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能“根治”嗎?

關於高血壓能否“去根兒”、從此不用吃藥也能把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很多保健品也聲稱有此效果。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

實際上,這個問題有一些複雜。

一部分繼發性高血壓可能“根治”

這主要是一些有明確病因的高血壓、或者說由其他具體疾病導致的血壓升高,醫學上稱為繼發性高血壓。

繼發性高血壓中,有一部分的病因可以通過目前的醫療手段去除,血壓有可能因此得到控制,甚至恢復正常。比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 (OSAHS)、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醛固酮腺瘤、嗜鉻細胞瘤、腎動脈肌纖維發育不良導致腎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青光眼等許多疾病都可以導致血壓升高,通過不同技術手段根治或緩解上述疾病,一部分患者的血壓就可以下降到正常範圍。

但是,並非所有繼發性高血壓都可以根除病因;或者長期血壓升高已經導致了血管損傷,即使根除病因、血壓也無法達到正常範圍。這樣的高血壓也就沒法“根治”了。

原發性高血壓目前基本無法“根治”

與繼發性高血壓不同,大多數患者的高血壓發生原因並不清楚,而是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部分目前找不到明確原因的高血壓,醫學上稱為原發性高血壓,佔全部高血壓的 90%。因為找不到明確病因,也就無法去除病因、達到根治的目的。

不能“根治”,不代表“無計可施”

隨著人口老齡化、城鎮化的程序,人們生活方式和膳食結構的改變,我國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逐年上升。2015 年,15 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達到 23.2%。也就是不到 5 個人中,就有 1 個高血壓患者。我國目前每年有 350 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佔總死亡原因近一半,而在這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中,有一半與高血壓病有關。

上面說了,大多數高血壓是無法“根治”的,但並不代表我們對它“無計可施”。事實上,只要積極干預,科學用藥,完全可以控制病情,讓血壓達到健康人水平,發生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大幅下降,甚至可以接近無高血壓的健康人水平,這就是高血壓治療的目標。相反,如果因為高血壓沒有症狀、也不影響生活,拒絕及時就醫、規律服藥,就可能釀成苦果,甚至危及生命。

科學理解高血壓的治療目標

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就應該積極干預,遵從醫囑調整生活方式、完善相關檢查、接受規範的藥物治療。

我們治療高血壓的目標值一般為收縮壓 140 毫米汞柱、舒張壓 90 毫米汞柱以下。如果可以耐受,可降至 130/80mmHg 以下。然而,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控制目標。若是 65 歲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應控制在 150/90 毫米汞柱以下,如果可以耐受,可進一步降低;若是舒張壓低於 60 毫米汞柱的冠心病患者,應在密切監測血壓的情況下逐漸降壓,警惕心肌灌注不足。

不同人群高血壓控制目標(毫米汞柱)
一般高血壓患者<140/90,可耐受時,<130/80
65 歲及以上老年高血壓患者<150/90,可耐受時, <140/90
高血壓伴慢性腎病無蛋白尿<140/90,有蛋白尿時<130/80
高血壓伴糖尿病<130/80,老年或有冠心病者<140/90
高血壓伴穩定冠心病<140/90,可耐受時,<130/80
高血壓伴腦卒中<140/90,可耐受時,<130/80

高血壓最大的危害並不僅僅是血壓本身,而是長期血壓升高所引起的心、腦、腎等器官損害,以及引起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所以,高血壓患者的主要治療目標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和死亡危險。因此,在降壓同時,需要治療所有可以改變的心血管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以及並存疾病。

發現高血壓後,應儘早將血壓控制在目標值,但不能一蹴而就,並非越快越好,大多數患者應根據病情,在 4~12 周內將血壓漸降至目標值。若是年輕患者或病程較短的患者,可以快速達標,而對於老年人、病程較長或已有靶器官損害或併發症的患者,應在能耐受的情況下緩慢降到目標值。

共同作者:大連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敏醫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