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腸梗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不完全性腸梗阻,指的是程度較輕的腸梗阻。腸梗阻指的是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順利通過腸道[1],不完全性腸梗阻為部分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順利通過腸道。

  • 小腸梗阻美國的患病率約 350000 人/年,病因包括粘連(65%)、疝(10%)、腫瘤(5%)、克隆病(5%)以及其他因素(15%)[2],結腸梗阻大多數繼發於結腸腫瘤[3],約 20% 結腸癌患者表現為急性腸梗阻。
  • 其根據病因主要分三類:即機械性腸梗阻,是由各種原因引起腸腔變狹小引起梗阻;動力性腸梗阻,是由神經反射或毒素刺激導致腸壁肌功能紊亂,使腸管蠕動喪失或腸管痙攣引起梗阻;血運性腸梗阻是腸繫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腸管血運障礙,繼而發生腸麻痺引起梗阻。
  • 按梗阻的部位,分為高位(如空腸上段)和低位(迴腸末段和結腸)梗阻;根據梗阻程度,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腸梗阻;根據病情發展快、慢,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腸梗阻。
  • 本病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痛、嘔吐、腹脹、少量肛門排氣排便。
  • 本病的治療原則是:糾正因腸梗阻所引起的全身電解質及酸鹼紊亂、解除梗阻症狀。具體的治療方法,應根據腸梗阻的型別、部位及患者的全身情況而定。
  • 不完全性腸梗阻如果不進行及時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造成腸梗阻。腸梗阻不但可引起腸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變,還可導致全身生理功能紊亂,臨床表現複雜多變,死亡率仍很高,單純性腸梗阻約 5%~10%。死亡原因多由於延誤治療時機、合併水電解質和酸鹼失衡、心肺功能不全等。

突發急性腹痛,伴噁心、嘔吐、腹脹、停止排氣排便的患者,需警惕急性腸梗阻可能,不完全性腸梗阻患者可尚有排氣、少量排便,出現以上症狀的患者,需及時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腹痛、腹脹、嘔吐、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的患者,應警惕腸梗阻可能,此類患者應密切觀察腹痛、腹脹、排氣、排便情況及生命體徵,如尚有排氣、排便,可暫觀察、進流食、試用開塞露、甘油灌腸劑等,觀察腹部體徵及噁心、嘔吐情況;
  • 若腹痛持續不緩解,伴有持續性絞痛、嘔吐物為血性、意識改變,如有意識淡漠、血壓降低、尿量減少等情況時,需及時就診。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患者出現持續性絞痛、劇烈嘔吐、嘔吐物為血性,且應用開塞露等外用藥物,病情未緩解,伴有意識改變、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等,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外科
  • 普通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不完全性腸梗阻?

典型腸梗阻患者存在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等症狀,不完全性腸梗阻患者可尚有排氣、排便等。如果患者為單純性腸梗阻早期,其全身情況多無明顯變化。而梗阻晚期或絞窄性腸梗阻的患者,可出現口乾舌燥、眼窩凹陷、面板彈性消失、尿少或無尿等缺水徵象,或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等中毒和休克徵象。

常見的相關檢查如下:

  • 體格檢查
    • 腹部視診:機械性腸梗阻可見胃腸型或蠕動波;麻痺性腸梗阻腹脹均勻。
    • 觸診:單純性腸梗阻因腸管膨脹可有輕度壓痛,但無腹膜刺激徵;絞窄性腸梗阻可有固定壓痛或腹膜刺激徵。
    • 聽診:腸鳴音亢進,有氣過水聲或金屬音為機械性腸梗阻表現;麻痺性腸梗阻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 實驗室檢查:單純性腸梗阻早期往往無明顯變化。隨著病情發展,可伴有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尿比重增高。其中,血常規可瞭解感染情況;生化檢查,可瞭解患者電解質、肝功能、腎功能、白蛋白等情況;血氣分析,可瞭解患者體內酸鹼平衡情況;嘔吐物和糞便檢查,可瞭解腸管是否有血運障礙。
  • 影像學檢查:在腸梗阻發生後 4~6 小時,X 線可顯示腸腔內氣體。由於 X 線檢查顯示資訊有限,建議腹部 CT 檢查以全面瞭解腹部情況,避免漏診。必要時,可行腹部增強 CT 檢查,瞭解腹腔內血管情況。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哪裡不舒服?腹痛、腹脹都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發生多久了?
  • 近期有沒有排氣、排便?
  • 症狀有沒有緩解,還是持續加重?
  • 有沒有在吃什麼藥?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因進食、進水會加重患者的病情,腸梗阻患者需短期內禁飲食,根據治療結果決定治療方案,家屬需注意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徵,如腹痛腹脹情況、排氣排便情況等。
  • 若患者腹痛腹脹加重、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或出現尿少、意識淡漠等,需注意及時就診。
  • 老年、結直腸腫瘤病史、疝氣、盆腹腔術後等患者,需注意飲食、適量運動,避免劇烈運動,避免飲食過量以及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以防止腸梗阻發生。

本病的治療,主要是糾正因腸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亂,以及解除腸梗阻症狀。但是,具體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如腸梗阻的型別、部位等)及其自身情況而定。

不完全性腸梗阻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可根據病因,分為機械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血運性腸梗阻。

機械性腸梗阻

最為常見,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腸腔變狹小,使腸內容物通過發生障礙,包括腸腔堵塞、腸管受壓、腸壁病變等。

  • 腸腔堵塞:如寄生蟲、糞塊、大膽石、異物等;
  • 腸管受壓:如腸管扭轉、嵌頓疝、腫瘤壓迫等;
  • 腸壁病變:如先天性腸道閉鎖、炎症性狹窄、腫瘤等。

動力性腸梗阻

發病較少,是由於神經反射或毒素刺激導致腸壁肌功能紊亂,使腸管蠕動喪失或腸管痙攣,致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通行,但無器質性腸腔狹窄。如瀰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術、腹膜後感染等所致麻痺性腸梗阻,或腸道功能紊亂或鉛中毒引起的腸痙攣等。

血運性腸梗阻

由於腸繫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腸管血運障礙,繼而發生腸麻痺,使腸內容物不能執行。

哪些人容易患不完全性腸梗阻?

  • 疝氣患者:其腹腔內腸管可發生急性嵌頓,導致急性腸梗阻,疝氣患者突發急性腹痛、嘔吐等,都需警惕急性腸梗阻可能。
  • 腸道腫瘤患者:腸道腫瘤可致腸管狹窄,導致機械性梗阻。
  • 腹盆腔手術後患者:腹盆腔手術所致腸粘連,約佔粘連性腸梗阻的 70%,其中,闌尾手術、胃腸道、子宮及附件等手術,是粘連性腸梗阻最常見的原因[5]。腹盆腔手術後的腸梗阻包括麻痺性腸梗阻、早期術後炎症性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等,原因有腹腔感染、腹腔血管內血栓形成,阻斷腸道供血、動脈粥樣硬化等,腸道外疾病如電解質異常,即如低鈣血癥、低鉀血癥、低鎂血癥等。

腸梗阻是指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順利通過腸道[1]。根據梗阻的程度,可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腸梗阻。腸梗阻不但可引起腸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變,還可導致全身生理功能紊亂,臨床表現複雜多變,死亡率仍很高,單純性腸梗阻死亡率約為 5%~10%。

不完全性腸梗阻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腸梗阻的常見症狀可簡單概括為四個字,即“痛、吐、脹、停”。“痛”即腹痛,“吐”即嘔吐,“脹”即腹脹,“停”即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而不完全性腸梗阻因腸管未完全梗阻,可仍有排氣、排便。

不完全性腸梗阻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不完全性腸梗阻如果不進行及時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導致腸梗阻以及其併發症。

  • 水、電解質和酸鹼失衡:體液喪失會引起的水、電解質和酸鹼失衡,是腸梗阻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急性腸梗阻患者因不能進食及頻繁嘔吐,胃腸道內液體大量喪失,使水分和電解質大量喪失。此外,腸管過度膨脹影響腸壁靜脈迴流,使腸壁水腫和血漿向腸壁、腸腔和腹腔滲出。這些變化可造成大量嚴重缺水,導致血容量減少和血液濃縮,以及酸鹼平衡失調。嚴重缺鉀可引起心律失常等。
  • 感染和中毒:梗阻以上的腸管內細菌大量繁殖、數量顯著增加,產生多種毒素,致腸壁血運障礙和腸道細菌移位。毒素可滲透至腹腔內,引起嚴重的腹膜炎和中毒。
  • 休克:嚴重的血容量減少、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細菌感染、中毒等,可引起休克。當腸壞死、穿孔發生腹膜炎時,全身中毒明顯。嚴重患者可因腎功能及迴圈、呼吸衰竭而死亡。
  • 呼吸和迴圈功能障礙:腸管膨脹,使腹壓增高、膈肌升高、腹式呼吸減弱,影響肺內氣體交換,妨礙下腔靜脈迴流,致呼吸、迴圈功能障礙。

可以採取如下預防措施:

  • 老年、結直腸腫瘤病史、疝氣、盆腹腔術後等患者,需注意飲食,避免黏性、不易消化食物,應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避免便祕。
  • 平時運動應適量,避免長期臥床、劇烈運動,以及避免飲食過量,以預防腸梗阻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