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腫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肛周腫瘤是指發生在肛管及肛門周圍的良、惡性腫瘤。該病臨床並不常見,但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 根據腫瘤發生的部位,可分為肛管癌和肛緣癌兩種型別。按組織學分型,可分為鱗狀細胞(表皮樣)癌、黏膜上皮樣癌、移行-洩殖腔源癌、黑色素瘤等,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肛周腫瘤的 80%。另外,還有腺癌、疣狀鱗癌、腺鱗癌、胃腸道間質瘤、Merkel 細胞癌(柱狀癌)、Bowen 病(鮑溫病)、Paget 病(畸形性骨炎)等少見臨床型別。本篇重點講述肛門鱗狀細胞癌。
  • 該病的病因複雜。HPV 感染、肛門性交、免疫缺陷、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吸菸等因素,可使肛周腫瘤的患病率增加。肛門溼疣、慢性肛瘻、克羅恩病等,亦是該病的相關危險因素。
  • 肛周腫瘤最常見的症狀為出血,部分患者伴有肛門疼痛,還會出現可觸及腫塊、區域性瘙癢、流膿水、裡急後重、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 該病的最佳初始治療是化療與放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案。病變復發和放化療不敏感的患者,腹會陰聯合切除術是主要補救治療手段;對於腹股溝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放化療仍為首選治療。
  • 影響預後的因素有很多,如腫瘤組織學型別、患者的年齡及性別、腫瘤分期、有無轉移、腫瘤是否對化療或放療敏感等,這些可能都是影響預後的獨立因素。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患者本身存在相關病史,如 HPV 或 HIV 感染、存在肛交或有性疾病史、有宮頸、外陰或陰道腫瘤病史以及存在免疫缺陷等,如果出現直腸出血、肛門疼痛、肛周腫塊、區域性瘙癢、流膿、裡急後重、排便習慣改變等情況時,應及時就醫。

建議就診科室

  • 肛腸科;
  • 普通外科;
  • 腫瘤科;
  • 面板性病科。

醫生如何診斷肛周腫瘤?

患者通常表現為出血,常見於內痔出血,使診斷時間延遲。還可出現腫塊、難以癒合的潰瘍、疼痛、瘙癢、分泌物、糞便失禁和瘻管等症狀。肛周腫瘤的診斷需通過病理活檢證實。

常用的輔助檢查包括:

  • 直腸指診 ;
  • 肛門鏡檢查;
  • 血液檢查:HPV、HIV 檢測和 CD4(一種免疫細胞)水平測定;
  • 病理活檢:腹股溝淋巴結觸診時,對增大的淋巴結行 FNA(細針穿刺抽吸活檢)和/或切除手術活檢;
  • 腹部 CT、盆腔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
  •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掃描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什麼症狀?嚴重程度如何?症狀出現多久了?
  • 是否已婚?是否為固定性伴侶?是否接受過肛交?
  • 是否為 HIV 攜帶者?既往有無相關病史?
  • 是否使用過免疫抑制藥物?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
  • 平時吸菸嗎?多久吸一次?
  • 目前在服用哪些藥?進行哪些治療?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患上該病的?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要吃哪些藥?醫保能報銷嗎?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
  • 我是否需要調整某些生活習慣?
  • 這個病有傳染或遺傳的可能嗎?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篩查嗎?

日常應注意以下事項: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自我保護,講究個人衛生,減少感染的機會;
  • 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若治療不及時,會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 患者在治療期間,應謹遵醫囑,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目前,同步放化療可以取代過去的區域性切除手術,成為肛周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治療該病須採用多學科治療,包括肛腸科、消化科、腫瘤內科、普通外科、腫瘤外科、放療科及影像科。

肛緣癌和肛管癌的主要治療方法非常相似,在大多數情況下,包括 5-FU(5-氟尿嘧啶)和絲裂黴素、卡培他濱和絲裂黴素、5-FU 和順鉑等進行全身化療為基礎,並同步放療。對於小的、分化良好(T1N0 高分化)的肛緣癌,可在保證充分切除腫瘤邊緣的基礎下,以區域性切除術為主要治療。

所有肛周腫瘤的患者需要隨訪,定期臨床評估。主要治療後,活檢證實存在區域性進展病變的患者,應接受腹會陰聯合切除術(APR)。腫塊完全退縮後,如果有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存在病變區域性復發的患者,應接受 APR 手術聯合永久性結腸造口術;腹股溝淋巴結區域性復發的患者,可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如果既往腹股溝未接受過放療,可考慮放療,加或不加化療。存在轉移性肛周腫瘤的患者,應接受 5-FU 聯合順鉑全身化療或新的臨床試驗藥物。

非轉移性肛門腫瘤的治療方案——以放化療為主

  • 5-FU+絲裂黴素+放療;
  • 卡培他濱+絲裂黴素+放療;
  • 5-FU+順鉑+放療。

轉移性肛周腫瘤的治療

盆外肛門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肝臟、肺和盆腔外淋巴結。肛門癌是一種罕見腫瘤,僅有 10%~20% 的肛門癌患者存在盆外轉移,研究表明含有氟嘧啶類為基礎,聯合順鉑的化療方案,可使轉移性肛門癌患者獲益。

區域性進展或複發性肛周腫瘤的治療

活檢證實為區域性進展病變的患者適合行包括腹會陰聯合切除術(APR)和結腸造瘻在內的根治性手術。如果腹股溝淋巴結陽性,應當追加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

肛周腫瘤發展和轉歸

肛周腫瘤治療不及時,預後極差。積極治療後,患者也應當注意病情的監測和定期隨訪。原發腫瘤的大小、區域、淋巴結轉移情況、遠處轉移情況等,都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

肛周腫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肛周腫瘤與 HPV 感染密切相關,尤以高危型 HPV(HPV-16 或 HPV-18 亞型)為主要致病因素。86%~97% 的肛周腫瘤是由 HPV 感染造成。

  • 患者存在肛交行為,並具有多個性伴侶,會增加 HPV 感染的風險;
  • 與 HPV 相關的癌症史,如宮頸、外陰或陰道腫瘤史等;
  • 使用免疫抑制藥物、HIV 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等,都易造成肛門區域的 HPV 感染;
  • 吸菸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 HPV 感染的風險。

哪些人易患肛周腫瘤?

  • HPV 感染者;
  • 存在肛交行為,有多個性伴侶的群體;
  • 高級別肛門上皮內瘤變(AIN)患者。

肛周腫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肛周腫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出血;
  • 肛門疼痛、腫塊;
  • 區域性瘙癢;
  • 流膿;
  • 裡急後重(想解便時,蹲後又無便排出或僅排出少量糞便,表現為肛門墜脹、疼痛、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
  • 排便習慣改變等。

肛周腫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化放療後相關毒性反應:如排便頻率的增加、便急、慢性會陰部皮炎、性交困難和陽痿等;
  • 嚴重遠期放療併發症:如肛門潰瘍、狹窄和壞死、不孕不育、女性陰道狹窄等;
  • 盆腔放療的晚期毒性反應:如腸道功能失調(可見排便頻次增加、大便失禁、腹部脹氣、直腸緊迫感等)、泌尿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陽痿、性交困難、性慾下降等);
  • 永久性結腸造瘻。
  • 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減少患病機會;
  • 有條件的可以進行 HPV 疫苗接種;
  • 通過定期篩查,針對第二原發癌(如乳腺癌、子宮頸癌或前列腺癌)進行早期疾病檢測。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