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人最常說哪些話?有哪些關注點?

焦慮症(Anxiety)患者常有一套自己的言行模式,這和他們自身的情緒狀態息息相關。例如,焦慮症患者常有過於強硬的個性、過高的抱負,在生活中喜歡與他人爭辯,遇事容易急躁、緊張和衝動,說話會很急促、很大聲,做事行色匆匆,常處於興奮性較高的狀態,並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容易與他人起衝突。所以,通過評估一個人的言行,能幫我們識別出身邊不同型別的焦慮症患者,並及時幫助他。

驚恐障礙(Panic disorder,PD)

驚恐障礙患者往往有一次或多次的驚恐發作(急性焦慮發作),常在不可預測的情況下突然發生,表現為緊張不安、極度恐懼,甚至有瀕臨死亡或即將失控的感覺。有的人可能出現人格和現實解體,患者會覺得自己的精神活動、身體和環境發生了改變,顯得不真實或者很遙遠,覺得自己的思維和軀體感覺與現實世界疏遠或解離,同時伴有明顯的軀體症狀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比如,頭暈、眼前發黑、視物模糊、四肢發麻、全身無力、大汗淋漓等,甚至暈厥。

很多驚恐障礙患者會去看急診,常對醫生說:“不知道為什麼,我好害怕!感覺快不行了!心跳得好快,手腳都沒力氣,站也站不穩了。我怎麼看不清楚你的樣子?你的聲音怎麼這麼遙遠?”

生活中,他們可能會說:“我覺得自己好像會從地鐵站臺上摔下去!快打 120,送我去看急診!” 但往往剛到醫院,甚至在途中,症狀就自行緩解了。

患者在發作的間歇期一切如常,但由於對驚恐發作的恐怖有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會反覆擔憂再次發作,出現預期性焦慮。所以,他們經常會對醫生說:“上次的發作太可怕了,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發作,因為太突然了,沒有一點徵兆。我整天提心吊膽、坐立不安,有一種隨時會大難臨頭的感覺,醫生你幫幫我!”

驚恐發作有沒有自測量表?

廣泛性焦慮(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

廣泛性焦慮患者往往會同時擔憂很多件事情,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難以預料的某種危險或不幸的事件,產生經常性的擔憂。

有時候,他們擔心的是身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例如,有人會擔心: “一想到明天要向領導彙報專案進展情況,我就很擔心!我會不會發揮失常?他會不會對我的彙報不滿意?我會不會因為這個被罵?其他同事會不會因此看不起我?”

也有時候,他們擔心的是發生概率極低的事件。 例如,有人會擔心:“我老公下午會去接孩子放學,可他上週剛剛出了剮蹭事故,這次會不會又撞到別的車?現在已經 5 點多了,他還沒發微信告訴我已經接到孩子了,我都快急得坐不住了!”

還有的時候,就像“杞人憂天”的故事一樣,他們所擔憂的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例如,有的人會說:“今天電視裡說,在市裡有流感爆發,而且有人因此死亡。我的孩子昨天回家後打了一個噴嚏,他會不會已經感染了流感,會不會花很多錢治病,最後還可能沒治好,命都沒保住…一想到這些,我就著急得想哭,昨天一夜沒睡好覺,一直在抹眼淚。”

這些人通常會花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類似的思考,專注於那些“不一定存在的可能性”,從而分散注意力,以至於影響學業或工作,造成人際關係疏離、社會功能受損。

焦慮症的徵兆有哪些?

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 disorder)

社交焦慮患者在現實的社交情況下,會感到非常焦慮,這種焦慮是顯著的、持續性的。

在與他人交談或身處社交場合中時,他們害怕被他人評價,害怕被人注視,甚至害怕被注意到。這種對於社交環境的焦慮,往往會被帶到日常生活中去,即便離開了社交環境,患者也會經常“回放”之前的焦慮體驗,嚴重時導致社會功能受損。

例如,有人會常說:“之前,我在學校做公開演講時,會很害怕。就算前一天晚上已經做好充分準備,第二天面對老師和同學的時候,我還會覺得大腦一片空白,渾身出汗,說話也結巴起來,我都不記得自己是怎樣完成演講的。”

另外,社交焦慮患者在社交場合公開講話往往有障礙,在權威人士面前會表現得很窘迫。他們總是認為,在社交情境下,自己的表現很不自然,表情、動作都會有明顯的異常,很容易被別人發現而對其有看法。但事實上,別人並不一定能看出他們的緊張不安。

例如,有的人會表現為:“馬路上有人找我問路,我知道路線該怎麼走,但就是說不出來。我的心跳很快,就像被石頭壓著一樣,只能斷斷續續說出來,事後我也會想到這件事情,覺得自己很沒用,這讓我很懊惱。”

結語

所以,焦慮者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 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怕和別人打交道;
  • 太害怕把事情辦砸,整天提心吊膽;
  • 太怕死,整天杞人憂天。

有這些表現的人,就要警惕焦慮症的存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