,或者有鼻子發癢、口腔發癢主要是上顎部位),甚至耳朵也會發癢。這些症狀在幼兒會造成常用手搓揉鼻子或眼睛,有時遭雙親喝斥時,就不再用手去搓揉,反而區域性臉部肌肉一陣亂動,像是在做鬼臉。另外,有些幼兒因鼻塞難過,會用手指將鼻子託高,會有暫時的通氣增加,久而久之便會在鼻部中央形成一條明顯的皺紋。

  黑眼圈

  黑眼圈不僅僅是由於加班造成的,有些患者會伴隨著黑眼圈,這些是由於長期累積的鼻部充血,在外鼻部的血液迴圈欠佳,往往造成血液中鐵質滲出,沉澱於面板下,造成幼兒較多見的“黑眼圈”。主要見於眼眶下緣,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因此有些幼兒一走入診所不必開口,光看他們的臉龐便大約心裡有數他是何種病症,動下眼眶處面板還會出現皺紋。

  鼻出血

  鼻出血是過敏性鼻炎常見的症狀,患者用手指搓揉或挖鼻孔,這種行為往往會造成鼻部面板髮炎形成鼻前庭炎,或使鼻腔入口黏膜受傷而容易發生鼻出血。這些症狀都常伴隨過敏性鼻炎而發生。

  中耳炎

  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症,造成中耳炎是由於患者長期的鼻塞或用力吸鼻涕的結果,這種情況有可能會導致耳朵與鼻咽相通的通道“耳咽管”的功能失調或阻塞而造成中耳積水症狀為耳悶感或很輕微的重聽,但大部分的幼兒並不會表述症狀,故多為沒有症狀)。另外加上病毒感染,感冒時還會引發急性中耳炎。

  頭痛

  有一些的患者例如:鼻黏膜腫脹患者出現頭痛的情況。主要的表現為頭昏腦脹的感覺則常被提起。這會使得患者注意力無法集中,時間一久便會造成學童成績無法進步或者甚至一落千丈。

  夏季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飲食建議

  1、鼻炎患者多吃新鮮蔬菜。鼻炎患者需要新鮮的食材、新鮮的蔬菜,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水分和微量元素,能夠保持鼻腔的溼潤度,緩解鼻炎引起的不適感,其中蔬菜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提供患者的免疫力,促進鼻炎早日康復。

  2、鼻炎患者需吃溫和性食物。溫性食物是極好的養生食物,對促進鼻炎的恢復有良效。溫性食材有暖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能夠保證人體攝取足夠的營養,緩解鼻炎症狀。常見溫性食材有:姜、西蘭花、胡蘿蔔、土豆、白菜、大豆、牛奶、核桃、松子等等。

  3、鼻炎患者需少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屬於刺激性食物,容易引發炎症、加重鼻炎症狀,對鼻炎的恢復和治療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鼻炎患者儘量少吃辣椒、大蒜、蔥、八角等刺激性食物。

  4、鼻炎患者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聚集大量的溼氣和寒氣在體內,容易造成寒性體質、虛胖等症狀。鼻炎患者食用生冷食物會加重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不利於身體的恢復。鼻炎患者需避免食用雪糕、冰鎮飲料、田螺、貝殼、花蛤等生冷食物。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過敏性鼻炎呢?

  過敏性鼻炎的自我療法

  第一、水療法

  水療法是比較常見的方法,主要做法:掬一捧清水對著鼻孔輕吸,不可太快太猛,待感到有水吸入時屏氣片刻,注意此時有一股辛酸的感覺;等水分充分接觸、軟化鼻腔分泌物後輕輕擦捏外鼻,使鼻部垃圾順水流出。如此反覆多次,其作用是使鼻腔汙穢及幹痂容易擤出,保持鼻黏膜的溼潤。

  第二、按揉法

  按揉法的具體動作:正坐曲肘放桌上,雙手以交叉握拳,兩手大拇指相疊,以大拇指的指關節,按揉穴道10秒鐘,休息5秒鐘,反覆進行時間):按揉約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過敏性鼻炎在中醫又名鼻鼽,中醫認為肺經開竅於鼻,合於皮毛,所以肺氣虛者,一旦感受風寒、風熱、溼熱等,會造成呼吸系統過敏、免疫力減低及面板過敏等病。

  第三、神闕敷藥

  主要材料:黨參10克,白朮7克,乾薑5克,灸甘草3克,鹽酸苯海拉明1.25克,將前4藥共壓細粉,與苯海拉明粉混合備用。取0.2克藥粉放入臍內,常規法固定,3-7天換藥1次。一般經過1-4周可獲治癒或明顯好轉。

  第四、滴香油治過敏性鼻炎

  主要方法:普通的食用香油,每天三到五次,每次五滴左右,滴入鼻內。鼻塞嚴重時不要滴,可變換一下體位,待鼻子通氣後再滴,滴前將鼻涕排乾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