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是複發性口腔潰瘍中最嚴重、最頑固的一種。具有疼痛劇烈、易復發、潰瘍面較大而深、病程週期長、病情嚴重、癒合後有疤痕等特點。
  • 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的發病率低,約佔複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 8%~10%,多見於兒童、年輕人。
  • 目前尚無明確病因,但確定與多因素疾病如免疫異常、心理因素、遺傳因素、傳染因素、營養缺失、血液迴圈障礙等有關,在多種因素的誘發下是否發病,取決於自身的遺傳和免疫。
  • 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最常見的主要表現為潰瘍多、面積大而深,呈漏斗狀,痛感明顯伴瘙癢,易復發且病程長,愈後容易形成瘢痕。常見於口腔黏膜及咽部。
  • 本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應早發現、早治療、早緩解。主要用藥物治療來抑制症狀、促進潰瘍癒合,延長復發時間。
  • 本病病程長且反覆,易在口腔和咽部形成大量瘢痕,造成患者進食困難、呼吸困難、發病部位畸形,嚴重者危及患者性命。
  • 此病除常見於口腔及咽部外,有少數生於陰莖龜頭或陰道黏膜。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潰瘍面積大而深,反覆發作超過 2 個月;
  • 疼痛劇烈,影響進食;
  • 長期扁桃體發炎。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困難、費力:此時可能發生急性喉頭水腫;
  • 意識不清、四肢冰冷,甚至休克;
  • 高燒不退:服用退燒藥後仍然保持在 39℃ 以上。

建議就診科室

  • 口腔科
  • 面板科
  • 免疫科

醫生如何診斷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

當醫生是懷疑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時,將通常對患者進行視診、觸診、問診等來診斷,然後進行相關疾病的鑑別,實驗室檢查是疾病確診的關鍵。

  • 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檢查:瞭解身體健康情況,方便後續治療參考。這項檢查需要抽取患者血液進行檢測。
  • 組織病理學檢查:判斷是否為“非特異性潰瘍”,這項檢查需要提取患者的病變組織來檢測。
  • 免疫學檢查:檢查抗核抗體是否陽性,陽性時說明發病與自身免疫有關。這項檢查需要提取患者血液進行檢測。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出現這些症狀的?
  • 家族中是否有這種情況?
  • 有吃過什麼藥物沒有?
  • 有藥物過敏嗎?
  • 有食物過敏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病情有多嚴重?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什麼?要治多久?
  • 大概需要多少費用?
  • 有沒辦法根治?
  • 在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 會傳染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飲食:患者在服藥期間飲食要清淡,忌吃辛辣刺激、油膩、堅硬、滾燙湯水等食物,以防擴大創傷面,多吃新鮮富含維生素的蔬果:如蘋果、葡萄等,多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雞蛋、奶類:如海魚、牛奶等。有食物不耐受的患者應調整飲食結構,禁食相關不耐受食物(可通過食物不耐受特異性抗體檢查獲知)。
  • 用藥注意事項:服用藥物應嚴格按照醫囑,不可隨意減量加量,並定期複查。
  • 鐳射或 X 線照射後注意事項:治療後要保持口腔衛生,充分休息,少說話,避免傷口周圍過度活動。若出現傷口滲血、腫脹、體溫升高等症狀,請及時就醫。
  • 護理:每天餐後用消炎止痛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衛生。

本病目前無法根治,也沒有特效藥能夠制止復發。治療目的是控制病情蔓延,縮短病程,減輕症狀、延長復發間隔期,促進有效癒合,減少瘢痕。常以區域性治療結合全身治療為主。

藥物治療

  • 丙種球蛋白: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可減少復發。
  • 抗生素: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如青黴素、頭孢克肟)、碘胺類(如複方磺胺甲噁唑)及皮質類固醇(如地塞米松)等藥物來控制病情蔓延,縮短病程;區域性外用類固醇軟膏(如丁酸氫化可的鬆軟膏)、0.5% 金黴素甘油等,可消炎止痛,加快癒合,減少瘢痕形成。
  • 免疫抑制劑:注射或口服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免疫增強劑(如免疫球蛋白),起抑制致病免疫因子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 複合維生素:大多數患者出現多種維生素缺乏,適量口服複合維生素片有助恢復。
  • 中藥治療:中藥對症狀有一些緩解作用,必須要在正規中醫院和研究院所的醫生指導下遵醫囑用藥。

手術治療

  • 手術切除:懷疑癌變的病灶,須手術切除後送檢,方可確診患病型別,並進行對症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 鐳射或 X 線照射:長期不愈的潰瘍可行鐳射或 X 線照射治療,可以幫助儘快恢復,以免病變。
  • 50% 葡萄糖溶液(高滲糖)溼敷:區域性止痛,促進創口癒合。
  • 利多卡因凝膠塗抹或西瓜霜噴劑可以暫時緩解疼痛,治癒需與其他治療方式結合。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如不正規積極治療,可導致瘢痕組織增多、擴大,可引起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畸形,嚴重時可引發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 對於早期初發的患者,及時接受正規治療可以減輕症狀,延長復發間隔期,減少瘢痕形成;對於病情較重或者有併發症的患者,積極規範治療可以防止繼續發展。經過正規有效的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治癒,減少復發次數,避免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病因未完全明確, 但確定是多因素疾病, 在受到易感因素如細菌感染、環境改變、精神壓力等的誘發下, 由自身的遺傳和免疫因素決定。

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遺傳:遺傳是最常見的原因,家族中有患病史的患者發病年齡和發病程度高於無家族史的。
  • 免疫異常和免疫力低:免疫異常和免疫力低會無法抵抗侵入的致病細菌。

哪些人容易患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人群,容易患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

  • 營養不良者:此類人群大多偏食或身體有影響營養吸收的慢性疾病(如肺結核、肝炎等),造成營養供給不足,免疫力低下無法抵抗細菌。
  • 長期口腔潰瘍者。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人群,容易患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

  • 直系親屬有口腔潰瘍復發史。
  • 艾滋病患者:本身機體免疫力差,常合併有口腔真菌感染,更易患此病。
  • 兒童:免疫系統發育未完全,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
  • 青壯年:精神壓力大是誘發該病發生的易感因素,此類人群大多數承擔學業、工作、生活的大部分壓力。

潰瘍面積大而深,痛感明顯,易復發,病情重,病程長是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最常見的症狀。早期常表現為米粒大小、界限清晰的紅色小顆粒,表面光滑且疼痛。隨著病情發展,顆粒變大變硬,潰爛壞死後脫落形成漏斗狀潰瘍,癒合後形成瘢痕組織。

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 反覆潰瘍,疼痛明顯。
  • 潰瘍面積大且深,似彈坑,邊緣不齊。
  • 好發於黏膜部位,口腔。
  • 癒合後形成堅韌且高低不平的瘢痕。

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鵝口瘡
  • 扁桃體炎
  • 牙周炎
  • 貧血
  • 生殖器疾病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

  • 避免營養不良:偏食人群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飲食要全面均衡,要多吃營養豐富的蛋肉類、奶製品和新鮮蔬菜水果,患營養不良的疾病者要儘快接受正規治療。
  • 提高免疫力,適當加強體育鍛煉,如游泳、跑步等。
  • 精神壓力過大者可尋求家人或心理醫生幫助,找出壓力來源,協助分解壓力。
  • 有口腔潰瘍者應儘快治療。

針對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

  • 易感人群建議每 3 個月做一次口腔檢查,日常應保持口腔衛生,常用漱口水和牙線清潔。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