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是遺傳性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代謝性肝臟疾病,以常染色體隱性方式遺傳伴顯性表達。
  • 北歐白種人發病率相對較高,其純合子缺乏發生率是 1/1500,美國人是 1/1800~1/2000,黑人、西班牙人和亞洲人較低。國內僅有少數個案病例報告。
  • 病因是血清中一種拮抗蛋白酶的成分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所致。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也是本病的常見危險因素。
  • 本病臨床表現各異,黃疸和肝硬化是最常見的症狀。
  • 本病以改善症狀和適當的營養支援治療為主。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治療的難點在於本病尚無有效的特殊治療方法。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本病可導致肝脾腫大、上消化道出血等併發症,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預後欠佳。早期發現、及早就醫行干預治療是預防該病引起嚴重併發症的有效措施。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患兒飲食差、體重增加緩慢;
  • 嗜睡;
  • 易激怒;
  • 大便顏色呈白陶土色;
  • 低熱(腋窩體溫為 37 度~38 度);
  • 厭油膩、噁心、嘔吐;
  • 腹痛、腹瀉、腹脹;
  • 面板有出血點或出血斑。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嘔血或便血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

當醫生懷疑患兒是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時,將通過腹部查體、實驗室檢查等確診疾病。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腹部查體:是內科常規的查體專案之一,可明確患兒有無腹部壓痛、肝脾腫大、腹水等症狀。
  • 測定血清 α1 抗胰蛋白酶:明確血清 α1 抗胰蛋白酶濃度,比正常減少 10%~15% 時,對診斷可能有幫助,但不能確診。
  • 生化檢查:明確肝酶及電解質情況,明確是否有肝臟及其他損害。
  • pi 表型分析:通過鑑定 α1 抗胰蛋白酶表型則可確定診斷本病。目前,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已用於檢測 α1 抗胰蛋白酶變異體,此法不僅迅速、敏感性高,而且只需極少量的細胞物質,該技術對確定診斷、人群篩檢及出生前診斷等均有用。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症狀多久了?
  • 患兒出生時體重有多少?
  • 現在有哪些不舒服?
  • 平時吃飯怎麼樣?
  • 大便怎麼樣?
  • 有沒有噁心、嘔吐?
  • 大便是什麼顏色的?
  • 發燒嗎?體溫最高多少度?
  • 去哪些醫院就診過?做過哪些檢查?做過哪些治療?治療效果怎麼樣?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孩子的病嚴重嗎?
  • 為什麼會有這些情況?
  • 怎麼治療效果最好?
  • 治療效果如何?
  • 治療花費高嗎?
  • 會復發嗎?
  • 以後需要注意什麼?
  • 需要複查嗎?多長時間複查一次?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應嚴格遵守醫囑服用藥物,不要私自購買及服用其他藥物,用藥期間若出現副作用(如噁心、嘔吐、面板瘙癢等)應及時告知醫生。
  • 複查:患兒家長應按照醫囑準時帶患兒到醫院複查,可複查肝功及肝臟超聲等。
  • 飲食:肝移植術後患兒不能服用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保健品及藥物,如紅棗、人蔘等,降低免疫抑制的效果,引起排斥反應。另外,需限制蛋白、鈉鹽、脂肪攝入,如蟹黃、蛋黃、動物內臟、甜食等應少吃或者不吃,水果的攝入每天不應高於 250 克,宜清淡飲食。
  • 大小便管理:肝移植後服用的免疫抑制劑可有胃腸道副作用,患者或患兒家屬需注意排便次數及大便情況,注意大便的顏色及形狀,若有大便稀薄、大便次數增多或大便顏色異常需及時告知主管醫師,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相應藥物。
  • 肝移植後的前 3 天多以平躺為好,最好不要壓著肚子,需要多喝開水多排尿。後期如果身體舒服的話可以適當地出去走走,注意不要受涼。
  • 肝移植術後晚上要早點休息,不能勞累,提重物不得超過 3 斤,不要用力伸懶腰,不要舉高手,不能蹲下來,不能快步走,不能慢跑。
  • 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絕對禁止抽菸、飲酒),保證睡眠質量,保持心情愉悅。

本病尚無有效的特殊治療方法,基本按肝硬化的一般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以改善症狀和適當的營養支援為主。

藥物治療

  • 脂溶性維生素: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含量,滿足人體正常需要量。常用的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 A、維生素 D、維生素 E、維生素 K。
  • 熊去氧膽酸:可改善膽汁淤積狀態,但是容易有胃腸道紊亂、肝膽功能紊亂、過敏反應等副作用。
  • 免疫抑制劑:減少肝移植後的排斥反應,適用於肝移植術後的患兒。常用藥物有:鈣神經蛋白抑制劑、環孢素、他克莫司膠囊等。副反應常為震顫、頭痛、失眠、視線模糊、白內障、高血糖、腎功能異常、齒齦增厚、多毛症及胃腸道副作用(腹瀉、噁心、嘔吐)、骨質疏鬆症(特別是女性及老年人)等。

手術治療

晚期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患兒,內科治療無效時,可行手術治療。

  • 肝移植治療:本病是適合肝移植治療的最常見的代謝性肝病之一。肝移植除了替代已有損害的肝臟外,還可矯正代謝缺陷,以免進展到全身性病變。本法適用於治療進展到晚期的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患兒。
  • 門腔分流術或脾腎分流術:可減輕門靜脈壓力,改善充血性脾大、脾功能亢進、胃底及食管靜脈曲張等症狀。適用於併發門靜脈高壓的患兒。

其他治療方法

基因治療:旨在通過基因治療重建正常的基因型。這是治療研究的前沿,尚未在臨床實施。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肝脾腫大、上消化道出血等併發症進而危及生命。
  • 若接受正規治療,本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疾病進展及併發症的發生。因此,本病需要早發現和早干預,以期提高治療效果。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主要病因是血清中一種拮抗蛋白酶的成分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所致。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

哪些人容易患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

先天性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的人群。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可在嬰幼兒期初次被發現,也可在此期無肝臟病變表現,到成年後出現慢性肝病表現。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膽汁淤積性黃疸:8%~12% 的 PiZZ 型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的新生兒在出生後 1 個月內發生。表現為患兒體重增加緩慢、嗜睡、易激怒、出現無膽汁糞便(呈白陶土色)。
  • 高轉氨酶血癥:3 個月齡的小兒約半數出現。可有乏力、飲食差、低熱、厭油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也可以沒有症狀。
  • 肝硬化病症:12%~15% 的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患兒可出現肝硬化病症。可表現為腹脹,部分患兒因食管靜脈曲張可表現為嘔血、黑便,部分患兒也可以表現為身上有出血點或出血斑。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肝脾腫大
  • 上消化道出血
  • 肝損害
  • 肝硬化

具體預防方法:6 個月到 1 年左右常規檢查肝功能檢測、肝臟超聲等指標,如果有患兒體重增加緩慢、出現低燒、厭油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等不適,及時去醫院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